回首之美——论席慕蓉《七里香》的情感特征

2015-03-31 21:05郑国友杨欢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七里香席慕蓉故乡

郑国友 杨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南长沙 410205)

回顾所来径,是诗人席慕蓉习惯性的思考方式,不论是青春、生命、爱情或是乡愁,在时光的流转下,都愈发的忧伤和珍贵,也愈发有回归本原的初心和归属。在《七里香》这部诗集里,席慕蓉以清新的笔调、低语式自白,回首青春年华,回溯生命历程,回望乡土乡愁。

一、回首的姿态:席慕蓉诗歌情感抒发的方式

(一)回首青春

诗人在《成长的痕迹·自序》中曾道: “我是一个喜欢‘回顾’的人。”[1]回首青春是诗人在其第一部诗集《七里香》里惯常的叙事姿态。诗人在《青春之一》中坦言: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2]33青春的忘却和忘怀让诗人拼命去追索,而“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2]33。青春如云影,如此美丽,却令诗人苦苦追索终无果,不得不承认青春太过仓促,满含遗憾和悔恨。也许言犹未尽,诗人在《青春之二》中再写青春,却是放手的无怨。不再是执着地找寻,满心只是十六岁时那个夏日的美丽记忆—— “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林外阳光眩目/而她衣裙如此洁白”[2]34。诗人终于了悟,青春像是“他”与“她”青涩的暧昧,不一定定要紧紧地一丝不漏地握在手里才是记住,有时放开双手,容许它在时间里晃悠,偶尔在未知的日子里恍惚想起,那些属于青春的美丽片段反倒令人心旌摇曳。

关于青春,诗人认为“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理,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3]青春愈发美丽,回首时愈发惊觉韶光改人容颜。韶光尽,朱颜改,只有青春还在记忆里那般纯真,那般美好,历久弥新,却终于一去不复返。时光的流转,让人别离又重逢。一次偶然的邂逅,却惊起心池的阵阵涟漪,如诗人《邂逅》一诗中写道: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把流浪抹在额头/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2]22。“你”与“我”便在这青春的日子邂逅,在彼此心中种下了一粒种子,却终是被不可强求的岁月将彼此雕刻成苍老的样子。易逝的青春,容易在匆忙中增添岁月的影子。诗人本来以为自己可以掩饰得很好,却还是在镜子里让“早生的白发/又泄露了/我的悲伤”[2]44,诗人在《晓镜》中如是说。

二十年后回首青春,不论是年轻时的执着追寻,还是中年后的放手无怨,都是诗人在青春的光影里流淌的心声,或热烈或沉静地散放着馨香。无怨才能无悔,无悔才能无憾。青春是诗人喜爱的时光,无怨的青春是诗人最爱的年华,诗人用或静美或激烈的方式去一次次演绎青春的故事,一遍遍回首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一次次描绘青春的美好。哪怕是苦涩与泪水交织的青葱岁月,也因了时间的无情与你我的青涩而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这是诗人的青春,却也可以从中寻到每个人的青春的影子,勾起关于青春的回忆。这是种馈赠,是诗人以文字给予沧桑岁暮之人的珍贵礼物,当珍而重之。

(二)回眸爱情

“人是一种没有爱就无法生存的存在。人是通过爱来预感超越的一种形而上学之存在。”[4]爱是人的本能,而爱情是世间最美也是最复杂的情感,让无数男女痴迷地追寻。而爱情也正是诗人在《七里香》中吟咏的对象。二十年后的诗人回首爱情,用婉转的曲调吟唱着对她爱情的深情和信仰。

“我一直相信,世间应该有这样一种爱情: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绝对的美丽。”[2]111诗人看待爱情并非年轻男女对爱情的好奇和新鲜,作为一位有家庭的妇人,数十年的相濡以沫和守望扶持让诗人对待爱情并非一见钟情似的盲目和随意,却是慎重似神佛的崇敬,于一世无悔的深情。于《传言》一诗中可见一斑:“若所有的流浪都是因为我/我如何能/不爱你风霜的面容/若时间的悲苦/你都已/为我尝尽/我如何能/不爱你憔悴的心”[2]47。

诗中的“你”如此爱“我”,为我流浪、为我苦悲、坚硬如石、极为冷酷,这是为什么?只因为“你”如此地爱“我”。那“我”如何不爱“你”风霜的面容和憔悴的心,甚至“你”的冷漠和冷酷?爱是相互的,在传言的催化下,彼此的爱岿然不动,甚至到达另一个高度,只因为相爱。相爱不只是爱一个人,更是爱这个人的一切,而对爱的互相付出结晶出爱的礼物,让爱永相存。爱“你”,不为你如花的娇颜,不为你灿烂的生命,只为了爱,这最为纯粹的心动。

诗人说: “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的安排原来都有深意,我愿意沿着既定的轨迹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回首爱情,诗人一直心带感激,带着爱的信仰,于是诗人在《抉择》中毅然选择爱情:“假如我来世上一遭/只为与你相聚一次/只为亿万年光里的那一刹那/一刹那里所有的甜蜜与悲凄/那么/就让一切该发生的/都在瞬间出现”[2]48。

诗人信仰绝对的爱情,回眸爱情,哪怕只是一刹那的相爱也值得用一生去争取。爱情在回眸中显得如此的珍贵而神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诗人对爱情的深情和珍惜有关。诗人的爱情借助美的文字呈现于世,饱含了诗人爱的经历、爱的感受与爱的信仰,在这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年代,给游离在爱与欲望的人以希望和光明。

(三)回想生命

青春和爱情,都得“装在”生命里,因此,诗人在《七里香》里还尽情地吟咏生命。诗人在阔别多年后重新审视自己,才知道回首生命也有不可得的疑问。细看《回首》一诗里,诗人回首生命,暗含无奈的追问: “在灰色的黎明里我怅然回顾/亲爱的朋友啊/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2]19。生命如此伟大,有生命,我们才能够去爱,才能在青春里跌跌撞撞、酣畅淋漓;生命如此漫长,容许我们一次次相聚、相爱、别离,容忍我们一次次受伤、愈合、跌倒、爬起;生命如此短暂,未及珍惜,便已只能在暮色的摇椅中,就着花白的鬓发一遍遍追忆曾经。

回想生命之所失,诗人满心不舍与怅然。为何事物定要失去才美丽?为何生命不能一如开始那般美好而无瑕?诗人只是在回首中思索生命,以自身之事、之感善意地提醒年轻的我们要幸福,告诫我们要学会珍惜。再看《尘缘》中诗人细数生命之所得,流露出对生命的真切渴求和万般珍惜:“不能像/佛陀般静坐于莲花之上/我是凡人/我的生命就是这滚滚凡尘/这人生的一切我都希求”[2]72。明知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诗人不渴求通天的神力和远离尘嚣的遗世独立,而只希求属于自身生命的一切悲喜。这样简单的愿望,正是对生命最大的真诚。

(四)回望故土

席慕蓉从小便四处辗转,四十岁前从未见过自己真正的故乡,却无时不刻地记挂着、憧憬着。故乡只能在梦中一次次浮现又消失,缥缈又模糊。诗人只能通过这一首首表达对故土热爱的动人诗篇传递着一位游子对蒙古的款款爱意。

虽然远离故土,但故乡却早已在诗人心中扎根,令诗人不断去想象、揣测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2]93,诗人还是面带微笑地憧憬自己在塞外的生活,如《命运》所提: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飘扬”[2]95。

一生几乎久居海边的诗人,家乡竟是一眼平川的塞外高原。本该牧羊骑马的豪放女子,却在南方养成了细腻温柔的性子。诗人如此离奇的身世教人惊叹,如此恋恋的乡情教人慨叹。诗人在《出塞曲》中唱到: “英雄骑马壮/骑马归故乡。”[2]96也许,骑马归故乡应该是诗人最大的心愿。

不论是如何美丽的憧憬都敌不过残酷的现实。只能在梦中回首的故乡始终是诗人心中的隐痛。虽然不曾真实地亲近,只借诗句来记忆,然而对于故乡的爱与深情埋进血肉骨骼的经络,像是一种天然的本能。正如《隐痛》所提: “我不是只有/只有/对你的记忆/你要知道/还有好多好多的线索/在我心底/可是/有些我不能碰/一碰就是一次/锥心的疼痛”[2]91。思念着故乡的诗人像是个患有先天性心绞痛的患者,故乡便是那根牵动着痛觉的神经,每每提及,哪怕只是听到,痛都会以不可阻挡之势袭向诗人,无能为力,无药可医。

即使每每思念故乡便是次次的疼痛,也抑制不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渴望。于是诗人在《狂风沙》里细说乡愁:“风沙的来处有一个名字/父亲说儿啊那就是你的故乡/长城外草原千里万里/母亲说儿啊名字只有一个记忆/风沙起时/乡心就起/风沙落时/乡心却无处停息”[2]98。故乡于诗人,只是风沙里一个飘渺的声音,是父亲母亲话语里的词语,无法触碰,无处可寻。然而那声音却伴着无处不在的风自远方而来,顺着诗人心上的缝隙吹进心底;那话语也伴随着父母的血脉,没有声息地流进诗人的身体里。故乡,终成为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次次隐痛也无法分离。

在《七里香》里,席慕蓉以“回首”为站位,吟咏着青春,诉说着爱情,思索着生命,咂摸着乡愁,犹如时光河流回溯时拍打水岸激起的朵朵浪花,溅跃着诗人活泼而深情的生命色彩。

二、回首的意味:席慕蓉诗歌情感抒发的特征

“文学的内在特征是情感,就是指抽象的心理功能以外的具体化、现实化、内容化的情感,即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态度、评价,即理性化的情感、本能性的情感及理性与本能相交织的情感。”[5]情感是诗人诗歌创作的源泉,同时也是经典诗歌的艺术内核。诗人在《七里香》以回首为叙事姿态,将她回首的情感渲染在诗的字里行间,那热烈的欣喜、深深的眷恋、淡淡的哀愁和超然的豁达等情感线条和心灵氛围,都氤氲在诗里,成为席慕蓉诗歌一种独特的韵致。

(一)欣喜

诗人爱回首,爱在这中年的时刻用此时的心境去看待往事。诗人在二十年后的一个黄昏里再次听到在多年前的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里所听过的旋律,如此相似而直逼心底,想去找寻却毫无踪迹,再无声息。如此相似的旋律,如此相似的夜里,竟让诗人流着泪找到心之所向。诗人一直在寻找,并不是为找寻这段熟悉的旋律,而是因着相似记忆的契机,回首去一次次寻找昨日的记忆、昨日的自己和纯白的初心。

虽然回首充满着欢愉,但欣喜在外却也百味丛生。怀旧和物是人非的沧桑感都是汇入欣喜主调的阵阵交响,时时辉映着高潮,响彻心扉。时隔多年诗人蓦然回首,同样的一段旋律令人神往,谁人不愿重拾少时单纯美好的自己?可是回顾自己半生走来的脚印,生命之轮中的诗人也同样不敌岁月的侵蚀更改了模样,何况是昨日的记忆?诗人便在《暮色》吐露了心声:“回顾所来径啊/苍苍横着的翠微/这半生的坎坷啊/在暮色中竟化为甜蜜的热泪”[2]23。

(二)眷恋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间和记忆,诗人唯有用笔一字一句地记下自己深深的眷恋。即使沧海桑田,还有诗篇可以作证,自己满心眷恋过挽留过生命里每个动人而美丽的时刻。诗人自述道: “所以在《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里,我参差地放进了我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相仿佛的面貌,一方面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6]

在《孤星》和《暮歌》这两首诗里,诗人传达着回首的眷恋与不舍。《孤星》中诗人写到:“在天空里/有一颗孤独的星/黑夜里的旅人/总会频频回首/想象着/那是他初次的/初次的/爱恋”[2]31。诗人假借旅人,向一颗孤星诉说着对爱情的眷恋和深情。一颗孤星,就如同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有属于自己心底最深的秘密。回首,就如同打开心门这一个动作,让诗人的情感得以抒发。诗人爱回首,眷恋每一段逝去的故事和情感,在回首中重温昨日的温暖。异曲同工的倾吐同样在《暮歌》中诉说:“我微笑地再作一次回首/寻我那颗曾彷徨凄楚的心”[2]84。

诗人眷恋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过客和每一道风景,正是因着这样一种珍惜的情意,夜半的孤星也怀有有情人的相思,飘荡的暮歌也怀有深深的眷恋,诗人的诗篇散发着美丽的回首之音,凄婉而动人。

(三)哀愁

淡淡的哀愁,温柔而缠绵。诗人从未停留过对时间的抗衡,可是记忆还是不经意地悄悄溜走。即使诗人努力记住此刻的模样,记住这个难忘的时刻,若干年后还是会遗忘。记忆的不可重来、愿望的不可实现,诗人唯有怅然回首,只有满心的哀愁。《回首》和《给你的歌》便传达着诗人这种淡淡的哀愁与怅惘。如诗人在《回首》似乎情不自禁地向人质问同时也质问自己: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亲爱的朋友啊/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2]19。

回首中的爱和青春,已成土中深埋的琥珀。诗人没有了之前与之抗衡的勇气,不是诗人胆怯了、让步了,而是因为诗人看清了时间的可怕力量,也用行动印证了抗衡的徒劳,才会引发无奈的哀愁。这种哀愁在《给你的歌》甚至深化为一种痛楚:“在蓦然回首的痛楚里/亭亭出现的是你我的年华”[2]21。

容颜易逝、感情易移。时间埋下的每个伏笔都在转角蓦然上演,而你我已是过客。诗人早已看清了时间的巨大力量,早已放弃了挣扎和拒绝,徒留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这种淡淡的哀愁不似大海波涛汹涌却如小溪潺潺不息,始终流淌在诗人的诗歌中,灵动着回首的美丽声响。

(四)豁达

在经历了数十年感情的起起伏伏,诗人最终在回首的途中了悟,回归思绪的澄澈。回首不只是想起,不只是怕忘记,不是沉溺昨日无法自拔,而更是为了每一步坚定地走向前方。在《悟》和《最后的水笔仔》两首诗中,诗人便通过“回首”来表达着她回首的豁达和彻悟。诗人在《悟》中写道: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在回首时/也不过/恍如一梦”[2]80。回首中的爱情不再是至死不渝、生死相随,在诗人的中年心情里看来也不过恍如一梦。成熟让诗人的心愈加宽广,经历让诗人的情更加厚重深沉。曾让诗人流泪的爱情,可见爱之深切,而阔别多年再回首,也能微笑处之。诗人不是不再爱而是对爱更有成熟的主张和宽容的心态。正如诗人在《最后的水笔仔》中劝人更是劝己的诉说:“再见了啊我的水笔仔/你心中有我珍惜的爱/莫怨我恨/我更请你/常常将年轻的我记起/请你在海风中常回首/莫理会世间日月悠悠”[2]81。诗人和水笔仔作别,回首青春,那样细致温柔;回首友情,悲欢不在;回首岁月,日月悠悠。面对无常的世事,诗人并不是哀叹自艾,也不是苦苦挽留,而是劝慰友人常回首,常忆往昔的情谊,这也是一种看透后的豁达和领悟。这样洒脱,这样豁达,才是诗人的真性情。告别过去,不再犹疑和顾虑,跟随自己的内心,超然地接受是最美的放手。

三、回首的艺术:铸造为一种经典的情感表达方式

1981年7月,《七里香》在大地出版社出版后立即轰动了整个台湾,一年之内竟然连版7 次,至1986年共印行35 版,创下了当代新诗集的销售最高新纪录。1985年在台湾甚至被视为席慕蓉年。随着诗集《七里香》在大陆的出版,截止到1989年10月,单是广州花城出版社,便累计印行《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三本诗集达100 余万册。中国诗坛引发出了一种“席慕蓉现象”[7],但是诗人也只是个平凡的女人,喜欢在乡下石门养荷写诗,过着舒适的日子。诗人自述到: “在写诗的时候,我只想做一个不卑不亢,不争不夺,不必要给自己急着定位的自由人。”[8]455诗人认为自己的成功只是“因为,就如你所知道的,我不过只是写了几首简单的诗,刚好说出了生命里一些简单的现象罢了。因为简单,所以容易亲近,仿佛就刚好是你心里的声音。”[8]456

在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诗人以回首的姿态,引领我们常作回首,带给我们美的心灵享受。正是因为诗人无所求的心态、无企图的干扰,诗篇才会如此的平淡质朴又隽永深长,如此的动人心弦。席慕蓉创造的这种以回首的方式,来抒发诗人丰沛的情感,至此也就成为了中国诗坛一种经典的诗歌情感表达方式。

席慕蓉在诗歌中以较大的篇幅吟咏爱情,诗人认为,“珍贵罕有的爱情,在这世间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得到。因此,太多的人已经不愿意再去爱,不愿意再去相信。”[9]台湾诗人痖弦认为,“现代人对爱情开始怀疑了,席慕蓉的爱情观,似乎在给现代人重新建立起信仰。”[10]显然,正是通过回首的方式,在对爱情的回眸中,席慕蓉让爱情重新显现了爱情本身的美好,从而或多或少为现代人找到爱的信仰,重拾爱的力量。

席慕蓉诗歌通过回视曾经的生活和生命,还为我们叩响了对“初心”的追寻。诗人一直在渴求这样一颗纯洁质朴的心:“‘天真无邪’如夏日初发的芙蓉,可贵的就是那瞬间的饱满与洁净,但是,人生能有几次那样的幸福?只要是不断成长着的人,心中就会不断染上尘埃。读诗、写诗,其实就是个体在无可奈何的沉沦中对洁净饱满的‘初心’的渴望。”[8]2

在日渐快速的生活节奏里, “初心”逐渐被遗忘在时光的角落而渐生青苔,变通和圆滑逐步在取代“初心”最初的位置。但诗人从未停下找寻“初心”的渴求,在每一首诗中,在每个记忆里,席慕蓉以一种回望的站位,深情地对曾经的美好予以歌咏。她不断地在青春里找寻青涩和纯真,在爱情里找寻无悔和深情,在生命里找寻思索和哲思,在乡愁里找寻血脉和故土。这样一种以回首来吟咏的抒情方式,带有“怀旧”般的心灵絮语韵致,深深地打动了处于混乱复杂时代的读者的心。

故乡一直是诗人心里的痛疾,这是一种无法找到出口宣泄的无望悲哀。诗人自小因为乱世而频繁搬家,少时的孩子表面以见过许多地方而骄傲,实则诗人心里最后的自尊和坚持。逃难的经历对于诗人是幼小的孩童时期一种无法磨灭的阴影,是岁至中年也始终无法摆脱的噩梦。不断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又离去,诗人到过许多地方,甚至远到海外,却从未去过自己的故乡。可是故乡究竟在哪里呢?诗人在中年愈发惊奇于自己的原乡,愈发有回归故土的渴望。 “对于我的故乡,我无法以之为故乡,因为那只是我父母的故乡,虽然我有出生的地方,在四川,可是我出生之后就离开了,虽然那个地方不能说与我没有关联,但是我不能说那里是我的故乡,因为里边没有时间上的关系。”[11]知道了故乡的名字,却从来只能在父母长辈的口中猜测自己故乡的样子,因两岸阻隔的缘故,诗人从未到过自己真正的故乡。这对于一位中年妇人而言是莫大的遗憾!诗人通过她的诗篇,以回首的方式,来念叨着她对故乡的恋恋思情。这样一种回首,即使独属于席慕蓉自己成长经历的真情抒发,同时也表达了在具体的历史空间里,一代中国人共同的情绪体验和记忆。因此,席慕蓉诗歌通过这种回首的独特艺术创作方式,表达的是一个时代人们的思考和感受。这让席慕蓉的诗歌获得了经典、大气、高尚的艺术品格。

四、结语

席慕蓉通过她笔下的一首首诗歌,低吟着历经沧桑后的中年心情,歌唱着对生命全部的爱意。诗人围绕青春、爱情、生命和乡愁,不停地寻找和参悟,跨越时空,将记忆放大后遍遍回首。无论是回首青春、回首爱情、回首生命还是回首乡愁,席慕蓉在文本中倾诉的心情和渲染的氛围,其欣喜、眷恋、哀愁、豁达,都是诗人真真切切的情感,发自于心而形诸笔端,故而诗人的诗歌便能如此轻易地打动人心。这位蒙古姑娘,以“回首”的抒情站位,描摹一个又一个美丽又哀愁的人生情境,在诗人营造的文字空间里,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随着诗人去回首昨日的自己,回归生命的本真。

[1]席慕蓉.成长的痕迹[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161.

[2]席慕蓉.七里香[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3]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7:39.

[4]今道友信.关于爱[M]. 徐培,王洪波,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87:123.

[5]祁志祥.文学情感特征的系统透视[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9(3):27-38.

[6]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8.

[7]赵炜.“席慕蓉现象”析论[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1-54.

[8]席慕蓉.时间草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

[9]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90.

[10]罗红玲.席慕蓉诗歌特色初探[J].大学时代,2006(9):40-42.

[11]席慕蓉.原乡与我的创作[J].文艺争鸣,2011(12):32-36.

猜你喜欢
七里香席慕蓉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少年
家有“名妻”席慕蓉
六尺巷的文明崇尚不应只是“七里香”
七里香——献给《中国工程咨询》杂志创刊15周年
席慕蓉呼吁教材中删去《愚公移山》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