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祥
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路径*
●王桂祥
在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应在深刻认识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与核心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形成教学团队的核心理念、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优化团队工作机制等路径构建教学团队,为培养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新常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
依据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的定义:“团队是由少数具有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1]长期以来,与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相比,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公共课”的属性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十分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认识上的不到位。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教材知识讲述为主,没有构建教学团队的必要,参加团队只是为了应付领导要求。二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协作机制。团队缺乏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团队成员缺乏实质性沟通与协作,各自为政的现向严重,没要将合作教学与协同育人落到实处。三是团队成员自我效能感较低。由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与实践“投资多”,“成效慢”,很难获得社会、学校和其它学科专业的认可,极大挫伤了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团队成员自我效能感。
因此,如何有效建设大学英语团队,使得它能够真正找准定位,扎实有效的推进教学改革,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地方高校要转型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2]地方高校在二次定位中,纷纷把“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寻求二次创业。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既不同于培养技术劳动者的高职院校,也不同于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名牌大学,而是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集通识教育与应用技术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目前,大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日常英语教学还是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大学英语教学特色不明显。要有效的改变这一局面,根据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紧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无疑是有效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因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变单一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为通识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专门用途英语对普遍接受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依靠教师个人很难探索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要构建有别于大学英语通识教学的团队,首先要更新团队成员教学理念,改变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即为听、说、读、写、译这一狭隘观念,应着眼于“综合应用能力”这一人才培养核心,突出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树立“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核心环节,通过开展学术英语教学和行业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本学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英语能力,以及行业领域内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术英语和行业英语的课程目标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这就决定了而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不适应专门用途英语的授课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慕课”这一优质教学资源,弥补自身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尝试开展“翻转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由“授”到“学”的转变,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赋予学生学习自主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与研究,锻炼学生的分析、判断、理解推理等能力。
再次,树立“协作意识”。传统大学英语的教学特点使得教师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倾向于“单打独斗”。相关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构建教学团队,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3]教学团队是一个开放的、民主式的集体,团队成员通过开展合作互助式的教学研究,营造团队合作的氛围,使得团队成员内化协作意识,为完成新时期的教学目标做好前期铺垫。
与老牌强校相比,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师资队伍较为薄弱,而“全科型”的大学英语教学也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搭建教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进一步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做到教育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遵循“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针,加强与院系、校企之间的合作,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走出去”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搭建英语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可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平台,做到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英语交流与实践的魅力,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和针对性。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也可以使团队成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团队培训还应立足于教学改革需要,从教学团队发展的实际出发,以激发教学团队的内在需求动力为强化培训的根本点,实现培训的长效性。教师可通过参加不同主题的研修班和学术会议,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梳理教学、教研思路,形成论文、课题等成果,实现团队成员由弱到强的渐进式发展,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提升自我效能感。
团队发展方式直接影响着团队任务和社会成果。[4]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有必要建立团队长效工作机制,优化发展路径。
首先,选拔合适的团队带头人。优化团队工作机制的核心在于选拔合适的团队带头人。上层梯队组织模式理论(又称高管层组织模式)指出,上层梯队决定着组织成果和行动效果,其梯队成员的背景、认识、价值理念等对组织的战略决策和实施结果有重要影响。[5]因此,选择合适的团队带头人,成为决定团队任务完成策略和成效的关键。
其次,细化团队建设目标。团队建设的成功需要清晰而明确的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职能部门应以本轮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为指引,将团队建设的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教研、教师培训、队伍建设等各项指标,使不同课型、不同教研室教师承担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促使团队成员不断深化课程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的建设思路和措施。团队成员通过将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修订为教学、教研、科研等具体的阶段性指标,加大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发挥绩效考核评价的反馈作用,才能够使教学团队成员以更加主动地姿态适应新常态下社会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最后,建立团队运行管理机制。相应的制度建设对于构建教学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能形成对其成员的约束力。因此,通过探索不断健全和优化管理制度,对于团队是否能按时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师资力量,通过更新团队成员的理念,构建常态化培训体系,优化团队工作机制,突出实践性、反思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1]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
[2]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news.jyb.cn/china/gnxw/201502/t20150212_613156.html.
[3]赵玲珍.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8).
[4]CHENG L P,KO H K.Teacher-Team Development in a School-Base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J].The Mathematics Educator,2009(1):8-17.
[5]HAMBRICK D C, 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Manager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2),193-206.
(责任编辑:许爱红)
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SD-0031-A)阶段性成果。
王桂祥/德州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外国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