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刍议

2015-03-31 18:58范胜杰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品位变革办学

●范胜杰

薄弱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刍议

●范胜杰

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不能简单就改造硬件的老路,而必须从提升办学品位的角度,并在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下进行正确定位。在薄弱学校的改造中,要把握办学品位的特点,校长还要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变革,并让学生成为教育变革的受益者和教育变革的行动者。

薄弱学校;办学品位;教育现代化

那些生源少、资源少、硬件设施差等的学校并非就是所谓的“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实践调查发现,尽管薄弱学校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个特征却几乎是共同的:学校办学品位缺乏。薄弱学校正是由于缺少先进的办学品位作引导,难以形成具有强大力量的核心发展力。学校的办学品位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一、使教育现代化成为薄弱学校办学品位提升的方向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动态的进步历程,不同的时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是不同的。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教育现代性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比较全面、比较自由、比较充分的发展。教育为立人之本,人的现代化、现代人的培养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教育是决定一个人现代性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个人现代化的水平和现代性品质的转变。因此,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可以说,教育现代化是与社会全面现代化相协调一致的历史进程,是根据时代发展的本质要求不断增进和完善教育的现代性的过程,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现实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运动,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

从我国当前教育现状来看,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提出要摒弃拼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推行以培养人文素养、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同时国家也频繁出台相关政策强调落实,但是整个社会依然以分数论高低、以学历论成败,应试教育依然是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校通过考试,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僵硬的机械化、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把学生当做机器来对待,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其他方面发展的需求,不仅不利于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偏离了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起不到教育的真正作用。对于薄弱学校的办学责任人来讲,在改造的过程中,是适应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还是按照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有所坚守,这是一个分水岭。我们认为,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更应该自觉地站在教育现代化的立场上,看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立足于长远,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改造的学校具有所期望的品格。

二、立足学校现实,科学把握学校办学品位的特点

什么是品位?品位的本意是指物品的质量。显然,学校的品位主要是指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品位的学校能满足学生的认识、教育、审美、健体等需求,而且能引领学生和教师主动发展。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学校办学品位主要是指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这是学校文化的灵魂,至于学校的设施、环境、制度、师生的行为都只不过是文化的一种符号。学校办学品位就是抽象的文化在现实中的表现,其背后所隐藏的都是教育现代化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而正是这些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成为整合学校多种因素的核心力量。因为人的活动及其行为方式的变革首先取决于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价值观不仅决定着学校校长的管理和决策风格,而且决定着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进而决定着全校师生普遍的生存状态。薄弱学校所追求的办学品位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学校办学品位的引领性。一般学校与有品位的学校有什么不同?所谓一般的学校,更多的是从学校外部的人们的感受来定位,但有品位的学校更多的要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来界定,如学生感觉在这个学校里是否愉悦,老师感觉在这个学校里是否幸福,他们在学校里是不是能够充分发展。因此,以教育现代化为宗旨的办学品位,以教育公平、教育人个性化、差异性、补偿性为目标,彻底摆脱了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具有高端的引领性,能引领着广大师生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奋力前行。

办学品位的整体性。品位与办学目标、教育理念、环境育人、课程开发等概念相比较,是一个上位概念,能把办学目标、教育理念、环境育人、课程开发等概念统一成一个整体,使它们具有质量和艺术性方面的追求,使它们具有了灵魂。因此,办学品位的制定要考虑到既促进学生充分成长,又能满足教师发展的需求。既做到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协调兼顾,又要做到单项目标和整体目标统筹安排,阶梯推进,循环促进。

办学品位的科学性。学校办学品位是学校的灵魂,它的科学性在于要符合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办学品位要遵循教育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施差异性教育和补偿性教育为基本路径,以实现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追求。学校的办学品位要贯穿到学校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功能发挥之中,要充分调动学校所有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充分体现师生意愿和学校办学思路的完美统一。

三、校长要指导教师积极参与变革

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并从办学品位的角度改造薄弱学校,这实际上是对学校进行一种深度的变革。要开展有深度的变革,不能从外部进行,必须从内部开始,也就是说,只有使办学者积极拥抱改革,并从实际的参与中获得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薄弱学校的改造才有可能成功。但是,研究表明,教师一般对太多的变革缺乏信心,许多变革带来了坏的名声。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大多数变革者或集团有一种“过度推销”变革的强烈趋势,而学习新技术和新行为以及抛弃旧的技术和行为的困难性被低估了。

还有研究表明,教师对变革缺乏兴趣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缺乏合作的条件和准则、组织结构方面的限制、付出大于回报、安于现状的心理状态等等。研究表明,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单向变革的合作远不如多元化变革的合作效果好。因此,校长要把合作作为一种技术革新的机制,促使教师形成共识,让教师学会接受由专家推行的技术革新,并在实践中进行尝试。这样,教师就成为了教育变革的技术行动者而不是可以任意判断的职业专家。总的来看,校长指导教师积极变革,快速提升办学品位的的选择有两条路线可行。一条是技术路线。教师作为技术行动者,在实用的规则下推行技术性的革新。一条是道德路线。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者,把变革教程视为艺术加工过程,提倡和谐之美,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行和知识技能的全面转化及发展。为此,校长要为学校植入一套有利于变革的价值观念和态度,包括公正、参与、沟通、合作、反思、信任、团队精神、注重实验、敢冒风险等,并把这些落实到制度与行为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

四、让学生成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行动者

在薄弱学校里,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是个性受到多方面压抑的人。学生在学校教育变革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位置?这一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研究表明,从根本意义上讲,教育革新是一项与个体特别是以每一位学生紧密相连的事业,如果学生在教育革新中没有起到积极的参与作用,很难想像这种革新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证据表明,发生在学校领域的任何变革几乎都没有取得过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是因为学校教育的革新始终是作为社会变革的结果或受动者,学校教育因而也就过分注重机构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和人的社会化问题,而忽视了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个体的适应问题,特别是学生在教育革新中的作用。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人的现代化,于是有人认为,应当把学生看成是教育革新的参与者,学生们的意见也会像其他革新者的意见一样,会直接影响到学校革新模式的引进和实施。

于是,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就是:究竟什么样的教学革新会使学习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吸引力。研究和实践表明,以个性化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包括主题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重技能素养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等教学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能使学生获得更积极的异质群体关系、获得更高的自尊、更多的执行任务行为和更多的合作技术,能使学生对教师有更好的态度,对一问题能做更全面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关注学生个体发展、补偿弱势群体,更能以个性化协助的方式保障每个孩子充分发展。

[1]钱民辉.教育社会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钱民辉.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关于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4(4).

[3]P.布迪厄,J.-G.帕斯隆.再生产一种教育系统理论的要点[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陈时见.学校教育变革与教师适应性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钱民辉.对教育变革命题的再检讨[J].教育评论,1996(5).

(责任编辑:金传宝)

范胜杰/德州市天衢中心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品位变革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钟情山花烂漫 品位幸福时光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金堆城钼矿床硫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提升城市品位 推进转型升级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