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娇
面向创新的TBCL教学模式探究
●王天娇
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到PBCL(Problem-Based&Collaborative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融合,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在PBC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提出TBCL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设计思想和具体的应用建议。
TBCL;创新教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PBCL(Problem-Based&Collaborative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魅力,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扩展了学习的视角,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敢于冒险的勇气。然而,该教学模式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组员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教学目标偏重既定问题的解决、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够明显、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定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改进了PBCL教学模式,将单一“问题”的解决转向复合“任务”的完成,提出“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模式,即TBCL教学模式。
TBCL(Task-Based&Collaborative Learning,基于任务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在PBCL的基础上,要求教师把教学目标映射到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中,引导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主线,按一定规则组成学习团队,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探求任务的解决方案,完成既定任务,并对解决任务的过程进行创新评价的过程。它汲取PBCL教学模式的优势,并将教学内容隐藏于特定的学习任务之中,通过任务完成的质量来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凸显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而言,TBCL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学习任务囊括的知识点更多。一个学习任务包含多个问题,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多个问题的解决。因而,相较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学习任务的完成策略更富有系统性、挑战性和概括性,其对应的知识点更有层次感和多样性。学生只有掌握各级知识点,才能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点,从而巩固和强化教学内容。
第二,学习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不同的小组在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尽相同,相同小组内的不同学习者因认知特点不同也会采用不同的问题处理方式,因而在学习任务的解决中就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于是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实现了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
第三,学习效果的复合程度更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任务的难度由小变大,学生从解决最基本的问题开始,不断寻求任务的最优解决方案,进而创造性的完成所有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得到螺旋上升。学生不仅习得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人际交往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体现了创新教育的目标。
TBCL教学模式应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任务、合作和评价是TBCL教学模式的三个重要内容。
图1 TBCL教学模式结构图
(一)任务(TASK)设置
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现实生活,设计出特定的教学任务。首先,教学任务应具有确定性、指向性、集成性、研究性等基本特征。确定性是指任务的描述不应模糊而是清晰和确定的,学生须明确知道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既定目标。指向性要求教学任务与学习内容相关联,教学任务应指向教学目标所对应的各级目标。集成性是相对于章节知识点的连贯性与整合性而言的,是教学任务的复杂程度。教学任务应能将各级知识点有序组织并应用,通过对各级知识点的应用最终解决整个复杂的教学任务。
其次,教学任务可从三个层面获得:从课程中获得,这是任务较为狭窄的来源;从科研课题中获得,这样的任务带有一定的动力,但也有一定的难度;从社会生活和综合性任务中提取,这类任务一般集成性较大,需要做更深的调研和探究,要求任务完成的最终结果最好能转化成生产力,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体现创新。
最后,教学任务的实施要体现合作、创新、准确。小组成员之间应采用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小组任务的完成要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包括方法创新、结果创新等。另外,学习任务的解决思路应清晰有序,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二)合作(Collaborative)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学习小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分组以及子任务的分配,学习者发挥自主能动性,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任务中,完成属于自己的子任务,为小组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资源和方法途径的指导,同时监督和鼓励各小组成员。学生分组、学生合作和教师引导三方面共同保证了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1.学生分组。为避免笼统,TBCL采用的分组理念是以兴趣相投为主,兼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通过自愿选题的方式结合,再进行微调使各组的程度相当。小组人数根据任务难度而定,并大致遵循心理学上的7±2的原则。同时要挑选一名组织能力强的负责人,以分配任务和掌管进程。
2.学生合作。合作的过程是与人相处的过程,关注学习的效果是根本,维护小组团结和学习热情是关键,团体顺利完成任务是目标。组内成员间要建立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形成共同学习愿景。
3.教师引导。教师的引导工作包括帮助、指导、监督和鼓励学生等。为鼓励创新,积极激发学习动机,从细节做起,应用激励策略设计学习任务、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方法途径指导、监控学习过程和监督实施最终学习结果评价。
(三)评价(Evaluation)策略
TBCL教学模式的评价设计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标准包括学习者自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参评、教师总评等,评价具体内容由任务完成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程度、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一级指标组成,其中探索创新能力的权重相对较大。同时,以学习理论中的建构主义为指导,要求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撰写心得体会,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评价以客观评价为主,兼顾主观评价。客观评价指标应全面系统,设计多级指标体系,科学分配权重,使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一)任务的设置要创新
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不仅要考虑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更重要的是以不同于课后问答题的形式将学习任务布置下去。也就是说,学习任务的设置不是简单的将教学目标分配给学生,而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情境中的学习任务后以抛锚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种学习任务不同于简单问题的罗列,而是立足生活的实际任务,体现出新颖性和真实性。
(二)合作学习的形式要创新
传统的合作学习多是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和学习,仅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了合作互助。TBCL教学模式提倡组内成员和组间成员的双重合作,合作突破物理地域的限制,鼓励使用互联网资源,借助网络社交媒体和移动社交工具,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线下和线上有力结合,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共赢。
(三)评价方式要创新
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多偏重学生的学习结果。TBCL教学模式提倡立体化的评价模式,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一体,将评价贯穿于整个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和小组间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评定。
[1]刘黄玲,黄荣怀.CSCL中的交互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05).
[2]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王小平.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04).
[4]柴少明,赵建华.CSCL环境中基于对话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04).
[5]刘柳.浅谈PBL中问题的设置[J].高教论坛,2006(04).
(责任编辑:刘君玲)
王天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