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景 刘 静
影响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其合理运用
●彭春景 刘 静
立足中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实际,对当前游戏教学现状进行审视及分析,笔者认为,影响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游戏内容的安排、游戏时机的选择、运动负荷的把握、个体的差异、季节场地因素等,并提出精心挑选游戏内容、科学组织游戏过程、创新拓展游戏素材、将体育游戏单独作为教学内容等建议。
体育;游戏教学;影响因素
(一)游戏内容的安排
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达成教学任务,游戏的设计运用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为完成教学内容和体现教材核心价值服务。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依据教材教什么?游戏内容尽可能多选择与教材密切相关的内容,不要单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而做游戏。例如在进行体操的侧手翻教学时,教学目标是锻炼学生上肢、腰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从而加强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那我们就可以采用“推小车”的游戏和“倒立打腿”与“支撑换位”游戏;而在教授田径中的弯道跑技术时,可以采用“十字接力”、“喊号追人”等游戏,在发展学生的速度及反应能力的同时又练习了弯道跑技术;再如上篮球运球课时,采用“运、投接力”的游戏就大有益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锻炼运球、投篮技术,一举多得。总之,在选择游戏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考虑到体育游戏本身所能起到的作用明确服务于教学任务,突出体育学科的专业性。
(二)游戏时机的选择
现阶段的体育游戏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将各种游戏不分时间、情节任意添加到体育教学中,极易造成教学程序的混乱,甚至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一节体育课,不同的时间段学生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要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目前我国的体育课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教学环节。准备部分中,由于学生的大脑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都处于抑制状态,所以这部分可以选择能起到“热身”或“专项准备”作用的游戏,如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反口令”游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之后,可以进行一些专门性准备活动游戏,例如本节课基本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是足球的运控球技术,那就可以安排“运球绕杆”、“十字运球接力”、“单人双球”等游戏,使学生在运球过程中既起到热身效果,又熟悉了球性,进而带动了基本部分的开展。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体部分,这部分运用游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与教学内容相关技术动作的学习,所以这部分常采用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为素材的游戏,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基本部分游戏教学的运用时机一定要把握,在适当的时机安排一些跟练习项目相关的游戏会起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应在动作技术形成后的巩固与运用阶段安排游戏教学,以便在变化和提高难度的情况下使学生动作技能得以巩固,而在动作技能形成的“泛化”动作阶段,不宜采用游戏法。在课的结束部分宜采用一些运动量小,有趣的游戏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恢复机能、消除疲劳,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三)运动负荷的把握
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练习,会伴随一定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生的承受能力,选择合理的运动强度,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游戏运动负荷的大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来设计。如果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排球垫球、篮球投篮之类的运动量相对较小的运动项目,就可以适量加大游戏教学的运动强度,反之如果是田径中长跑的项目,则要注意控制游戏的强度,甚至只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游戏即可。游戏负荷的设计还要根据教学时间段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负荷大小,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由于学生从静止到运动,身体机能克服惰性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提高的过程,因此,游戏的运动负荷不宜过大,不宜采用对抗性强、竞争激烈的游戏。同样,在课的结束部分,以放松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器械,要以动作和缓、运动负荷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快速恢复到平静状态,为上好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而在课的基本部分,运动强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进行调整,如果是为了对主教材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或者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那游戏负荷就可以适度大一些。
(四)个体差异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游戏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特点。首先,游戏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的规则、动作、形式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认知能力相适应。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游戏教材的选择应遵循从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阶段的游戏应注重趣味性,尽量选择形式简单,易于理解,对体力要求较低的游戏项目,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而中学阶段,过于简单陈旧的游戏,高年级学生不感兴趣,这事就要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也可以对小学的游戏进行改编创新,适应教学的要求。由于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承受负荷差异很大。即使同一年龄段的男女生区别也非常大。故而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不能要求千篇一律。男生喜欢难度大、竞争性强的游戏,相对于男生,女生则倾向于故事情节强、难度适宜的游戏。
(五)季节场地因素
不同季节应选用不同的游戏。比如夏季,天气炎热,身体机能很容易摆脱惰性,调整到适宜运动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游戏强度不用过大,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要采用竞争性、对抗性强的游戏。相反在冬季,天气寒冷,需要选择一些强度稍强,活动量较大,能充分调动同学的游戏积极性,使身体尽快预热的游戏,这时竞争性、对抗性强的游戏便是极好的选择。而温度适宜的春秋两季,游戏的选择则没有那么多限制,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适宜的游戏。另外,场地条件也是制约游戏教学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体育游戏教学中,必须准备好场地,游戏场地应清除杂物,保持平坦。如果是室内教学,比如在篮球场馆作篮球专项游戏,要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各种界线,少划线;在室外,要充分利用空地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利用现有条件组织游戏。
除了以上几种对游戏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外,游戏器材的准备、游戏的规范管理、游戏合理分组以及裁判的公平性等因素都对游戏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制约作用。体育教师在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做好课前准备,把游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研究透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季节气候的变化安排适宜学生个性特点的游戏项目,使之达到最好的游戏教学效果。
(一)精心挑选游戏内容
体育游戏教学中,游戏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适宜的体育游戏可以改善教学气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活泼生动,点燃学生的练习热情,从而促进体育技能的有效形成。综合前文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游戏内容进行选择。第一,紧扣教学目标,游戏内容尽量选择与教材(运动技能)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毕竟,游戏教学是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服务的,合理的选择游戏内容可以为运动技能的学习起到准备和促进的作用;第二,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在课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符合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特点和侧重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第三,因材施教,组织游戏。无论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游戏内容的选择也不例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选择游戏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注意气候、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季节、天气,选择的游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符合当时的气候特点。炎热的夏季,学生肌肉、韧带、关节只需要很小的运动量就可以舒展,这时可以选择难度小,强度小,集中注意力的的游戏。而寒冷的冬季,则需要较大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唤醒沉睡的身体机能,这时游戏的难度就要加大,可以选择一些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另外,也要因地制宜,根据可利用的场地条件选择游戏,提高教学实效。
(二)科学组织游戏过程
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是上好游戏教学课的基础,但教师对游戏教学的组织能力则是提高游戏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游戏过程进行指导,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游戏现场进行调控,争取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首先,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游戏的主体。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从规则制定、游戏时间、游戏难度等角度加以区别,并可以淡化游戏结果竞争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游戏带来的欢乐。其次,要注意对力量搭配的调控。在游戏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游戏分组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男女比例,使每个游戏小组的实力大致均衡,避免由于实力相差过大造成游戏结果的不公平,也导致游戏没有对抗性、竞争性,学生丧失了参加游戏的热情。同时还有注意定时、定次轮换引导人等游戏“主角”,尽量保证每个学生参加游戏的机会均等。最后,教师要特别强调游戏的纪律性,采取必要措施加强安全防护,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预先分析不安全因素,控制适当的时间和运动量,注意观察学生情绪上、身体上的变化,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练习节奏,保证游戏的安全顺利进行,并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编、拓展与创新传统体育游戏素材
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增强教学效果。但是传统的体育游戏数目毕竟有限,使用次数多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失去以往的兴趣。况且目前我们在教学中运用的体育游戏大多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编的,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教学观念的发展,参与游戏的主体对此有了更高的体验要求,必然需要对传统的体育游戏做一些改编、拓展与创新。在游戏的创新过程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开拓思维,利用多样的方式和方法将一些传统游戏改“新”改“活”,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力,以重新唤起学生对传统游戏的“再认识”,并乐在其中。对此,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已经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游戏规则的改变、游戏形式的变换、游戏器材的变更、游戏人数的调整等方面。以对传统游戏“贴膏药”的改编和创新为例。创新一,改变贴人位置。传统的游戏方法是逃者只能贴任一组同学的前面,后面的同学成为新的逃者。改变规则后,逃者贴在同学的前面、后面均可,贴上后相反位置的同学成为新的逃者;创新二,规定贴人的时间。传统游戏对逃者贴人的时间没有限制,两个人始终处于追跑状态而游戏难以结束,那我们就可以人为的设置一个时间,同学可以一起倒计时,如果在规定的这个时间段内逃者没有成功贴人,则自动变为追者;创新三,变双层圈为单层圈。如果班级人数过少,就可以只围成一个单圈,逃者贴到谁,谁就成为新的逃者;创新四,变逃者为追者。逃者贴了之后,追者变成新的逃者,被贴者变成新的追者。总之,教师要善于发掘游戏的可变因素,使游戏常做常新,满足学生的需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
(四)拓展体育游戏为单独的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体育游戏虽是体育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但由于我国历来的体育教学内容都是以身体素质练习和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使得体育游戏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沦为体育教学的附庸,只能充当配角作为体育课准备部分的热身活动或技术学习巩固阶段的辅助手段,究其原因是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简易,没有既定的教学方法、内容选择、密度安排等方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研究,缺少对游戏素材的深度开发。近年来,我国一些中小学引进了美国的SPARK课程(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的游戏教学,其将体育游戏内容扩充、技术细化,最终将体育游戏开发成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对课程中涉及到的每个游戏都给出了详尽的、细致的教学指导,并制定了详细的游戏教学目标,使得游戏教学更加科学、高效、有的放矢。以跳绳为例。SPARK课程将跳绳作为一项单独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共安排了16节课,教授各种跳法,如将跳绳分为平地跳、摇铃跳,平地跳又分为双侧/单侧摇绳、正摇单跳/双跳、双跳和单跳(左脚/右脚)、前摆腿跳、跳绳跑;摇铃跳分为反摇双跳/单跳(左/右)、体侧叉腿跳,前叉腿跳,“x”跳、编花跳(前编花和后编花)、缠绕跳、360旋转跳等等诸多花样。每节课都会有具体的技术教学,并且每节课的教案中都有明确的游戏名称、教学目标、场地器材、游戏规则、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技术要领等,这样就将我们平时作为体育游戏的跳绳以技术教学的形式拓展为独立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体育游戏的素材,更重要的是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提升了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莫豪庆,曹翔.对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审视与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0-41.
[2]徐学文,王亚达.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三忌三宜[J].体育师友,2009(2):76-77.
[3]辛宪军.体育游戏回归体育教学的不足与超越——基于美国SPARK课程视角下的探究[J].运动,2009(10):65-66.
[4]杨铁黎.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和技巧[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金传宝)
彭春景/山东中医大学体育艺术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训练学 刘 静/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士,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