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 点亮孩子心底的火焰

2015-03-31 12:26河北省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训练课创造性思维

河北省石家庄市翟营大街小学 张 东

没有创新,就不会成就杰出的人才。作为基础教育,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拿什么完成教育使命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沉甸甸的课题。中国航天之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世纪之问坚定了我们的教育信念。培养杰出人才不只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与基础教育也息息相关,应该从小抓起。

我校自1994年开始实施“创造教育”,“创造”成为我校办学发展的主旋律,一直以来致力于为师生培育适宜创造的土壤,无论是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还是学生活动、校园环境都营造了浓郁的创造氛围。我们把对学生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行为的引导、创造个性的塑造当作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把创造教育这一个课题转化为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成为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一、深挖教材,创造学科渗透

创造教育的实施首先要与国家现行规定的必修课相结合。在各个学科中,重要的是改革与调整,挖掘课程中的创造因素,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建立探索型教学模式,使之更适合创造性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主要是开发自我潜能。因此,课堂教学定位的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例如,讲授冀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会说话的草》《火烧云》等课文时,教师不再局限于教参规定的教学目标,而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真正走进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观察、探究、想象、表达,引发真实体验和感受,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联想,真正成为大自然的孩子。在学习中,最大的创造永远产生于情感之中,这种情景交融的情动过程就是创造过程,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激发学生各种潜能的过程,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质疑、表达、动手,把学生思维引入求新求异的天地,将会极大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造欲望。

“快乐英语”课堂是学校的品牌学科。自2004年开始,学校每天开设一节英语课,每个年级每周增设外教口语课,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低年级主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口语、游戏为主;中高年级逐步渗透语音、阅读、童话剧等方面的专项能力训练,在学习冀教版教材的同时又增加了上海版牛津英语教材的内容,并在每年圣诞节到来之际举办学校英语艺术节,学生自编、自导、自己主持,节目新颖,乐趣不断,尽显才华。在今年西方“万圣节”到来前夕,外教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万圣节”活动的知识讲解,活动当天,石家庄经济学院的大学生来到我校与学生一起联合举办“万圣节”联欢会,一张张自己绘制的面具,一件件精美艳丽的服装,一个个让人忍俊不禁的表演使会场的欢呼声不绝于耳,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被浓烈的万圣节气氛感染,最后全体合唱“Trick or Treat”。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娱乐和分享中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氛围,开阔了学生视野。

二、广度研发,进行多维思维训练

思考是创造力的源泉,要使学生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必须训练学生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我校自1994年开展创造教育以来开设了每周一节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我们组织教师在有关专家的引领下编写了12册《创造性思维训练》教材,系统介绍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并进行大量思维引导训练,如故事课、议论课、技法课、操作课等。通过各种训练,学生提高了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总结出创造思维训练课六环节模式:提出问题→集体讨论→独立思考→动手设计→汇报展出→总结归纳。思维训练课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创新兴趣,使学生个性得到重视,潜能得到开发,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创造技法课上,学生用改一改的方法发明了“安全防盗救生窗”,用加一加的方法做出吹不落的雨伞,用缺点列举法发明了煤气软管接水器等。在操作课上,学生做的“我给小蝌蚪做手术”,使小蝌蚪提前变成青蛙,并把这一实验撰写成小论文,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金奖。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而开设思维训练课正是达到这一目的一种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实践体验,标新立异的课前八分钟

课前八分钟创造性活动是我校在创造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常规性小活动。这项活动提倡一个“活”字、注重一个“新”字、突出一个“趣”字、体现一个“实”字。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利用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的八分钟时间开展。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由学生自己设计,轮流担任主持,时间紧凑、内容丰富、充满情趣。它既是课内思维训练的拓展延伸,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自主实践。在这里,活动的内容无所不包,发明创意、科幻设想、社会热点、畅想未来等都是活动主题。活动中,学生的策划、设计、主持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得到全面展示。通过课前八分钟创造性活动,学生自信心不断提升,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八分钟”被学生高兴地誉为“小时间里的广阔天地”。

四、成果创新,异彩纷呈的创造节

我校自实施创造教育整体改革以来已举办了17届创造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中师生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体验和实践创造的快乐,感受和分享合作的成果。展示中,创造思维训练课上蹦出的创意火花、八分钟活动中产生的好想法、生活中发现的小窍门等在这里得到验证,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创作成果。展览分为发明类、科幻类、创意类、竞技类,学生在活动中智力互补、优势互补,每年都涌现出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方便簸箕”“卫生保健手套”“冰冻蚂蚁”“校园沙盘”“海洋吸尘器”等,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展示着学生的智慧,凝结着师生的心血,体验着团体合作的快乐与收获。一项创造活动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需要由集体完成。通过活动,学生体会到只要爱动脑、多用心,生活中处处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能作创造之人。

五、全员参与,创新智慧的阳光体育

我校作为河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直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和创新。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一二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每周四节体育课,每周拿出一节课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将太极扇、街舞、竹竿舞、安塞腰鼓纳入学校体育课程,营造“阳光化”体育课堂。早在2002年,我校根据以往校运会学生参与面小、竞技项目强、学生不感兴趣的状况,将单纯的竞技运动会变成全员参与的体育活动日,把以往只有少数学生参加的运动会转变为全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运动会;把过去运动会中只重视学生个人成绩转变为关注团队总成绩;把单一形式的竞技类比赛项目转变为综合性的娱乐体育项目。在不断的摸索中,学校从2005年开始又开展了全员参与的大型团体操活动,它是一种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表演项目。由体育教师和音乐老师组织成团体操创编团队,集思广益,在总体构思、创编动作、队形变换、音乐编辑、服饰设计、表演器械等方面力求创新,把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进行完美结合。例如,我们把中国民族舞蹈中传统的水扇和西方刚劲的踢踏舞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品质、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动作的协调性得到发展,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一次次活动积淀成为一种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的团体操屡获嘉奖,2008年1000余人参与的团体操《安塞腰鼓》参与了奥运火炬石家庄主站点的欢迎仪式。

创新教育是一项没有终点的事业,是一个孕育希望的事业。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的责任。尊重学生的思想、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创造教育的种子真正播撒在学生心中,使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更加舒展,使每一个活动都充满“创造”的魅力。

猜你喜欢
训练课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被偷听的训练课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