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大众文化

2015-03-31 10:47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亚会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价值观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亚会 庞 一

简析中国大众文化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亚会 庞 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发展促使我国进行思想解放运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社会经济文化基础。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通讯与传媒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作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消费、娱乐等价值观念的形成,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行文化因其势不可挡的优势地位,取代了传统经典文化的霸权地位,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随着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层面研究中国大众文化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针对学者的研究进行简单梳理,以期为后者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中国大众文化 全球化 流行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含义

1.含义。由于大众文化的复杂性,不同学者对大众文化的理解有不同见解。大众文化的定义有五种:一是大众文化是广受欢迎或者众人喜好的文化;二是商业消费文化用于大量消费的,为商业目的有意迎合大众口味而大批量生产的消费品,是商人雇佣技术人员创造的;三是资产阶级国家意识形态,以标准化、陈腐老套、保守主义、虚伪、满足浮华幻想的、受操纵的文化工业产品为标志的文化;四是来自于人民的文化,人民群众积极创造他们需要的一种民间文化;五是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出现而产生的城市工业文化。

基于以上观点可以将大众文化定义为: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二十世纪后半叶。

二、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功能

1.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

(1)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内容。大众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大众文化体现和传播的价值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中国大众文化如此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包含多方面内容,陈丽敏依据中国大众文化题材中体现和传播的价值观,将大众文化的价值观概括为以下内容:倡导和谐、追求平等、向往幸福、崇尚理想、追求享乐、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现实主义。

(2)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特征。中国大众文化其价值观具有日常生活性、包容性、多元性、广泛性、时代性等特征。“日常生活性”是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属性。中国大众文化是满足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大众日常文化,价值观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普遍的价值观。它所体现的不是那些让大众感到遥不可及的价值标准,而是一个普通人都能达到的基本道德标准,是一个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包容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西方大众文化价值的包容。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包容。中国大众文化不仅表现出追求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还体现为他人着想的价值观。此外,大众文化是为了迎合绝大多数的社会大众口味的文化,表现出多元性的文化价值观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价值观具有广泛性的特征,是大众参与的广泛性结果。

2.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

(1)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研究不能回避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既在概念中有包含的部分又在现实中有交叉和背离的方面。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辩证关系。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文化是意识形态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意识形成是文化发展的核心。由此可以反映出大众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是意识形态蕴含于大众文化之中。二是大众文化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和工具。

(2)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功能。二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三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逃离功能。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控制功能。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控制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导向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技术性;大众传媒的话语权、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控制的主要方式;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化解社会矛盾、加强人们对社会制度的依赖以及强化国家权力的合法性。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功能。消费社会是大众文化发展的现实环境,视觉符号的再现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技术环境,生产者主权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制作源头;以快乐幻想为表征的大众集体无意识,以草根文化为特征的平民意识以及以新媒介为载体的现代受众意识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共谋的表现形态。主要载体是:广告的意识形态幻象,商业电影的隐形意识形态和互联网文化的意识表达;通过思想灌输控制人的思想和行为,通过形象启发进入人们的心理结构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社会心理机制。

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逃离功能。注重形式的娱乐狂欢性,选择沉默回避文本的意识形态性和积极构建新的文本意义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逃离的特征。大众文化意识形态逃离功能的积极效应表现为:为大众提供心理抚慰,体现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为大众情绪宣泄提供渠道,化解现实社会矛盾。消极效应表现为:对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消解;过分追求世俗文化导致人文精神失落;过度商业化造成文化生态失衡。

三、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

1.大众文化与多种文化的整合。大众文化与多种文化的整合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大众文化与主导文化的整合。两者的整合不仅能促进和保障大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还能将大众文化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整合。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有机整合能不断提升大众文化,实现即寓教于民又娱乐于民的统一。

第三,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整合。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拖离不了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的结合才能使大众文化不断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第四,大众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整合。中国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化的精神补充,但要抵制和批判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2.大众文化的发展以流行文化为主导。学者刘怀光在研究大众文化时,将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同相看,他将流行文化合法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确立阶段、完成期,现在的流行文化已经取得了合法性地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来自工作、学习、婚姻等多重压力,人们渴望找到一种宣泄性的文化途径以释放自身的压力,获得身心的解放。具有娱乐、宣泄性、突出自我、张扬个性等现代主义特点的流行文化日益走进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通讯与传媒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程,以及作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消费、娱乐等价值观念的形成,这就为流行文化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先进文化为依托。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度,已经拓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赵桂英就是根据“文化软权力”而提出要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的发展,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在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发展方面要做到以下两点:“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提升大众文化品味”“丰富大众文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方面要做到:“加大文化审查方面的力度”“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完善监管加重处罚力度”。虽然,大众文化中有一些消极的因素,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以先进文化推进大众文化的发展,规范大众文化产业性发展,实现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统一。

4.大众文化的发展要“硬实力”与“软权力”相结合。在西方强势大众文化的传播下,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要做到两点:一是正确处理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二是“将实施送出去战略作为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简而言之,在积极发展经济为提升大众文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的同时还要注重大众文化“软实力”的培育和发展,做到“硬实力”和“软权力”的有机结合。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趋势要依托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做到文化的自觉、自立;吸收外国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在整合多种文化的同时,要以流行文化为主导文化。同时,“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培育大众文化中的“软实力”,在国际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1]吴高泉.当代大众文化的特征[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陈丽敏.新世纪以来中国大众文化价值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4

ISSN2095-6711/Z01-2015-06-0089

猜你喜欢
大众文化大众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