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探析

2015-03-31 04:15滕丽娟徐佩文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民化新生代市民

滕丽娟,徐佩文

(大连财经学院a.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中心;b.商务外语系,辽宁大连116622)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探析

滕丽娟a,徐佩文b*

(大连财经学院a.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中心;b.商务外语系,辽宁大连116622)

从市民化要求出发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认同、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地位认同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乐观的情况。必须认清制度、社会、文化、地位等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的影响,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度。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市民化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从而推动其彻底融入城市,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之必须。

一、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现实价值

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直接影响他们实现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社会认同,可以使得他们将自己归入比较优越的市民群体,由此提高他们的自尊,并使他们努力模仿优势群体的行为习惯,从而尽快实现市民化;对城市的社会认同亦可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切身感知到自身在城市的存在意义,从而能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促使自己在各方面深入融入城市;对城市的社会认同能缓解或消除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群体之间的矛盾,能够使他们与原有市民之间和谐相处,进而促进市民从情感心理和行动上接纳新生代农民工,也会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现状

随着进城时间积累,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没有呈现随之深入的态势,反而由于融入城市比较艰难而萌生退意,可回归农村他们又已无法做到。从市民化要求出发考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的情况并不理想。

1.身份认同模糊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属于哪一种身份的看法。新生代农民工满怀对城市的向往和追求来到城市,由于户籍和各种相关制度的原因,他们还没有成为城市的正式一员。新生代农民工非工非农、亦工亦农的双重社会身份使得他们在城乡之间游走。尽管他们对农民身份仍有认同感,但在思想文化、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已经与农村脱离;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很希望成为市民,但在城市里却有强烈的外地人意识。生活在城市里的他们,以市民眼光看待农村,又以农民眼光看待城市,在这两种身份的冲突和摩擦中,新生代农民工有成为游离于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之间的“双重边缘人”倾向,这极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市民化。

2.地域认同分化

地域认同是个体对自己将归属于哪一地域的看法。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市渴望最终融入城市。城市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发展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社会持积极认同的态度。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打拼,努力成为城市一员,由于比较收入、社会地位、排斥性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的地域归属出现分化倾向:排斥性因素影响低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感受到的阻力较小,对归属城市有强烈的愿望并努力实现;排斥性因素较强的新生代农民工,在面临各种阻力的情况下,归属城市的愿望和动力降低。

3.文化认同固化

文化认同是个体对自己该采取哪种文化模式的态度。文化认同很难测量和干预,从吃穿住行等生活习惯、交往群体、价值观等方面观察,新生代农民工对原有文化持较强的认同,对城市文化持积极评价但还不能够实现完全认同。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文明的不断碰撞中寻求自己的未来。从融入城市的愿望出发,新生代农民工认可并愿意接受城市文化,但文化的稳定性及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忘本”的淳朴观念影响,他们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认同城市文化并积极进行文化认同转换。相当长时间内新生代农民工还会维持自身原有的文化传统,促使他们实现文化认同,转换认同城市文化任重道远。

4.地位认同双重

地位认同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经济地位上归属于哪一阶层的看法,实际上是个体对自己在社会阶层机构中所占据的位置的感知,与客观经济社会地位还有所不同,这种主观定位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周围的参照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周围群体有市民、成功市民化的原农民工、其他同样境遇的新生代农民工等。新生代农民工的地位认同也是双重的:一方面,与农民相比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另一方面,和城市里的参照群体比较,依然身处社会底层。这种主观定位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制约了他们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积极性。[1]

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

1.制度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城市对他们的制度接纳决定农民工在城市获得的社会保障多少,也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户籍制度一直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客观因素。2014年国务院已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由此,户籍制度瓶颈已经突破。但新生代农民工依然不能与城市原有市民无差别享受均等的各项制度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纳度和公平度都直接关系农民工群体对城市的社会认同。

2.社会因素

由于进城动机并不完全一致,并非所有新生代农民工都以最终实现市民化为第一目的。带着实现市民化的理想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会积极主动认同城市,比较容易实现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否则,新生代农民工认同城市社会就要靠其他客观因素的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时间长短也影响着他们对城市文化、城市生活等的认识程度,从而影响这一群体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度。市民群体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接纳情况也关系他们在城市的归属感进而影响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此外,城市社会提供的社会保障、政策公平度等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度。

3.文化因素

社会认同主要是一种心理和文化上的认同,文化因素既包括城市文化,也包括原有农村文化。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社会的熏陶程度、对当地知识把握的多少、对乡村社会的牵挂、城乡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差别、接纳城市文化的主动性等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国内外移民研究表明,如果对原有文化了解比新文化的了解更多,他们对迁入地的文化适应认同较低,反之,如果拥有很多当地文化知识,那么他们的城市社会认同就会很高。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情况看,他们对城市文化比较认可并试图接受,对农村文化的认同度虽然已经不高,但依然深深影响对城市文化的接纳认同。

4.地位因素

地位直接关系人们的现实利益,获得利益的多少决定群体的社会认同。比较收入、职业地位、群体地位、个人经济地位都是考量群体地位的要素。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理想的职业地位会促进对城市文化认同。反之,较低的职业地位会使他们产生被排斥感,从而会维护原有文化认同、排斥城市文化认同。比较经济地位关系到他们对城市的地域认同,在城市的比较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最能直接决定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社会认同,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较市民偏低、社会经济地位显著不高,他们很难认同城市社会。

[1]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83-120.

[责任编辑:知然]

Analysi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Urban Social Identifi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TENG Li-juan,XU Pei-wen,
(a.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Center of Dali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b.Dept.of Business English of Dali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Dalian,China 116622)

In terms of requirements for a citizen,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issues with identification,regional identification,cultural identification,status identification,etc.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system,society,culture and status,etc.on migrant workers’urban identification,thus enhancing migrant workers’identification of urban society.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social identity;citizenization

G72

A

1008-388X(2015)02-0073-02

2015-04-13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335)。

滕丽娟(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教授。

猜你喜欢
市民化新生代市民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农民工市民化精准转化的大数据分析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农民工市民化研究综述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对农民工市民化内驱动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