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临床研究

2015-03-31 19:18于清华董谊孙影
关键词:心悸

于清华+董谊+孙影

课题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2012-SC023)以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

学术思想为指导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中医临床路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参蒌宁心汤,对照组口服参龙宁心胶囊。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且治疗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安全、有效。

【关键词】参蒌宁心汤;心悸;气虚挟痰瘀证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的攀升,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亦随之增多,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临床常以"脉来异常"为特点,可表现为"结、代、促"脉等不同脉象。常表现为心跳不宁,心跳停顿感、胸闷、失眠、心前区不适等,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结代脉"等范畴。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脉证辨证施治用药才能效验。导师于作盈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指出本病病性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为五脏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者为气郁、痰火、水饮、血瘀之邪扰动心神。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则可兼虚象;虚证又可致实,阴虚、阳虚均可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至痰浊、血瘀。而冠心病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多见;故针对病性、病机,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宁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66例,根据随机表分为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对照组33例(脱落3例),其中男8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年龄40~70岁,平均51.96±8.48岁,男10例,女20例,病程平均12.70±12.58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4例,3级6例;其中对照组组年龄40~70岁,男7例,女23例,病程平均13.20±8.75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5例,3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包括心悸不安、胸闷痛、气短喘促、乏力、体重指数、纳呆脘胀、肢体困重、舌质和脉象。室性早搏中医症状积分,两组相关病史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1]制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选择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虚挟痰瘀证作为观察证型。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33例,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参蒌宁心汤)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150ml/次,日2次口服。 方药组成如下:党参15克 丹参15g 石菖蒲15g 黄芪20g当归15g 远志15g 黄连15g 炙甘草10g甘松15g 瓜蒌10g 对照组33例,给予参龙宁心胶囊(陕西建民制药有限公司)4粒/次(每粒0.5克),日3次口服。28±3天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试验前后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随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计分方法(参考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悸的计分标准。

1.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

1.5.3 心律失常的疗效判定(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 采用自身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数据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证候积分分级:轻:1-7 分, 中:8-14 分 重:15-21 分。舌脉分级:舌质和脉象正常分计 0 分,其他异常舌苔、脉象计 1 分。结果显示,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情况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疗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up治疗组3110147 77.41对照组304161066.672. 05<0.05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3. 讨论

关于痰饮与气血的关系,早在《景岳全书·痰饮》就曾提出"痰证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丹溪心法》认为:痰火和血虚是怔忡的根本原因,清代《医林改错》则提出瘀血内阻能导致心悸、怔忡。可见中医学对本病发病与气虚、痰阻、血瘀早有认识。以于作盈名老中医工作室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气虚挟痰瘀证是冠心病室性早搏常见证型,根据本病病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为法,选方用药,命名参蒌宁心汤,方中以党参、丹参、瓜蒌为主药,益气活血化痰; 甘松、炙甘草、酸枣仁、黄芪、远志、菖蒲为辅药,益气宁心安神; 黄连清心经之浮火为佐使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之功。除药物治疗外,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同时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一版,2001:1260-12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37.

课题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2012-SC023)以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

学术思想为指导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中医临床路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参蒌宁心汤,对照组口服参龙宁心胶囊。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且治疗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安全、有效。

【关键词】参蒌宁心汤;心悸;气虚挟痰瘀证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的攀升,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亦随之增多,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临床常以"脉来异常"为特点,可表现为"结、代、促"脉等不同脉象。常表现为心跳不宁,心跳停顿感、胸闷、失眠、心前区不适等,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结代脉"等范畴。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脉证辨证施治用药才能效验。导师于作盈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指出本病病性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为五脏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者为气郁、痰火、水饮、血瘀之邪扰动心神。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则可兼虚象;虚证又可致实,阴虚、阳虚均可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至痰浊、血瘀。而冠心病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多见;故针对病性、病机,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宁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66例,根据随机表分为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对照组33例(脱落3例),其中男8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年龄40~70岁,平均51.96±8.48岁,男10例,女20例,病程平均12.70±12.58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4例,3级6例;其中对照组组年龄40~70岁,男7例,女23例,病程平均13.20±8.75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5例,3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包括心悸不安、胸闷痛、气短喘促、乏力、体重指数、纳呆脘胀、肢体困重、舌质和脉象。室性早搏中医症状积分,两组相关病史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1]制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选择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虚挟痰瘀证作为观察证型。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33例,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参蒌宁心汤)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150ml/次,日2次口服。 方药组成如下:党参15克 丹参15g 石菖蒲15g 黄芪20g当归15g 远志15g 黄连15g 炙甘草10g甘松15g 瓜蒌10g 对照组33例,给予参龙宁心胶囊(陕西建民制药有限公司)4粒/次(每粒0.5克),日3次口服。28±3天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试验前后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随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计分方法(参考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悸的计分标准。

1.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

1.5.3 心律失常的疗效判定(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 采用自身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数据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证候积分分级:轻:1-7 分, 中:8-14 分 重:15-21 分。舌脉分级:舌质和脉象正常分计 0 分,其他异常舌苔、脉象计 1 分。结果显示,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情况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疗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up治疗组3110147 77.41对照组304161066.672. 05<0.05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3. 讨论

关于痰饮与气血的关系,早在《景岳全书·痰饮》就曾提出"痰证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丹溪心法》认为:痰火和血虚是怔忡的根本原因,清代《医林改错》则提出瘀血内阻能导致心悸、怔忡。可见中医学对本病发病与气虚、痰阻、血瘀早有认识。以于作盈名老中医工作室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气虚挟痰瘀证是冠心病室性早搏常见证型,根据本病病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为法,选方用药,命名参蒌宁心汤,方中以党参、丹参、瓜蒌为主药,益气活血化痰; 甘松、炙甘草、酸枣仁、黄芪、远志、菖蒲为辅药,益气宁心安神; 黄连清心经之浮火为佐使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之功。除药物治疗外,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同时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一版,2001:1260-12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37.

课题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2012-SC023)以名老中医于作盈教授

学术思想为指导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中医临床路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参蒌宁心汤,对照组口服参龙宁心胶囊。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疗效,且治疗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蒌宁心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虚挟痰瘀证)安全、有效。

【关键词】参蒌宁心汤;心悸;气虚挟痰瘀证

【中图分类号】R256.2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的攀升,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亦随之增多,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临床常以"脉来异常"为特点,可表现为"结、代、促"脉等不同脉象。常表现为心跳不宁,心跳停顿感、胸闷、失眠、心前区不适等,多于劳累、情绪激动后加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冠心病室性早搏在中医学中,属"心悸"、"怔忡"、"结代脉"等范畴。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脉证辨证施治用药才能效验。导师于作盈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指出本病病性不外虚实两方面,虚者为五脏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实者为气郁、痰火、水饮、血瘀之邪扰动心神。实证日久,耗伤正气,则可兼虚象;虚证又可致实,阴虚、阳虚均可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至痰浊、血瘀。而冠心病以心气虚、心阳虚为多见;故针对病性、病机,治以益气活血,化痰宁心,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所有患者均来源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共66例,根据随机表分为治疗组33例(脱落2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对照组33例(脱落3例),其中男8例,女2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西医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年龄40~70岁,平均51.96±8.48岁,男10例,女20例,病程平均12.70±12.58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4例,3级6例;其中对照组组年龄40~70岁,男7例,女23例,病程平均13.20±8.75月,治疗前室早Lown分级2级25例,3级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前单项中医症状包括心悸不安、胸闷痛、气短喘促、乏力、体重指数、纳呆脘胀、肢体困重、舌质和脉象。室性早搏中医症状积分,两组相关病史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1]制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定,选择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虚挟痰瘀证作为观察证型。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33例,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参蒌宁心汤) 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150ml/次,日2次口服。 方药组成如下:党参15克 丹参15g 石菖蒲15g 黄芪20g当归15g 远志15g 黄连15g 炙甘草10g甘松15g 瓜蒌10g 对照组33例,给予参龙宁心胶囊(陕西建民制药有限公司)4粒/次(每粒0.5克),日3次口服。28±3天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试验前后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随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症状,体征分析计分方法(参考卫生部1995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心悸的计分标准。

1.5.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

1.5.3 心律失常的疗效判定(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1.6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 采用自身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及组间对照方法。数据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证候积分分级:轻:1-7 分, 中:8-14 分 重:15-21 分。舌脉分级:舌质和脉象正常分计 0 分,其他异常舌苔、脉象计 1 分。结果显示,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情况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疗后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

2.2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up治疗组3110147 77.41对照组304161066.672. 05<0.05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耐受性、安全性良好。

3. 讨论

关于痰饮与气血的关系,早在《景岳全书·痰饮》就曾提出"痰证皆本气血,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丹溪心法》认为:痰火和血虚是怔忡的根本原因,清代《医林改错》则提出瘀血内阻能导致心悸、怔忡。可见中医学对本病发病与气虚、痰阻、血瘀早有认识。以于作盈名老中医工作室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气虚挟痰瘀证是冠心病室性早搏常见证型,根据本病病机采用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为法,选方用药,命名参蒌宁心汤,方中以党参、丹参、瓜蒌为主药,益气活血化痰; 甘松、炙甘草、酸枣仁、黄芪、远志、菖蒲为辅药,益气宁心安神; 黄连清心经之浮火为佐使药,共奏益气活血,化痰宁心之功。除药物治疗外,在本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同时避免外邪侵袭而诱发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一版,2001:1260-126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37.

猜你喜欢
心悸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现代中医药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分析
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秦琬玲教授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心悸的经验总结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17例以心悸为主要症状的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36例心脾两虚型心悸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室性早搏37例临床观察
关于不明原因心悸患者动态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分析
韩明向主任医师以加昧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辨治心悸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