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共享模式,分析了企业和高职院校在合作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提出了校企合作知识资源共享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校企合作 共享模式 成本 收益
课 题:基金项目:常州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院2014年度《常州高职园区校企合作知识资源共享模式研究》课题(项目编号:CDGZ2014017)研究成果。201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校企合作知识资源共享模式与效益研究》(项目编号: 2014SJB485)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掌握的技术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研发升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开展企业员工的学历提升和技能考证等培训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提升和储备;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研究,对企业的创新也提供一系列的咨询和指导。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提供条件;面对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安排教师到企业一线参观、实践,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研发能力;企业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制定符合社会发展、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帮助高职院校提升综合实力。这些合作不仅体现在物质资源上,更体现在知识资源的共享,不仅共享设备、仪器、场地,而且共享理念、素质、信息、人际关系等战略资源。
高职院校应将校内实践操作环境与企业先进的设备环境紧密融合,建立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对学生实践技能操作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项目操作紧密融合,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建立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应该将员工的技术培训、考工考证和学历提升与高职院校的师资建设紧密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企业将技术攻关项目与高职院校的项目研发紧密融合,取长补短,激发企业的创新性。
在校企合作共享模式过程中,除了共享设备、仪器、场地以外,还应共享信息、知识、理念、素质、管理、创新等知识资源。通过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共享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激发创新思维。在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均代表着各自的利益,因此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都不尽相同,要实现校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对企业、学校、学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
二、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希望付出较小的成本而获得较大的利润,只有获利才能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以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企业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项目,必须提供相关的专业工作岗位,选派实践技能水平高的师傅进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这就加大了人员的管理成本,增加了费用支出。同时,由于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产生部分废品,严重的失误还可能导致生产设备损坏,极有可能出现意外伤害。为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实施,合作企业都会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加大了生产风险的成本投入。学生来到企业车间生产产品,企业必须为学生发放报酬等,这些都是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所支付的成本。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希望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其实企业确实能获得较大收益。这些收益具体体现在:首先,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生在完成学业期间已经熟悉了企业的设备产品、技术性能和规章制度等,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培训时间,降低了招工成本。其次,虽然部分企业对参与生产的学生支付一定的报酬,但是,少量的报酬远远不及学生为企业产生的效益,因为学生不是企业正式和成熟员工,因此,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使得利润最大化。再次,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只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弱,而企业的技术能手实践操作能力强,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完成技术革新项目,对企业的发展影响重大。最后,高职院校为进一步发展,在参加由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优质资源申报过程中,经常联合企业进行申报,无形之中对企业进行了宣传,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知识资源共享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三、高职院校的成本收益分析
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在校企合作初期,高职院校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通过调研、走访、考察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手段、仪器设备等资源,判断企业能否满足学校的要求。在调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走访费、差旅费、调研费等。同时,在合作过程中,为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也会邀请企业到学校调研、走访、实地考察等,由此也将产生会议费、资料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另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高职院校每年都会召开人才供需合作考察洽谈会,帮助学生创业就业,这些都增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当校企合作建立后,高职院校将派出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完成合作项目。在此期间,学校将承担指导教师的管理监督费用,这些都是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所支付的成本。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付出了一定的成本,希望培养的学生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具体体现在:首先,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先进设备由合作企业购买,大大降低了学校办学过程中购买设备的成本。其次,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真实的项目和案例学到先进的技术,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就业,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岗位工作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再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提高了职业文化素养,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毕业后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完善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提升了科研水平,扩大了人际关系。这些都是校企合作知识资源共享给高职院校带来的收益。
总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降低成本并不是影响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关键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双方如何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强弱、企业技术含量的高低,与双方收益的高低成正比,而最终受益的是企业、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物质资源和知识资源两个方面建立共享模式,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保驾护航,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相信这种资源共享模式将逐渐成为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肖海慧.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探索——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4(2).
[2]肖海慧.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0).
[3]陈芳芳.经济学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4]高宏梅.基于双赢文化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单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