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2015-03-30 12:09江西省进贤县民和第一小学邹军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评价教师学生

江西省进贤县民和第一小学 邹军萍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江西省进贤县民和第一小学 邹军萍

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正确的引导,有些应用只是表面上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在实质上却与合作学习的主旨和精髓相去甚远,因而就出现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误解和误用。无效探究不但存在于教师控制力弱、结构松散的课堂中,也广泛存在于结构严密、过程流畅的好课之中。因此,有必要研究教与学过程背后更多层次的因素。

小组合作 有效学习

一、小组合作中无效学习的要素分析

1.“个体成功”不能作为“群体成功”的评价标准是不言而喻的,但课堂上学生个体的成功很容易被泛化为小组的成功,并可能再次被扩展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成功。例如,10个5人小组中,有7个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们一般会认为本次学习是比较成功的。可是这些小组都是因为其中3个学生的出色表现而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认为这21人的成功代表全班学生的学习成效。教育是否成功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依靠少数学生出彩带来的课堂所谓成功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

2.由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尤其是在小组学习中,课堂被划分成多个学习单位,使得采集全面公正的评价数据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人们习惯于将教师教学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心,也习惯于从教师教学行为的角度评价学生学习行为,这就导致人们往往是以“解决了问题”的角度评价教学的效果。几位学生说出了符合教师心理预期的答案后,便认为目标已经达成,难点已经突出,而不再考虑其余大部分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因素。这种“以教论学”的单一化评价方式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课堂依然能够获得评价首肯。

3.小组活动中,学生从事有效学习的时间长短取决于他们对学习任务的兴趣,对任务目的、过程、方法的明了程度以及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和任务解决的熟练程度等。无效学习并不仅仅是学生层面缺乏兴趣和缺乏合作,还有活动时间过剩、时间约束缺失、资源分配失衡等教师层面的人为因素。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为管理控制者,除了强调小组组织的标准性和程序性外,较少主动分析并着力优化小组成员间的结构。

例如,各小组人数总是尽量保持均衡,很少考虑组内成员的性别、性格、人数多少、构成是否合理等因素。有时为了让各组都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甚至会刻意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混合在一个小组中。但观察发现,这样的混合编制会因为个别学生的强势因素占用大部分操作机会,而部分学生则成为活动的旁观者,时间一长则会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为了发挥学生间的合作氛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是部分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观察发现,学生一般会选择同性别同学组成各自的学习小组,由于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学习活动,减少了被排挤的可能。但这种方法也会应各小组间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学习速度不一致,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二、小组有效性学习的措施

1.首先要进行合理分组。①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②分组应遵循“组间均衡,组内差异,优势互补”的原则。就我班来说,笔者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③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动态的,我班一般是每学期一次变化,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机会。

2.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些情况下,教师需要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当然,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合作学习以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前提。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要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做出个人努力并且小组内成员互助合作的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但又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1]傅道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卢慕稚.新课程与评价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ISSN2095-6711/Z01-2015-12-0271

猜你喜欢
评价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圆我教师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