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索

2015-03-30 13:33张智陈卫东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张智,陈卫东

(湘南学院 思政部,湖南 郴州 423000)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它又不是一门普通的政治理论课。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多次下发有关文件要求加强该课的建设,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在“形势与政策”课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校重视不够

当前地方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清,一些学校领导及主管部门认为,现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信息流通畅快,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信息,而有限的课堂时间应该多上专业课。在这种体制下,许多地方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变成了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出现了课程安排随意化、教学内容任意化、课程考核随堂化、教学管理虚拟化等一些现象。

1.2 教师队伍杂乱不堪

地方本科院校很少有一支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通常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法,而兼职教师大多是学院领导、机关工作人员、系部学生辅导员。这部分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相比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日常事务忙,不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教育教学经验欠缺,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三是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少,理论功底不扎实,问题分析不清、照本宣科,“缺乏对形势和政策的敏感性和前瞻性”[1],严重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就会被严重挫伤,这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不高、专职老师很难上好这门课的根本原因所在。

1.3 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死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死扣教材,专兼职老师都是紧紧依靠每年春秋两季所编制的“形势与政策”课教材进行教学,没有跟上形势与政策变化的节奏;二是围绕每学期开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培训的内容组织教学,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学校实际、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结合起来,理论指导实践严重缺失;三是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没有认真细致地推敲,一成不变地延续一贯以来所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几大块,没有根据外界形势与政策的变化编撰教学内容。

1.4 教学手段缺少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的政治性很强,它是政策的相对稳定性与形势变化的多样性相结合的课程。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地方本科院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往往是利用大课堂,采用照本宣科、专题讲授、读报纸、念文件、放视频等方式,简单地向学生灌输已形成定义、毫无新意、所谓的“形势与政策”。缺少与学生一起沟通、交流、讨论真正的、现实的“形势与政策”,更没有结合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引导学生从事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预期效果难以达到。

2 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需遵循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政策观,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形势,理解和执行政策”[2]。但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及其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断受到影响。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寻学生认知特点,遵循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当今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了解国情、认清形势、执行政策为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执行国家政策的习惯与能力。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所以,形势与政策课要紧扣时代变幻的脉搏,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与学生一道探讨、分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是课程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述和分析这方面知识的时候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形势与政策课可以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去体验和感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给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让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运用形势与政策分析社会、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启发性原则

形势与政策课需要不断启发学生,传递正能量。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进行共同理想教育等任务。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真正使大学生树立起为祖国复兴伟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3]。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自觉地运用形势与政策的学科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4 因材施教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是简单地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内容涉及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4]。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阅历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也会形成不同的看法。教师对不同社会思潮、不同思想观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是在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中开设,而大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形成了不同的思维形式,形成了不同的接受知识的形态,有一个“学习参与”“实践体验”“内化践行”[5]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把理论知识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观念、信仰,才能实现形势与政策这门理论课的最终目的。

3 地方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方式

3.1 统一领导,提升地位,加强监督

加强领导。在形势与政策课开设的过程中,必须由学校领导专门负责,联合宣传部门、学工部门、团委和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部等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各司其责,不断促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得到巩固与加强。思政部的教师应处于教学工作的主导地位,其他各部门应全力协助,为上好形势与政策课提供良好的保障。

提升形势与政策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地位。首先,尽可能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其次,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课时与学分;再次,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实行小班上课、大班讨论方式,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能足质足量完成。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和影响需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对部分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兼职老师,应由学有专长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其次,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进行定期的教学培训。本课程涉及的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定期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适当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之间应不断根据外界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及时沟通、探讨、调整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最新、最快的形势与政策。

3.3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是紧扣时代,不断变化的,要向大学生宣讲国际国内形势、国家政策,解释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难点、热点问题。所以,教师要通过组织教学或者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认真筛选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主管部门应注重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指导。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变化性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第一时间传递形势政策信息的动态性特点,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使这门课成为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关注时事主动性的有效载体。”[2]如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的第一时间内,主管部门就应对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使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体思想传授给学生。再次,应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选择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大学时代,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教师只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关注度高的内容组织教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兴趣,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

3.4 创新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原则一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永恒追求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善于导、善于引、善于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其次,大班上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工作量大、课时少,一般学校的形势与政策课都是几百人的大课,教师采取满堂讲述形式,无法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效果不好。可采取大班上课,讲述教学内容,小班讨论,在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实现了教学互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实现了教学相长。再次,理论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紧密相连,在教学之际,组织学生适当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国家政策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变化,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了解、体会、感受中深化学生自身的学习,进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突出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主题,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讨,实现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终极目的,也是对大学生实现自我健全发展的要求。

[1]李小鲁.学科化视角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理念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39-44.

[2]赵洪娥,袁中立,王雪.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精品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3):99-100.

[3]刘丽,牛玉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17-118.

[4]张松德.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思考[J].学术论坛,2006(1):186-188.

[5]苑申成.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科学化探析[J].课程教学,2011(2):62.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教学内容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
适应形势 增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