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 吕敏志
翻译活动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翻译多是对经书的翻译,而西方早期的翻译活动也大都集中于对《圣经》的翻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活动随之也愈来愈丰富,翻译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不只是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翻译。图式是头脑中的先存知识或背景知识(Cook),是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
图式作为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最早于1781 年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在其哲学理论中提出来。他认为:“新信息、新概念及新思想只有在与个人已有的知识关联时,才会产生意义。”图式既包括与语言基础知识相关的语言图式,也包括与所输入信息相关背景知识的内容图式。而图式理论实际上就是基于对图式的理解和关于人类的认知而发展起来的理论。
笔者在阅读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得知,图式理论多用在对阅读理解及听力理解的指导上,即读者或听者脑中所存图式与其所读或所听的语篇材料相关时,他们会将脑中所存知识与新的语篇材料相结合,从而对文章有更深刻和理性的理解。因此,图式理论也可用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尤其是对翻译初学者的指导。而图式理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又可分为自下而上的对具体信息的处理以及自上而下的对整体结构的识别。笔者将选取一些在翻译实践活动中遇到的经典及难句加以分析。
例 如:Freed by warming, waters once locked beneath ice are gnawing at coastal settlements around the Arctic Circle.
笔者译:曾经,在冰层底下的海水,由于气候变暖而融化,正拍打着北极圈附近的海岸线。
本句选自National Geography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是2006年5 月的二三级笔译题,也是整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在翻译本句的过程中,笔者首先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从本句最小的语言单位开始着手,即将句子当中的单词的意思整理出来,读完整个句子,“gnawing”是不认识的单词,查阅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知“gnaw: to keep bitting something hard”指动物的“咬”,若将“gnaw”翻译为“咬”,对本句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很显然,结合本句的语境,这里不能翻译为“咬”,笔者将其译为“拍打”,意思接近,但又表达不出其内含意思。本句所传达的信息是围绕北极圈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来说的,而笔者脑中关于北极圈的背景图式就只限制在高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即北极圈是北纬66°34′纬线圈,北极圈以北地区受太阳直射角度小,因此从太阳所获得的热量少,为北寒带。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而形成温室效应,致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继而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严重危害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在翻译过程中,将对句子的理解与笔者脑中相关的内容图式结合,会加快对句子的理解,进而译出水平相当的译文。
例 2 .可是我从头到脚淋成了落汤鸡。
在翻译本句时,谓语动词“淋”和习语“落汤鸡”是本句的重点。查阅新世纪汉英大辞典可知“drench”和“soak”都有“淋”的意思,那究竟用哪个呢?笔者又查阅了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可 知,“drench:to make something or someone extremely wet”, 而“soak: to make something completely wet”,两者相比较而言,则用“drench”更好一点。笔者作为翻译的初学者,在翻译本句时,将“落汤鸡”直译为“ chicken in the soup”,但在翻看正确译本时得知,“落汤鸡”译为“a drowned rat”,正是由于笔者对于习语谚语的中英互译非常生疏,脑中关于谚语中英互译的图式很少,因此很容易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四、结束语
笔者进行翻译实践的练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翻译水平,使自己的译文在完整的表达出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语句更加顺畅,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图式是我们理解事物的基础,脑中的图式结构积累得越多,译者的翻译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1]焦建平,李 艳.论图式理论在现在语言应用中的有机架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2]李小春.图式理论对于译者开展商务英语翻译时的重要性[J].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2014
[3]崔雅萍.图式理论在L2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
[4]李文英.试论图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基于图式理论的实证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