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及策略——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

2015-03-29 07:25石卉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区域人才语言

石卉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旨在增强区域使用国际化语言或语种进行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频度,是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国际语言文化产生于外语对中华文明和华夏社会的描述,也源于中国人用外语来描述自己与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华夏文明。增强国际语言文化教育的服务功能,“提高中原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原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建设和谐中原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原大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1]。

1.理论基础:语言经济学

语言经济学为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语言经济学是以对语言信息的掌握、使用为基础,以语言为核心平台,把掌握和运用语言在经济领域中获得经济效益作为目标的经济,它渗透于一切对外经济活动中且贯穿始终。语言的经济价值以及以语言为媒介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决定了语言的经济效用。在国际交流日益加强、国际贸易一体化的今天,如何使语言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活动,如何选择语言政策使之服务于本国、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战略重点。语言经济学使语言与经济的关系系统化和理论化,并最终实现语言为经济服务的宗旨,产生社会区域的新经济增长点,从而完成对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语言和经济相辅相成,其良性互动对一国或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国际地位和对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其经济因素和潜在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融入世界经济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高含金量”的人力资本[2]。

2.国际语言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

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语言经济学注重考察语言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语言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了语言文化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增强区域经济创造力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城市的经济创造力。首先,能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顺利进行的桥梁与纽带。其次,能拉动外资,促进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是引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前提与关键。再次,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更多的与国际语言相关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最后,人力资本的持续积累能促进经济增长。

2.2 提升区域文化辐射力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能加快地方文化的传播,促进本区域文化市场的繁荣,提升区域的文化辐射力。通过将本省独特的文化形态推向世界,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原华夏文明,从而增强区域文化的辐射力,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发展,创造本地文化市场的新型增长点。

2.3 壮大区域旅游产业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全面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增强本区域的文化识别力和国际影响力。高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对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并优化地区对外形象,进而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乃至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2.4 增强城市精神凝聚力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能增强本地区的精神凝聚力。积极向上的区域文化能增强各阶层、各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区域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是能否吸引国际化高科技人才的关键。河南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通过提升国际语言文化竞争力,增强城市的文化向心力。

3.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

在目前中原经济日益国际化的今天,拓展国际语言文化的服务功能,提升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对推动中原经济区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1 建设中原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基地,整合优化语言服务行业资源

中原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基地,能充分发挥河南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聚集语言文化服务产业资源,实现语言文化一体化服务体系。通过语言服务项目承接、语言服务项目处理、语言人才培养与输送、语言人才创业扶持等版块业务,关注、培养和输送语言服务高端人才,推动国内语言服务行业振兴与发展。

3.1.1 承接和处理语言服务项目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基地将以中原郑州为中心点,逐步将服务网络覆盖到全国以及部分其他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成为企业的虚拟语言服务部门,为企业减少语言转换成本、缩短项目周期创造更多价值。通过与多家跨国公司和政府部门签订长期项目合作协议,创新使用信息技术驱动语言服务,建立多学科、多语种、专业化的强大语言服务项目团队,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保证语言服务的专业性、实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一体化服务。

3.1.2 培养和输送国际语言服务人才

为了适应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本基地将探索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契约形式培养语言类专业人才的新型模式,打造满足语言服务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专业化、职业化、信息化、实践型的人才。并通过有效模式和渠道定向输送至语言服务行业的各个领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人才素质水平,推动语言服务行业的进步。实践证明,这种定向培养方式,即订单式培养模式已成为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3.1.3 帮扶和支持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创新创业

本基地支持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为语言类人才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自主创业等提供支持服务体系,在“科教创新”驱动“文化教育产业发展”之间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实践平台。

3.2 普及国际语言基础教育,创建国际化语言文化软环境

与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是国际化的语言教育模式,实行学校和社会双轨制的国际语言教育机制是大规模普及国际语言文化教育的必由之路。

3.2.1 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学校语言文化教育

探索学校国际语言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和策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在课程上要系统全面地实施双语语言教学;在教学资源上要加强校际合作和国际交流;在教育环境上要营造并延伸国际语言教育环境;在教育活动上要积极开展双语语言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3.2.2 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社会语言文化教育

通过实施社会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提高市民外语交际水平,有利于树立区域的良好形象,提高民众对外交流能力,提升城市品位,真正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人文环境和投资环境。首先,政府组织,通过经费投入、组织实施、创建国际语言教育网络等手段重视国际语言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其次,高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开发成人国际语言培训市场,其中包括开发实用的国际语言培训项目、创建国际语言培训市场的品牌效应,并建立起一支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教师队伍;第三,学生和市民参与,实施社区国际语言教育模式,将基础语言教育和高等语言教育融入社区教育,挖掘学校语言文化教育延伸性课程资源,实现国际语言教育资源的共享。

3.3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创新复合型国际语言文化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教育为本。在对外经贸交流中,大量既懂外语又熟悉专业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发展型国际语言人才是语言服务行业创新的主体。国际语言服务行业人才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国内语言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瓶颈。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并能服务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国际语言人才能为中原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基础,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3.3.1 加强高校国际语言教学,实现高校语言教育和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语言经济价值的体现要求高校必须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动态调整教学,为语言转化成区域经济动力创造良好条件,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国际语言人才以实现语言的内外双重价值[3]。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具体而言,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变教育理念,促进高校成为市场主体;2)拓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国际语言课程;3)积极开展校企联合,通过共同打造语言人才培养基地、共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合作开发教材与教研项目、创建语言类综合实训平台体系等实现国际化语言服务类人才的培养。

3.3.2 依托地方高校发展国际语言教学,积极筹办孔子学院,加强人力资本输出

实施国际语言文化教育,也有效地发挥了汉语作为中原文化输出重要手段的作用。要依托省内高校充分利用对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参与,积极筹办孔子学院,培养和输出对外汉语教师和其它应用型人才,为人才输出建立稳定的渠道,从而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的服务性。具体而言,首先,从观念层面来看,应充分认识国际语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抓住机遇拓展国际市场和增强国际影响力;其次,从人才培养质量方面,从重视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师资投入入手,严把人才培养关,为优秀的语言服务人才输出奠定基础;再次,由政府出面或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协助高校积极筹建孔子学院或与已建成的孔子学院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人力资本输出提供畅通的渠道。

3.3.3 通过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发展,积累文化资本,带动语言文化产业输出

通过有意识地利用国际语言文化推广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吸引力,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积累文化资本,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内在的吸引力[4]。具体而言:1)通过直接途径,即围绕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开发国际语言文化产业资源;2)通过间接途径,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推广,使本省的民间文化、旅游文化等文化产业赢得国际影响力,并转化为具有持久价值的文化资本;3)利用国际语言宣扬中原文明,激发并挖掘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

3.4 建立国际语言文化标识系统,规范服务业国际语言的运用

3.4.1 建立公共场所国际语言标识系统的意义

建立公共场所国际语言标识系统是完成城市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是提升语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公共场所的国际语言标识已成为国外游客了解中原文化的“窗口”,也成为该场所文明程度和文化吸引力的标志,有助于树立中原经济区的对外形象,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并开拓国外旅游市场。

3.4.2 规范服务业国际语言运用的措施

规范使用国际语言,保证翻译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具体而言:1)提高意识,加强监管,领导保证,即政府部门责成相关部门或领导指导此项工作的开展;2)加强专题调研与监管,制定统一的规范制度;3)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提高翻译水平;4)成立专门的国际语言标识翻译机构实现专业保证,即避免翻译上的无序、不规范,需要引入相关的管理,制订国际语言标识翻译的统一标准;5)建立健全国际语言标识规范工作机制; 6)经费保证即市政部门需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此项工作。

3.5 创建“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新平台”,实现省内外语言文化教育服务的资源共享

网络是企业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舞台。因此,应大力借助国际互联网的力量创新语言服务新模式,即建立基于网络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实现语言服务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基于“语联网”的国际语言文化服务支撑平台,能聚合文化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实现省内国际语言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

3.5.1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新平台”创建的意义、原则和目的

创建“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新平台”,有利于解决我省招商引资、旅游开放、国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语言问题,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对外服务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国际化发展。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国际语言文化服务新平台”创建,主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际语言服务行业的需求、从而实现并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国际语言文化服务新平台”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服务,并宣传和优化我省经济对外开放的环境。可见,“国际语言文化服务新平台”的价值就体现在其用户需求通过信息化方式得到更有效的满足,并解决了用户的语言障碍,使之更为便捷和精准地获取所需信息。

3.5.2 “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新平台”创建的要求

具体而言,首先,要注重效用,按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进行评测,除追求社会效益外,还应考虑经济效益,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如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凝聚力提升、打造城市品牌、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其次,注重开发语言翻译平台,要综合运用包括人工精准翻译、辅助翻译、机器翻译、云翻译平台等在语言服务中的作用及优势,辅助贸易全球化或本地化;第三,创新平台建设模式,使之从简单的交流平台变成一个完善的服务系统,并逐步演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资源平台,实现有效互动功能;此外,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设计新的语言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4.结束语

语言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必将从整体上推动本行业经济形态和质态的根本性转型。从语言经济学的角度而言,拓展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提升区域国际语言文化软实力,是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实力提升的重要趋势[5],也是中原经济区在更高层次上形成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制高点。

[1]张德富.国际语言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5(24).

[2]张德富.国际语言在涉外经济中的功能探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5):71-73.

[3]蔡晓斌.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

[4]魏云.中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地位和作用[D].苏州大学,2004.

[5]许其潮.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看我国国际语言教育[J].国际语言与国际语言学,1999(8).

猜你喜欢
区域人才语言
人才云
分割区域
语言是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