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

2015-03-29 02:52徐慧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武宁瑞昌黄梅县

□文/徐慧茗 何 昀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南昌)

一、黄梅戏的缘起

黄梅戏,现今属于安徽主要地方戏戏种。建国前流行于安庆及其周围怀宁、桐城、太湖、宿松等地,湖北的黄梅县、江西九江地区,亦称称“黄梅调”、“握嗬腔”,也称“采茶戏”、“花鼓戏”、“茶篮戏”或“二高腔”。黄梅调系因地得名。据艺人口碑资料,黄梅调原是湖北的采茶戏,由黄梅人逃水荒带到皖西南。作为戏曲形式的早期黄梅调,在乾隆51年(786)以后,便陆续传到安徽西南部,进入农村灯会,逐步取代了这一带的“假面非优之戏”。黄梅小调中的“凤阳歌”、“新八折”等都是从安徽带去的花鼓灯曲。除天灾人祸形成的移民外,经济的密切交往也是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因。黄梅县境内多湖泊,水上舟楫便利。黄梅县所产稻米、大豆多由孔垄经大官湖在石碑镇集散,或在安庆换大船运往下江。下江及安庆货物亦由石牌经内湖在孔垄转运。随着商业发展,石牌镇时有黄梅艺人在街头演唱黄梅调及文南词。它产生、发展于农民祈年纳吉的社火中,与楚文化及古代驱傩习俗有密切关系,曾在“灯会”中有过一段很长的孕育时期,融会了各历史时期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黄梅戏的剧种特点

(一)源于生活,形式多样。黄梅县位于湖北的东部,与安徽省宿松县、江西省九江市、瑞昌、湖口县毗邻和隔江相对。县内的紫云、垄坪、多云等山区,在古代就盛产茶叶,每当茶春,女茶农们惯唱山歌、小调和一些长篇叙事民歌,歌颂自己勤劳俭朴的生活和茶叶的丰收。有对联为证:“济阳江上看落日,多云山下听采茶”。

(二)受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但生腔基本未变。黄梅戏属于采茶——花鼓戏系统“打锣腔腔系”,流行于皖鄂赣三角地带的一支,与黄梅采茶戏、英山采茶戏、阳新采茶戏、武宁采茶戏、德安采茶戏、南昌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浙江睦剧、福建三角班等属于近亲。这些剧种在各自的流行地区受语言等因素的影响,生腔虽有不同程度的演变,但仍保持着它们的基本共同点。因为声腔、剧目相通,故历史上曾有安徽艺人胡普伢、王子林等在鄂西、赣东北、浙江搭班的事实。

(三)发展情况。采茶——花鼓戏系统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以花灯形式活动于农村。第二阶段是以地花鼓、采茶灯为骨干,增加了一些简单的情节或插科打诨。人物以一丑、一旦为主,间或增加一小生。第三阶段为接受戈阳诸腔影响的阶段。明清中末叶,青阳腔风靡长江流域城乡,农民作为自娱活动,也在灯会演唱一些折子戏,或围鼓清唱。说唱词话在农村演唱,南宋便有记载,也逐渐融会于灯会与傩戏,或与竹马、旱龙船、地花鼓等舞蹈相结合,而形成长篇故事。黄梅调转入皖西,自清乾隆后期起,道光间已甚风行。

三、黄梅戏赣北地区发展情况

黄梅戏流传到赣东北的路线和主要渠道黄梅县与九江、瑞昌、湖口等县辖地隔江相对。历史上两省人民在经济、文化上往来密切。黄梅戏从乾隆年间起,开始在赣东北传播。根据调查材料,五十年代流入江西路线是:

(一)由九江、瑞昌方向发展到修水、武宁、永修、铜鼓、德安、星子等县。“武宁采茶戏,其来源据说是湖北的‘黄梅调’。”(1952年9月6日《长江日报》)“武宁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是吸收了湖北黄梅戏的大量剧本和音乐。特别是乾隆年间,黄梅县连年遭水灾,许多逃荒的民间艺人,带着“道情筒”、“连厢”等来到武宁行乞,卖唱谋生;于是黄梅戏的剧本、唱腔和表演艺术便传到武宁”。瑞昌采茶戏是乾隆四十九年,黄梅县由于发生大水灾,灾民们纷纷到瑞昌卖艺从而流传过去。瑞昌采茶戏是属于赣东北的一个地方戏。1956年成立瑞昌采茶剧团。

(二)赣东地区的流传。由湖口、彭泽方向,逐步发展到波阳、浮梁、都昌、景德镇。在波阳、浮梁扎根后,又发展到乐平、万年、余干、东乡、余江等县。相传明末、清初与江西一江之隔的黄梅县,连年受水灾,人民背井离乡,出外谋生。黄梅县艺人郭牢记等流落在赣东北的茶乡,他们春夏佣工,给人采茶;秋冬农闲,就以连厢“道情”、“旱龙船”等形式,演唱采茶戏,同时在都昌、波阳等地广泛传艺,深受群众的欢迎。

(三)由乐平、万年而发展到贵溪、铅山、弋阳、横峰、玉山、德兴、上饶、婆源。黄梅采茶戏,在这些地方虽不如波、都、浮那样广泛,但主要剧目和曲牌也是源于黄梅。上饶采茶戏的“湖广调”,即黄梅采茶戏的“七板”,从音乐结构上完全一样。

四、黄梅戏当今发展原因分析

(一)旧社会流传的原因。湖北黄梅县唱黄梅戏的祖祖辈辈,都唱过道情,都到江西、安徽逃过水荒。把采茶戏传到赣东北。除这条主要渠道之外,次要渠道还有:第一,木船“装”出去的;第二,名老艺人传出去的;第三,地主逼出去的。

(二)解放后在安庆发展的原因。解放后黄梅戏在安庆的发展,就其速度、规模、成就而言,是历史上任何戏曲剧种发展所不能企及的,归纳起来,可分为如下几方面:第一,黄梅戏之所以得到大发展,除了自身的优势外,还在于一开始就受到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不仅保证了剧团的建设,提高了演员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进行改革创新,使黄梅戏得以稳步、健康地发展、壮大;第二,40年来,安庆官话已成为约定俗成的黄梅戏规范化语言,从而确立了黄梅戏是安庆地方戏的地位;第三,旧社会,黄梅戏被称作“花鼓淫戏”,向来不登大雅之堂,艺人社会地位底下,文化水平很低,这与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是极不相称的。新社会形成了一支强劲的队伍,对全面提高黄梅戏的文学水平和音乐、导演、表演、舞美、声控艺术以及教学、理论研究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四,近年来,黄梅戏不断吸收先进的艺术手段和技术成果以丰富自己。在音乐上,黄梅戏是较早使用科学的记谱和音乐设计的地方剧种,以后又吸收了民族音乐、和声、配器之长,使其音响色彩趋于丰富、浑厚,为演员的以声传情,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此外,在化妆技术、灯光、音响、服装设计诸方面,也都广泛运用现代技术,这也保证了黄梅戏能与时代的进步合拍。

[1]陈丽敏.赣北戏曲的教育传承价值探析.戏曲之家,2011.7.

[2]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农业考古,2011.10.

[3]桂遇秋.黄梅戏另一流派的历史和现状——黄梅采茶戏在赣东北.黄梅戏艺术,1981.7.

[4]江西省人民政府制定印发.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及创意)发展规划(2009-2015).赣发(2009)29号.2009.

猜你喜欢
武宁瑞昌黄梅县
Multiple Solutions for Robin Problem with Indefinite Potential and Concave Nonlinearities
我的家乡武宁
养在“深闺”天下知 黄梅县住建局擘画城市画卷
武宁打鼓歌的演唱特征及其与现代民歌演唱的差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瑞昌农业农村现代化
桥舟合济:明清武宁开发与交通路线的控制和管理
让宣传更出色 让成效更出彩——黄梅县地方税务局税收宣传月活动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