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军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中国对东亚新地区主义构建的作用
季 军
(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134)
东亚在地区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旧地区主义和新地区主义两个阶段,中国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在这两个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东亚旧地区主义时期,中国由于自身因素所限,所起的作用有限。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随着冷战的结束、中国国内政治的成熟,其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意愿的增强,这正好与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基本同步,因此在东亚新地区主义的构建中自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典范,中国的经验对于我们研究发展中大国对地区主义构建作用有极大的帮助。
东亚;新地区主义;中国作用
纵观现代国际社会中拥有成熟地区主义的地区合作组织如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基本都是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之下进行的地区整合,发达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地区主义构建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们看到,南部国家所聚集的地区由于历史因素、文化社会的巨大差异往往在地区主义的构建道路中步履维艰。随着冷战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地区一体化也成为了全球化的潮流之一,这些地区也开始积极追求内部地区主义的构建,而正如西方大国主导发达地区合作进程一样,南部国家的聚集区自然也需要发展中大国的支持。因此,我们将重心聚焦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以及其所在的东盟地区,通过探讨中国在东亚新地区主义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探讨发展中大国对南方国家占主体的地区在地区主义构建中的影响范式。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秀于东亚的契机,自此中国开始在东亚地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学者乃至政客认为亚洲危机使得中国成为了亚洲全球供应链中日益重要的一员。2007年5月的《金融时报》一篇社论,在总结亚洲金融危机教训时提道“中国的崛起意味着东盟各国永远不能从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得到完全恢复”。[1]面临着1997年井喷式的金融危机,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大幅滑坡,其中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受经济危机冲击较小,相对稳定。
亚洲危机使中国获得了一次跃进的机遇,而中国也抓住了这次机遇。这次成功使得中国不仅成为了东亚最受瞩目的焦点,同时改变了冷战结束后第一个十年内中国与东亚各国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国成为了东亚地区的一个“权力星座”,其他国家纷纷向中国靠拢,对于中国的依赖越来越深。这一现象在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之下体现得更为明显,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才使得大部分区域内国家可以较早地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为东亚地位的提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因此中国顺理成章成为了东亚地区主义构建中的主导性力量。中国政府也趁机转变政策,表示自己愿意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意愿。1999年1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评介当年中国外交工作时正式称中国“发挥了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外长唐家璇也称:“中国展现了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
(一)中国与东亚经济地区主义
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中,一方面,绝大多数东亚国家传统所仰仗的区域外强国(美国)超然的事不关己的态度大大刺激了他们,再加上危机期间各自为政、相互攻击、损失惨重,使得其意识到加强区域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亚洲金融危机也使得主要国家认识到对欧美市场的严重依赖将使得其经济发展的基础极不稳定。因此,东亚国家必须改善国内经济环境,刺激国内需求,同时注重拓展东亚区内市场,加强东亚地区国家合作。随着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也日益密切。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东亚地区经济金融融合有重要的作用。[3]
中国经济的崛起刺激了东亚各国经济的发展。首先,中国经济的增长增强了对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需求,而东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中国成为了他们潜在的巨大的市场。其次,中国经济的崛起为世界贸易和资本的相互流动提供了便利。原料和资本在东亚国家间的流动大大刺激了东亚各国贸易的往来,促进东亚区域经济的共同繁荣。再次,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证了区域金融合作的稳定性,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区域金融合作,人民币逐渐显露出作为区域核心货币的潜在能力。[4]
中国是东亚地区贸易协定的主要倡导国家,地区贸易协定是经济地区主义的制度化形式之一。作为经济强国,中国首先将中心放在了地区经济合作之上,积极参与“东盟10+3”、亚太经合组织等机构。2000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并且在2010年正式启动,基本上实现了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印尼、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贸易商品近乎零关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中国还积极致力于中日韩—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也通过自己的先导作用吸引了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纷纷延续中国的道路,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促进东亚一体化。除了积极致力于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外,中国还积极利用各种东亚地区大型会议表达自己关于推动东亚经济合作的意愿。例如在2009年10月24日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表示中方将向区域信用担保与投资机制提供2亿美元资金支持,促进亚洲债券市场的建设。
(二)中国与东亚社会地区主义
长期以来,东亚合作艰难前进的重要原因就是东亚复杂的地区环境。除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政治体制的多样性之外,东亚在宗教、文化等软实力方面也各不相同,再加上人口众多,使东亚地区成为了社会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相互依存度的提高,这些社会问题早已超出了国家的范围,越来越具有地区性。而由于东亚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所以“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决定论、唯市场主义、GDP增长迷信、发展至上主义等观念弱化了东亚国家对于社会合作的认识,大大阻碍了东亚社会地区主义的发展。但是2003年席卷整个东亚的健康危机——SARS危机为东亚的社会领域合作敲响了警钟。在此次危机之中,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危机中,中国积极推动了中国—东盟预防SARS紧急高峰会议、东盟加中日韩的卫生部长会议,东亚范围内联合监控疫情、在国际机场采取共同性的协调行动控制疫病的传染途径、举行地区范围的国际学术会议推动对疫病的分享信息、共同研究等。随后这一系列措施在SARS危机之后,在中国的坚持下成为了东亚宝贵的经验。
中国是东亚的地缘中心,这种特殊的位置环境使得东亚跨国的社会问题基本上都要涉及到中国。东亚周边已经形成了网络的贩毒、走私、卖淫、非法劳工、洗钱、金融投机和海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以东亚大陆为中心,而向外扩散,中国与东亚国家的交界处自然成了他们主要所在地。一些周边地区经济十分落后,由于地理条件险峻,这一地区国界管理往往并不严格,除了会发生边境居民进入中国,损害中国治安外,中国还面临着大批难民逃亡中国的危险。如缅北冲突使得大量难民逃亡中国。据统计,在中国边境的越南难民达30万之多;另外东盟国家内部尤其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主要国家内部拥有大量的华人华侨,而华人华侨在东南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以来排华、反华等活动在东南亚屡屡发生,而这些都需要中国政府有相应的对策。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基本上涉及东亚社会问题的各个方面,而没有中国参加的东亚社会地区主义是根本没有办法继续的,而中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必然会大力加强同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主要领导人多次在东亚重要会议上提出加强多边合作的倡议。如在第十一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中,李肇星外长再三强调在安全问题上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在第十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中方又一次主张加强在反恐和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的合作。[5]在毒品合作方面,中国与东盟也走得较远,如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更新后的《东盟和中国禁毒合作行动计划》以及《东盟和中国在2006年开展打击苯丙胺类毒品犯罪联合行动的倡议》,其中《北京宣言》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早日实现2015年东盟和中国无毒品的目标。[6]
(三)中国与东亚安全地区主义
东亚地区一直是个不缺乏安全危机存在的地区,有学者形容东亚说“这是一个俾斯麦和19世纪欧洲那样的世界”,确实在东亚地区安全是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从朝鲜半岛到中国台湾海峡,再到广袤的南海,加上东南半岛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与潜在的巨大安全危机都刺激着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神经,任何一个为安全危机的爆发或失败解决都可能导致东亚合作恢复到初始水平。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影响着东亚合作进程的安全危机中有很多与中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台海问题、南海争端、朝鲜核问题等,所以中国在这类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东亚安全地区主义的发展。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主要采取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希望通过双边而不是多边谈判来解决南海问题。在台海问题上,中国更是承诺不到迫不得已不会使用武力,并且在马英九上台之后,台海关系已经发生了极大的缓和,中国对地区安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推动“六方会谈”,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朝鲜核问题。目前六方会谈共进行了六轮,对于推动朝鲜无核化、稳定东亚局势有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在经济、社会、安全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中国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到没有中国的参与和推动,很多地区性的合作是难以开展的,而没有中国的协调很多地区性难题也极难解决,甚至有些威胁已经超越东亚地区、覆盖整个世界。所以,中国在东亚新地区主义构建中的主导作用是无法比拟的。
[1][马来西亚]沈联涛.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金融危机[M].杨宇光,刘敬国,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237.
[2]肖欢容,朱虹.参与、接受与建构——以1997-2005年中国参与东盟地区论坛的规范建构为例[J].东南亚研究,2009,(4):40-45.
[3]唐彦林,李晓晨.中国在东亚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国情国力,2010,(8):39-43.
[4]陈九波.区域贸易协定与多边贸易协定冲突协调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09.
[5]赵洁论.新地区主义视角下中国与东盟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影响[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6]梁晋云.“金三角”地区泰国北部毒品形势调查报告[J].东南亚纵横,2008,(12):21-25.
〔责任编辑:席书涛〕
D820
A
1002-2341(2015)06-0083-03
2015-09-20
季军(1990-),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