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历史研究》之大一统思想
——以中国为例

2015-03-29 02:41王博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都城统一历史

王博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汤因比《历史研究》之大一统思想
——以中国为例

王博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对各个文明中的大一统国家进行了细致的探索,首先分析了汤因比的理论,然后在其理论基础上对中国古代社会中出现过的大一统现象进行对比,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推断出人类未来的发展。

大一统国家;交通;语言文字;都城;文官制度

汤因比是上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被誉为是“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作品流传很广,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属《历史研究》。汤因比的母亲是一名历史学家,幼年时期的他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本人在成年以后依然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在他就读牛津大学期间就专攻历史,并在毕业后加入雅典考古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对古希腊的历史知识了如指掌。他在《历史研究》中论述了26种文化的兴衰,并指出文化可能的发展方向,每种文化的发生时间和蕴含内容虽然不同,但是他们始终有规律可循。汤因比把26种文化进行一种对比,表明他把历史放在一个整体之中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视域来观察和研究历史。在《历史研究》的序言中。他曾表明过原因:“现实要求我们具有这种较为宽广的目光……惊人的技术进步让我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必须逐步熟悉彼此的历史。”[1]1

一、当权者的幻想

在论述大一统国家时,汤因比列举出了许多文明的例子,比如说古代中国、罗马帝国、巴比伦帝国、孔雀王朝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帝国的产生是因为外来的军事力量的打击,有些是受到外来文化的感染。他们的领导者普遍认为自己的大一统涵盖了整个世界,所有人都听命于他的统治,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大一统国家可以统治整个世界。在汤因比看来,大一统的国家是一种落后的消极的组织,“它们是文明崩溃之后,而不是文明崩溃之前的兴起的……不是夏天,而是小阳春,掩盖着秋天,但已预示着寒冬。”[1]236大一统国家是一种枯萎的缺少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国家,这样的产物已经预示着大一统国家不可能千秋万代地统治下去,但当权者往往幻想他们的统治可以达到千秋万代,并以无穷的吸引力去让他们追求这种大一统的形式。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王朝在大一统之后逐个破灭,接着又由其他王朝接替下去。一种政权在打败原有的政权之后往往会给自身找一种存在的合理性来说服群众,让人们觉得他的取代存在必然性,使自己快速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样才能保证他统治的稳固。

二、交通与大一统国家的关系

大一统的国家领土面积十分广阔,在通讯不够发达的古代社会信息流通不便,统治者想要知道自己的领土是否完整,各地是否有反动集团出现,就必须建立良好的组织机构以及改善通讯状况。以中国为例,每一代统一王朝的建立都伴随着庞大的修建工程,在中国这样一个辽阔的国家里,如果不能与东西南北各个方位取得联系就很难完成统一。在隋朝,政府修建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让南方与北方获得了更便利的联系。交通方式也从过去单一的旱路增加到了水旱两路。大运河的开凿,一方面加强了朝廷对地区的管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物资的运输,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改善通讯加强联系只是大一统国家维护自己政权的手段之一,反过来说,联系的加强、交往变得更加密切就能完成大一统的构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汤因比认为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人与人的关系无限密切,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们再也不用靠马匹、车辆取得联系,但是却依然没有什么政权能把整个世界统治起来,让所有的人类集体属于一个国家,这说明交通的发展并不是大一统的必要条件。

三、大一统国家的文字要求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文字。大多数大一统国家都会以自己本国的语言为官方语言,这种官方语言的设立是为了方便多民族的语言交流。但是各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以及文字,国家也不会强制禁止他们使用。如果非官方语言在国内成为一种主流用语,占据更广泛的使用率也不会被国家禁止。然而在秦朝时期就是一个特例。秦始皇扫平六国完成了历史上的统一,他要求全国“书同文,车同轨”,所有百姓不得书写其他六国的文字,必须使用秦国文字,朝廷官员也同意用一种书写方式,语言也一定要统一。在这种极端方式的作用下,中华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即使在封建王朝后期,满族人入侵中原,并建立了清政府以后,满族的语言与生活方式逐步地被占据全国大多数的汉族人所同化,逐步地汉化去学习中原文明。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字或者是官方的语言是交流的前提,统治者不能够顺利地与百姓交流就不能算统一。

四、都城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意义

每一个国家必然有自己的都城。都城不仅代表了当权者的统治中心,一般也是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国家都城位置设置十分重要,国家都城的转移也代表了统治者策略的转变。汤因比认为,一般外来的统治者夺取政权之后,初期都城往往建立在他们原来的居住地,随着领土面积的不断扩大,会因为政治因素等原因进行迁移,迁居到有利于他行使权力的中心位置。历史上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他们征战南北,最后征服了整个中原地区甚至是后来的欧洲国家,然而他们把首都确立在北京,这就是一个都城迁移的例子。历史上一些国家也会因为战争原因而迁移国都,如北宋时期赵匡胤定都开封,后来因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而北宋的皇室幸存者在逃亡的过程中重新建立了南宋,在临安定都。还有一些国家迁都是因为历史传统或个人因素,比如朱元璋建国时把明朝国都定在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把国都迁移到北京。历史上通常认为迁都原因有三:首先是因为元朝曾定都北京,北京适合设立为都城;其次朱棣任燕王时,所有的势力亲信都在北京,北京更有利于他行使政治权利;再次朱棣推行边防政策,定都北京有力于侦察北方外族的活动,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历史上与边境发生争端层出不穷,从秦时的匈奴到后来宋朝时出现的辽、夏、金,边境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王朝的统治者。所以朱棣定都北京有着一定道理。都城是一个国家的中心,同时他也会吸引形形色色的人,使人们聚集在一起。这些人可能是来自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有的可能带来了各自的特产,有的可能传播着神秘的宗教。都城就是这样一种杂糅的场所,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把人们聚集到一起,体现一种统一的融合。

五、大一统格局下的文官制度

王朝更替,大一统时代的开拓必然会造成新旧两种文化的冲击。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必定会善于运用遗留文化,对人民进行安抚,在旧的文化基础上不断更新,把自己的文化思想加入进去。汤因比谈道:“一个蛮族帝国缔造者一蹴而就地征服了一个大一统国家,那么他可能就会别无选择地接受那个国家的文官制度。”[1]279中国多数的少数民族在夺取政权之后都会努力吸收汉族的文化,因为统一之初,外来民族势必会受到原民族的排斥,一次次的农民起义就可以看出他们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种矛盾可能体现在制度上、生活方式上、服装上、新政策上等。所以,他们需要融入到原民族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制定合理的政策以便维护统治。秦始皇是个特例,他在统一中国以后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策,颁布“井田制”,废除了周以来的分封制度,在思想上推崇法家“焚书坑儒”控制人民舆论。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把权利收回到皇帝一人手中。但是秦国的做法过于激烈,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秦始皇在世之时,百姓恐惧秦国的强硬政策敢怒不敢言,在秦始皇去世以后,秦国积压在百姓心目中的怨恨迅速扩大爆炸,引起了全国性的反抗,百姓揭竿而起、群众一呼百应,最终秦国在农民起义运动之中灭亡。秦国所采取的方式太过霸道,没有在混乱的局面中给百姓一个良好的过渡,在统一思想上用恐吓的方式,不允许人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于当时百姓是不可忍受的,所以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结束王朝。汉武帝刘邦则与他截然相反,在秦灭亡以后,汉武帝采取了相对柔和政策,他起义的口号就是除暴秦,正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心声,人民是期盼着这样一个人来进行统治并且开创太平盛世。在思想上,刘邦推崇儒学重用儒生,恢复了有利于自己统治的儒家学派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孔子本身奉行的就是周礼,儒家注重礼节修养、尊君爱民,与秦暴政相比,百姓更乐于接受这种思想。但是我们也发现,刘邦在推行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一些新的东西在里面,儒家学派慢慢变得迂腐,背离了孔子的初衷,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不得不说,这是汉朝统治者的聪明所在。

六、大一统是否还会发生

汤因比十分热爱中国文化,他曾多次提到过中国的“阴阳”,并用阴阳原理来解释一些问题。他认为罗马帝国崩溃后,产生的新的文明是一种“阳性”的阶段,而大一统的状态则属于与之相反的“阴性”状态。“阴阳”两种状态是相互交替往复的,每一种状态达到自身极限的程度就会转化为与之对立的另一种状态。大一统国家也是如此,当过去的大一统国家达到一定的衰弱程度,一定就会出现新的松散的状态,这样就会有新的事物产生,这种新的事物堆积到一定的量就会转变成新的大一统状态。那么,人类社会总体上是否也会遵循这样的规律,会不会也有一个大一统国家在全人类中出现呢?汤因比认为人类现在面对三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一是物质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二是死亡率降低导致的人口过度增长,三是大规模毁灭人类的核武器。“这三个事实合在一起,似乎刻不容缓地要求人类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政府,以维护和平,保护资源,教育人民限制剩余。”[1]288未来世界如果出现大统一国家,大致的形式也应该和历史上各种文明中出现的大统一类似,与之不同的是,不会是一种腐朽的没有进步意义的统一,而是一种以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为目的的统一。这种大一统不再是某一民族或者是少数人所统治,也不会被其他大一统国家而侵略,这是一种人类整体的大一统,是为了人类共同利益的联合体,他不再是一种文明独占鳌头,而是各种文明的大融合。人与人之间也会彼此融洽的相处,为了共同的目标把彼此当作家人,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在全球化急速发展世界统一化的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追求和平已经成为了人们普遍的心愿。研究大一统思想,对研究全球化以及霸权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汤因比以其预见性的思维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推测。人们已经厌倦了不断的纷争与鲜血,人类需要一种共同的力量给自己带来幸福。

[1]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席书涛〕

K01

A

1002-2341(2015)06-0080-03

2015-10-20

王博(1990-),女,辽宁恒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

猜你喜欢
都城统一历史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形式”之都与“移动”之都:辽代都城解读的一种尝试
论汉初都城择变过程中的空间认知
统一数量再比较
新历史
近年来六朝都城考古的主要收获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