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微技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以2015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

2015-03-29 09:07林丹红叶婷婷
英语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阅读教学

林丹红叶婷婷

阅读微技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以2015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

林丹红叶婷婷

【摘要】阅读微技能培养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2015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的教学案例,旨在引导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关注阅读微技能的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微技能;有效渗透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技能与听、说、写一起构成了基本的四种语言技能。根据《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应达到阅读技能八级目标,即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36万词以上。这些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技能培养和策略指导。与阅读目标相关的微技能包括:预测技能(predicting)、略读技能(skimming)、查读(scanning)、词义猜测技能(word-guessing)、逻辑推理(inferring)和理解篇章结构(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等。

2015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4月9日~10日在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举行。4 月9日的授课对象为艾青中学高二学生,授课内容的原材料是美国前国家女足运动员Mia Hamm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On Self-Esteem and Sport,作者分享了自己借助所擅长的足球运动提高了self-esteem的经历,并鼓励青少年应学会通过自己所擅长的来获得self-esteem的提升。本文将以9日的8位参赛教师针对该篇文章的教学案例为例,探讨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渗透阅读微技能,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微技能的有效渗透

(一)预测之微技能

预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它需要读者在读前、读中或者读后根据已了解的文本信息,结合自身认知经验,通过理解和推断,对文本的内容或者后续的情节发展等进行猜测。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文章的标题、关键词以及开头结尾等预测文本出处、内容和体裁等,并将零散信息条目化。经过这样的“集思型”和“条目化”预测,学生在进入文本阅读之时能够迅速对预测内容作出确认或排除,准确获知文本大意,形成清晰的框架脉络(梁美珍等2014)。

1.观察插图和标示,预测文本出处

插图是教学内容的直观表现,越是直观、形象的内容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使学习者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本次评比活动中,有位教师的材料改编匠心独运,不仅使文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还突显了杂志文章的特点,即插入图片和文章首字母大写。在阅读文本前,该教师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突出标示:“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passage. Can you guess where the passage is taken from?”当学生给出“magazine”答案之后,教师呈现该杂志的封面图片,并进一步询问:“Judging from the name of the magazine,can you tell whom the passage is designed for?”由此,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初步定位该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青少年,为其最后作者写作意图的输出埋下了伏笔。

2.解读文本标题,预测文本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具有明显的内容指向和体裁指向(全颖洁2013)。从标题中不仅能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大致框架,还能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一种积极的阅读状态。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若能借助标题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可为后续的阅读做好铺垫。例如,9日上课的材料标题为On self-esteem and sport,多位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on和and进行了解读。其中有位教师是这样操作的:

T: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is(重读)self-esteem(重读)sport. So what does“on”mean?

S:“On”means“about”.

T:Quite good.“on”means“about”,that is to say,the passage is going to talk about self-esteem and sport. Self-esteem(重读)sport. What does the word“and”tell us?

S: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port.

T:Impressive! That is to say,self-esteem has a relationship with sport. Now 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passage is going to tell us?

S:Self-esteem and spor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Good. So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Let’s read more about the passage.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标题关键词,不仅使学生大致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启示学生重视标题的作用,即涵盖文章的主旨大意。同时,教师提问较难的问题“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sport?”,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3.联系文本信息,预测后续情节

预测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读前活动中,在阅读中,教师也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或情节的发展适时提问,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例如,有位授课教师在详细阅读过程中,每解读完一段文章都会有个小结,并将关键词以板书形式呈现。待读到第3段时,该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进行预测后续内容——T:OK,look at the blackboard. In Para 1,the writer told us the problem she faced;in Para 2,the writer analyzed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 and para 3 the effects. So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next?有了前面的信息铺垫,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接下来要讨论的是solution。于是,学生为了验证自己的预测,努力地寻找信息,这样的阅读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当他们的预测得到肯定后,自然也就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

(二)预览之微技能

预览是指学生在真正阅读前对文本的大概内容和结构进行一定的熟悉和了解,预览能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文章的框架结构(贵丽萍等2013)。为培养预览技能,教师一般可引导学生纵览全文或引导学生阅读段落首句,了解文章大意。

1.纵览全文,理清文本情感走线

在授课阅读材料中,作者的情感是先抑后扬,从一开始的low self-esteem到后来慢慢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足球运动而得以提升self-esteem。理清这样的情感走线不仅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线,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其中有位授课教师在让学生通读全文时,提供给学生四幅可能反映作者情感变化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来进行选择,通过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情感走线。T:Go 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and choose the picture that can best sho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er’s self-esteem.

图1 

2.快速扫读,初步把握文本内容

预览是一个快速浏览的过程,通过快速扫描文章,阅读者可以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等有个大致的了解。例如,有位参赛教师在解读好标题之后,限定学生用两分钟时间略读全文,同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Q:Who is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gender and age)

Q:What sport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适时提示:So the passage is going to tell us the story between a girl in her teens and football. Let’s go on reading to know how the story goes on?通过快速扫读,学生不仅明确了文本的主要对象,也把握住了文本的基本内容,有了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三)词义猜测之微技能

2015年浙江省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阅读理解中的生词量要控制在考纲要求的3%(即84词左右)之内,考生应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需渗透词义猜测技能的指导,培养学生根据语篇信息、逻辑以及语言结构等的综合理解去猜测或推断关键词词义的猜测能力。

1.导入环节设置情景

导入环节可以奠定一节课的基调,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当天授课中,多位教师设计了经历分享的环节,通过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不仅拉近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又引出并让学生理解了如fit in/scared/self-esteem/outsider等生词和关键词。其中self-esteem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又是生词,有位授课教师就设计了Who am I这样的环节(如图2所示):

通过自我介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引出self-esteem这个词,并且该教师还给足了语境解释“self-esteem:If you have a lot to say in this part,that means you can do a lot,which also means you have high self-esteem. So your self-esteem is how you feel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high self-esteem,you feel good about yourself. If you have low self-esteem,you don’t like yourself and you don’t think you are important.”之后提问学生:“What does self-esteem mean? Can you give me a word with similar meaning?”通过这样的语境,学生很快给出了self-respect这个词,同时也理解了self-esteem的含义。

2.读中环节利用语境

此处的语境是指狭义的语境,也就是上下文,即词语、句子、段落所处的语言环境。利用语境,推测生词的含义,是通过识别生词以及其周围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各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来实现的。在on self-esteem and sport一文中,出现了如wore on me;having a(no)history with everyone else等难以理解的关键词。如果不加以处理,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有位授课教师设计了以下题目:

(1)“But the battle to fit in wore on me...”

A. But the battle to fit in tired me out

B. But the battle to fit in just began

C. But the battle to fit in was won

A. connectionB.debtC. activity

针对第(1)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想要融入新环境的努力一开始并未成功这一事实,同时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如scary;no confidence;soft voice;check my clothes every two seconds;nervous;doubt等词句来说明作者的艰难。之后,教师呈现题目并提问:“We know that the writer didn’t succeed in fitting in. So can you understand what‘wore on me’mean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can best show the meaning of it?”有了前文信息的铺垫,学生就不难猜出作者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是艰辛的,因此A选项为最佳选项。

在第(1)题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So in this battle,the author was a loser. And she used very good words in the passage to show that she failed to fit in with others.由此引出了outsider和have no history这两个词。接着,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soccer成功融入新环境——T:It seems this time the author succeeded in fitting in. What can that bring to the author?由此引出A core group of good friends;have a history with friends。并适时提问:What does“history”mean here?第(2)题学生选出最佳选项A之后,教师适时提示:So words sometim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Pay attention to context.

(四)逻辑推理之微技能

逻辑推理是指从已知的事实出发,遵循推理原则,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王爱支2008)。逻辑推理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是阅读理解的核心,是衡量一个人阅读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或关键词来推断作者态度、情感意图或关键信息。根据推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逆向推理和正向推理。

1.逆向推理

逆向推理是由结论出发,为了验证结论的正确性,去文本中寻找证据来做支撑,目的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本次比赛中许多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Q:Did the author like her experience? Try to find out words that show her feelings?

表1结果表明,中重度盐碱地提早至非生育期覆膜,使膜下根层含盐量从播种前至全生育期较常规播前覆膜均有明显下降。上年秋季覆膜膜下耕层0~10,10~20 cm分别比常规播前覆膜脱盐率提高 21.54%,19.63%,0~20 cm平均脱盐率提高20.59%。早春覆膜膜下耕层0~10,10~20 cm分别比常规播前覆膜脱盐率提高13.70%,14.54%,0~20 cm平均脱盐率提高14.12%。

Q:Does the author agree with the messages in the media about how girls should be like?

How do you know?

Q:Does she succeed in fitting in? Find key words to support your idea.

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相关依据,来验证自己的判断,使其对文章的情节发展和作者态度有了更好的理解。

2.正向推理

与逆向推理不同,正向推理是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一定的事实或信息来推出结论的方式。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推理方式时,需指导学生学会关注文本中的关键信息或词句。本次比赛中有位教师通过提炼关键词或语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呈现以下句子:“It would always take time for me to learn how everything worked, what was cool and what was not. It was always a struggle to find where I fit in—never a fun struggle either.”并提问:“From the three words,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author’s self-esteem at that moment?”学生回答出:“the author had low self-esteem at that moment.”这时,教师适时地提示“sometimes,we can tell the author’s feelings and emotions through some adverbs.”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副词,使其更加明确作者的情感是low self-esteem。

(五)篇章结构之微技能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表现主旨而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构思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把握篇章结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和手法,更有助于全面迅速地了解文本的信息。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篇章结构的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体文本结构的特点,最终培养学生的文本结构意识,提高其阅读有效性。

1.概括文段,把握整体

有些文章没有外在的语言标志,阅读时可采用一边读一边概括每段内容的方法,理清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全文内容和结构层次。本次评比中有位授课教师就是这样通过小结各段段落大意,并借助板书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的:

T:That means paragraph 1 is about problem.

T:So in paragraph 2 we know tha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problem.

T:Well,this is the cause and effect of the problem in paragraph 3.

T:What are the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 in Para 4 and 5?

同时,该教师还借助板书清晰地将文章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段段总结以及板书的直观呈现,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结构,而且还理清了写作思路和框架。

2.呈现框架,对号入座

阅读理解的考查中,有些题型提供给学生框架结构图,然后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后作出选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框架快速锁定内容,理清篇章结构。本次评比中有位授课教师在解读标题后给出文本框架,让学生根据框架快速阅读文本,理清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Part1:introduction;Part2:my experience and feelings;Part3:harvest。引导学生带着框架阅读文本,不仅能训练学生学会快速理清篇章内容和结构,还能对文章整体有更好的感知,为进一步的阅读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和策略的掌握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教师在培养学生这项技能时要有充分的耐心,要有逐步强化的意识和阅读微技能培养意识。应结合不同的学情和文本文体特点,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技巧的课堂呈现和师生交流,深入细致地渗透阅读微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文本的深层解读,因为文本始终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对象。如果要发挥阅读教学应有的作用,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材料,对教学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葛炳芳2014)。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理解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