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晓佳
基于文本框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
应晓佳
本课例是2015年4月8日至10日在浙江省金华市举办的浙江省2015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上开设的公开课,指导教师是浙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刘晓老师、浙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灵萍老师。授课时长40分钟。该课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学文本选自2005年1月Growing Up Healthy杂志上的文章On Self-esteem and Sports。文章作者Mia Hamm是美国著名足球运动员,她在文中通过自身的一段经历讲述了运动与自尊之间的关系,并基于这一主题,结合自身案例展开论述,让读者明白运动可以增进自信。该文所讨论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容易让学生有代入感。
文本第一段从作者自己的经历着手,描绘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女孩,普遍会遇到的使自己自尊心受挫的现象。第二段作者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后果进行剖析,并在第三段中辅以自己的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四、五两段作者同样通过自身经历提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在第六段,作者对上文进行总结,并激励青少年走出人生低潮,增强自信。
该文本脉络清晰,语言细致。文本框架也一目了然: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并升华主题,便于学生理解和模仿。从内容上看,该文本作者结合自身经历,以叙事为主表明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表看法,与之前的高考书面表达题型有相似之处。从情感上看,文本对于青少年有很大的启示,有助于青少年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和提升自我。
(二)学生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的高二学生,因此,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基于高二学生应有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教师仅在课前十五分钟才接触到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所以,部分教学活动在课堂生产环节有所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文本话题,读懂作者的自身经历和写作意图。
2.学生能掌握各种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
3.学生能联系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利用课堂所学的文本框架描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4.学生能切身感受自尊心的变化。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框架结构。
2.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
3.从情感上启发激励学生。
(五)教学设计思路
1.备课思维过程
本次教学评比活动旨在检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改革中合理使用教学材料的成就,比赛主题是关注教学材料的解读与使用。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根据文本特点(本课型为阅读课),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文本框架的解构上。虽然一开始的设计新颖独特,但是对于文本的解读和挖掘略显不足,因此,通过备课团队讨论后,对教学方案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2.课堂教学活动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见图1):
图1
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所设计的任务环环相扣,整体阅读层次由浅入深,紧紧围绕文本框架。
3.教学内容调整
(1)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替换个别生词并在导入部分解决重点、难点单词,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力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增强教学任务的新颖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文本框架结构的分析是整体课堂的重点,也是课堂所有环节的落脚点。通过猜词等各种阅读策略对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化解学生的理解难点。
(4)注重学生情感熏陶。鼓励学生发现自我,表达自我。
Step 1 Pre-reading
1.观看视频
给学生观看教师自我介绍的视频,其中有关于教师自己的一些标签性描述,以及教师女儿的两段视频,展现小孩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
【设计意图】
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但是本视频的另一功能是在未出现self-esteem这个概念的前提下,先让学生对high self-esteem和low self-esteem两种不同表现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并由此视频自然地过渡到教师的自我介绍。
2.自我介绍
教师提供模板(见图2)进行自我介绍,让学生利用模板相互之间做自我介绍,并选择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做自我介绍。
图2 :自我介绍模板
【设计意图】
首先,让学生充分热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引出self-esteem这一话题,并导入重点生词fit in和scared。再次,为提高学生self-esteem的环节作铺垫。
3.引入话题
T:Now we all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ourselves. More importantly,we also ge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our self-esteem. Do you know the meaningofself-esteem?教师通过自我介绍环节引入self-esteem这一话题,并提供这个词的英文解释,让学生猜测其中文意思(如图3所示),并借助上一步的模板进一步解释这个词的含义(如图4所示)。
图3
图4
【设计意图】
self-esteem是生词,也是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因此,必须让学生彻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给学生提供英文解释以及例句,可以还原学生使用英英词典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推测其中文意思,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同时,教师回到上一步的模板,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high self-esteem以及low self-esteem的区别。教师选择呈现modesty这个词而非low self-esteem是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避免引入负面感情。
4.观察和预测
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标题,理解on的意思,再通过and这个词推测文章大意。之后,让学生观察文章的排版特点,陈述观察结果并推测文章出处。
【设计意图】
让学生熟悉第一眼阅读策略。首先,高考阅读理解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包括学生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题目呈现形式之一为让学生给文章取标题。因此,在锻炼学生提炼文章内容取标题之前,应当让学生了解标题的特点,锻炼学生从标题推测文章大意的能力。其次,推测文章出处也是高考阅读理解的题型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此环节给学生提供第一条阅读策略的指导,即通过观察文章排版推测或证实文章的出处。另外,这篇文章的排版体现了英文杂志的特点,通过文章里的图片等信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关于文章及作者的一些背景知识。再次,推测文章出处是为了后面推测写作目的及书面表达任务作铺垫。
Step 2 While-reading
1.浏览全文并理解文章大意
T:You have five minutes to read through the whole text and then decide which picture is the best one to show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riter’s self-esteem.(见图5)
图5
【设计意图】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阅读,拿到文章后,学生最自然的选择方式一定是先通读全文,如果没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不仅会阻碍学生的阅读速度,对其掌握文章大意也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不能立刻采取片段式的阅读方式,这与学生的自然阅读习惯相悖,而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读全文,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的进行阅读。这项任务的设置实际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已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作者self-esteem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
2.细读第一段并寻找关键信息
T:Read Para.1 carefully and find the words which show that the writer’s self-esteem went down.在学生找出相关证据之后,教师复现两个句子,一个是令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另一个是在学生找相关证据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句子;让学生把前者翻译成中文,并在后者中找出描绘self-esteem的词(见图6和图7)。最后,让学生找出关键词,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见图8)。T:So the word“struggle”indicates these feelings have become a“problem”to the writer.同时,教师板书problem。
图6
图7
【设计意图】
教师设置翻译句子的任务,是为考查学生对这个难句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欣赏中西文化在表达同一情感时的相同及不同之处。让学生再次关注第二个句子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第二条阅读策略的指导,即让学生关注平时容易被忽视的副词,了解这些副词有助于理解他人的情感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这一环节也为后面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做了铺垫。最后,概括段落大意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题型之一,也是便于学生掌握文本整体框架的基础。
3.细读第二段并回答问题
T:Despite that the feelings have become a problem,are they normal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Ss:Yes.
T:But what effects do they have on girls?
S1:They can hit girls especially hard.
S2:Girls may face a drop in self-esteem.
通过上述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本段落的结构,即cause & effect,并由此概括出本段落的主要内容(如图8所示)。同时,教师板书这段的结构图示(见图9)。
图9
【设计意图】
上述两个问题的设置旨在便于学生剖析本段落的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自己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可采用的策略,例如可以分析问题的cause与effect。教师的板书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清文本的整体结构和脉络。
4.略读第三段并猜测词义
T:As for the writer,what effects does the struggle have on her? Can you find a general answer?在学生找到正确的句子之后,让学生对比重点单词wear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找出含义最相近的句子,并解释这个单词在文中的含义(见图10)。
图10
【设计意图】
在此环节对wear这个词的处理使用猜词的方式,一是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测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的能力,通过这个方法,让学生锻炼阅读技巧。二是给学生提供更清晰简单的句子,让学生掌握wear这个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三是通过这个词引导学生归纳本段落的主要内容,即self-esteem对作者本人的影响(effect)。
5.略读第四、五段并寻找主题句
T:Before we continue to read,let’s take a look at the blackboard. We can see the writer tells us her problem in the first paragraph,analyzes her problem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and describes her own experience of the effect she suffers. According to this structure,can you guess what the writer is going to say next?
Ss: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Great.So this means the next paragraphs may be about solutions. Scan the two paragraphs and find out specific solutions mentioned.(见图11)同时教师板书文本结构(见图12)。
图11
图12
【设计意图】
由于之前三段内容在词汇或者句式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时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处理前三段文本内容上使用的是先阅读再理解最后进行归纳的方法。而这两段内容在结构上比较相近,可以通过先预测再阅读最后印证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激活学生对于这类文本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第三条阅读策略指导,即通过关注主题句来理解段落的主要内容。此外,由于学生在之前通读全文的任务中已经直观地了解了作者self-esteem的变化,因此,在板书中通过排版来复现作者self-esteem的变化,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印象和理解。
6.细读最后一段并分析结构
T:Now that after reading Paragraph 4 and 5,we can know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then what’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paragraph?
Ss:It’s a conclusion.同时教师板书文本结构(见图14)。
T:Good. So let’s read this paragraph carefully and learn how the conclusion is organized.
教师通过分析本段落的第一句话的功能,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后面每个句子的功能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见图13)
图13
图14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通过仔细分析段落内部的结构,既是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也是对学生写作手法的指导。“Joining physical activity...”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并同时解释及印证了学生在Pre-reading过程对于标题中and这一词的预测。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指导学生在给文章取标题的时候关注文章的conclusion,尤其是其中的关键句。至于对学生写作手法的指导,体现在让学生分析和体会conclusion部分的结构,可以避免或改善自己在以往作文中经常出现的一味重复前文内容或者以过于笼统抽象的句子来结尾的情况。
7.推测写作目的并大声朗读最后一段
T:There is one last sentence left in this paragraph that we haven’t discussed about. Before we do it,here is a question to help you understand its purpose. (见图15)
图15
图16
【设计意图】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存在明显的分歧,集中于B和C两个选项,这也是学生容易在阅读理解中做错的题型,因此,这个环节首先给学生提供第四条阅读策略的指导,即分清“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区别。其次,回看Pre-reading部分预测的文章出处,由此给学生提供更多线索。最后,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全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功能为inspire readers,并由此完成整篇文本结构的梳理过程,给学生提供写作手法的进一步指导(见图16)。大声朗读本段是为了让学生欣赏并体会整个段落思维严谨、情感丰富的写作手法,并调动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为后面的环节作铺垫。
Step 3 Post-reading
1.深层解读inspiration的含义
在学生大声朗读完最后一段之后,教师重复最后一句话。
T:Yes. After today’s failure—there’s tomorrow’s chance. But a chance of what? You may refer to the structure on the blackboard.
教师让学生把最后一句话所省略及暗含的意思补充完整(见图17)。这一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标注前半句话“failure”一词,并在板书中画出文本结构的轮廓给学生提示(见图18)。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另一关键词“something”的含义。
图17
图18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把文章意犹未尽的语言说出来,理解something这一词暗含的意思,从深度及广度上都对学生思维提出了要求,并使其得到了锻炼。同时升华文章主题,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板书中画出轮廓可以给学生提示并加深学生对这一结构及self-esteem变化的直观感受。
2.重新自我介绍
T:Ok,it’s time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se. Let’s build up our self-esteem,or rather,ourselves,shall we? First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again.(见图19)
T:Now would you please introduce yourself again to your fellow classmates?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重新做自我介绍,并让之前做过自我介绍的学生再次向全班同学重新介绍真正的自己。
图19
【设计意图】
首先,与Pre-reading环节的自我介绍相呼应,再次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其次,回扣使用副词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巧妙利用副词让学生实时提高self-esteem,紧扣文章主旨。
3.总结课堂并布置任务
T:Last but not least,let’s bear in mind,self-esteem is not something you learn,but something you...教师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补充最后一个单词,再给出“earn”这一单词(见图20)。
T:And here is the last assignment for you. You can design by yourself or you can discuss with others to complete the task.(见图21)
图20
图21
【设计意图】
最后一个单词留白是为了让学生自己体会并领悟文章传达的人生哲理。而最后的任务既与本堂课所学内容相吻合,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通过在结构上的具体要求,可以对学生在本堂课中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以及评价。
整体而言,本课例基本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即尽量避免传统的片段式阅读,把重点放在整体阅读上,以各种阅读策略为辅,在引导学生掌握文本框架的思路下对文本进行深层阅读,并在最后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情境为背景对学生进行评价。
本堂课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任务设置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层层深入。具体任务设置操作性强,从搜寻信息的简单任务到深层阅读的开放性和探究性任务,安排由易至难,由浅入深,进行层层铺垫。学生基本能跟上教师的节奏,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2.课堂动态生成真实可信,师生充分互动。但是师生彼此不熟悉教学习惯和模式,互动形式略显单一,停留在师生问答的阶段,未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
作者信息:321004,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514666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