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化: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出发点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5)06-0107-05
收稿日期:2015-07-20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90后’大学生生命教育科学化研究”[12YJA710101];湖南省2013年社科基金项目“生命责任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影响和对策研究”[13B03]
作者简介:孙岳兵,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学讲师;周俊武,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生命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对生命教育过程、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完善自我和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功利化原则的影响下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只重视教育评价的结果,从外在价值的角度评价教育活动,从而导致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表层化和泛化。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建构在人性化、动态性、效用性、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尊重人的人格、权利,关怀人的成长是生命教育人性化的体现。以往的教育评价忽视人的价值,把人当做物来看待,把人作为知识的容器,忽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生命教育的目标是人的价值的实现,人本身是目的,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系统。人性化的生命教育设计体现了生命教育过程必须以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为目标,是教育评价理念的创新,是生命教育评价的出发点。
1.主体性原则
传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只有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大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主体性原则是对传统教育的突破。在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的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为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气氛的创设过程中发挥引导的作用;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对接收信息内容的主动鉴别、选择,以及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性和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了解、沟通和互动,体现了本体论层面的意义。而从认识论意义上讲,则表现为主动学习和主动创新两个方面。主体性原则给生命教育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使生命教育研究可以与时俱进。在主体性原则指导下实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实现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
2.实践性原则
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从本质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一种对生命的深刻认识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生命教育评价的标准。实践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根本基础,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首先,实践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标准的确定者。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是否符合大学生的需要,是由实践决定的。其次,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正确性本身是无法证明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1]最后,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标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评价会有不同的结论,哪种评价标准最合理和科学由实践决定。所以,实践性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实现人性化的必然选择。
当前教育的困境之一是与实践的脱离,注重的是理论与知识的灌输。但是实践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教育源于生活。所以,教育走出困境的路径是回归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人的外在和内心不断得到创造和改变,从而不断生成和获得人性中新的因素 [2]。生命教育应重视社会实践,广泛地开展各种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实践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生命教育的真谛。一方面,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进一步扩展到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从而将自己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同时将实践中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学有所用,在实践中不断重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3.平等性原则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创造生命的价值和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的决定了生命教育存在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和大学生是生命教育的主体,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往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命教育的人性化原则要求师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共进的关系,不仅是课堂上知识和经验的相互交流和意见的相互交换,还包括生活中感情的交流和互动,在平等、开放的交流中使师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体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称为师生之间的开放的、真诚的、平等的互动的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增进感情的过程。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是生命教育本质实现的保障。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以平等为原则,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来讲,要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加,把大学生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师生在真诚的沟通中建立了平等的关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就真正得到了实现。
二、动态性: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点
生命教育所面对的条件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评价的标准也要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做出调整。因而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多次互动
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是在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多次互动中实现的。理清课程、教学和评价的关系,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课程、教学、评价往往是一种界定清晰、程序确定、功能独立的过程。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实施与教学评价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各个环节是静止的。传统的教育观认为教育评价从属于课程和教学,在课程和教学之外进行。动态性的生命教育原则认为课程、教学和评价是相互建构的过程。
首先,大学生生命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更是师生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实现其认知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实现师生观念与思维的转变与发展。” [3]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客体具有场景性,即时间和空间的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评价的客体也会随着人们价值观、教育观的变化而变化。此外,生命教育也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民族、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生命教育要具有多样性。因此,教育评价应是动态的、开放的、相互联系的,而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一切脱离了具体情景的所谓的课程评价都是虚无的,犹如‘泥足的巨人’。” [4]
其次,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具有多维度的功能,如目标导向、强化激励、反馈调节等。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要突破传统的评价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把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和生命教育课程看成一个互动的过程,把课程、教学、评价当做一个动态的过程来看待,把评价融入课程和教学的过程中。
2.现时评价与发展评价的统一
发展评价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主要是指对事物当前状态的考察,是为了预测事物未来的状态,考察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评价其潜力,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性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促进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对生命教育作出现时判断;二是从大学生现在的状态,预测大学生未来的学习状态。这两个方面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大学生充满信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大学生以及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用积极的态度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如果教师用一种怀疑而不是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3.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
传统的教育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结果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绩的测量,关心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够关心。因此,结果评价以考试的形式进行。结果评价有一定的意义,它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检验。但是,结果评价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关注目标而不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不能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潜力等等。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的价值观重新建构的过程,是大学生的情感提升的过程。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获得自己人生价值的提升,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生命教育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思想层面的提升,结果也很难用统一的考试形式进行测量,虽然结果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应该在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过程评价来激励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过程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质性评价、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评价等方面。这是教学评价动态性的体现,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更要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要把过程性评价作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作为大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
三、效用性: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落脚点
效用性是生命教育评价的重要原则,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的落脚点。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效用性原则是指在一定的内外条件下,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主体为达到生命教育评价的目标,用一定的标准对评估客体进行价值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预期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活动主体的需求的满足程度,主要表现为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
1.内在方面
第一,对效益的强调。效益是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考察时的常用词汇,主要强调活动目标的实现,活动所产生的正向效果。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的效益性主要是指生命教育的评价结果符合生命教育的预期目标。生命教育的评估结果越符合生命教育的评估目标,生命教育的效益越强,反之越弱。
第二,对效率的强调。效率是投入和产出之比,用于强调活动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资源,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估过程有效性的实现。生命教育评价的效益属性和效率属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估过程效用性的实现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2.外在方面
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效用性除了内在的对效益的强调、对结果的强调之外,由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特殊性性和复杂性,使得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也具有多种表现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评价目标的动态变化。生命教育的评估目标作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活动进行的依据,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目标是依据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而制订和变化的,把生命教育的目标进行细化,指导着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在生命教育评价中,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客体可以依据评估目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测,从而对不符合目标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
生命教育评价的有效性随着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的动态变化而变化。一方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过程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的建构、反馈有重要的影响,生命教育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促使生命教育评价目标的变化,同时,大学生生命教育目标的动态性调整是生命教育有效性实现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随着生命教育评估目标的不断发展,调整自身的目标,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最终实现。
其二,评价因素的高效组合。评价因素是决定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性的实现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命教育评价的主体、客体、中介和评估环境。生命教育评价主体作为生命教育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其水平的高低对评估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生命教育客体主要包括生命教育的对象、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及生命教育的最终结果,因而正确把握生命教育客体的性质,对生命教育有效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的评估中介是指生命教育的信息系统。生命教育的信息系统是主客体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信息系统的完备性和及时性对生命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评估环境是生命教育评价有效性实现的保证。总之,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中介、评价环境共同对生命教育评价的有效性产生影响。
其三,评价方法的多元利用。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方法的选择,与生命教育的评价效用直接相关。由于生命教育评估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表现形态来说,有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客观效果与主观效果等,因而,应注重从多维视角来选择评估方法,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在生命教育评价过程中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实现生命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促进生命教育效用性的最终实现。
总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用性表现为内在的维度和外在的维度,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生命教育的效用性。
四、系统性: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升华点
根据系统科学的观点,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开放性、整体性、动态性的特点。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具有以上的特点。因此,生命教育的评价必须坚持系统的原则。生命教育评价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其构成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按照系统的目的各自发挥着功能。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用全面的观点来进行生命教育评价的设计。生命教育体系的评价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设计到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中介、教学环境等各种因素,但其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提升。因此,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层次性
任何系统都包括很多个子系统,任何系统都是更大系统内的子系统,并且任何系统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更大系统的整合。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系统中,不同的评价对象在生命教育体系中处于不同的层次,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应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评价更加具体,更具有针对性,使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更加真实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
3.开放性
生命教育系统不是封闭的,必须与外部环境和其他系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要坚持开放性原则。虽然学校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家庭、社会等在学生的生命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在社会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真相……创造真正的生命价值。” [5]因而,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评价,既要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和综合,又要充分地考虑家庭、社会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是生命教育过程的监督、评价、反思。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评价体系,应体现人性化、动态性、效用性、整体性等原则要求,并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评价体系,既可以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目标指导、强化激励、反馈调节,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