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英
新世纪高等教育是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基本特征是知识创新、思维创新和观念更新。大学是多学科的交叉点,存在创新的思维时间与空间,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敢于突破传统,更新观念。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之核心,其内涵就是观念、思维和心理等方面的创新。要培养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创新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敢于对现有的运动理论、观点提出质疑。因为科学最基本的态度就是疑问,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批判。学生只有在质疑、批判的基础上才会形成创新性思维,才会具有批判精神,超越前人,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观念,才能在体育运动科学研究上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才能使大学真正体现出作为思想创新主体这样一个特点。
新世纪的体育教育将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是努力塑造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的特异性,即坚持探索、不随大流的独立品质,破除陈规的批判精神等。作为体育教师,不但有承担起教育家的职能、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还必须有健康的人格心理。要求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教师首先也要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大学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格,不仅有益于其在市场经济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与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其培养学生具有献身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的精神。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必须不断开拓、进取与创新,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
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才能不断创新,才能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体育教师在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学与科研中的宝贵经验并上升为理论,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能力,在教学中选择好的内容并以最好的形式授给学生,使体育科技成果得以延续和传播。体育教师的科研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基本功是体育老师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新时代体育教师新的学术形象。
体育教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探索体育本质及规律的科学认识过程。体育科研是实现对体育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与操作步骤能够有效引导体育工作者去科学认识体育的目的。科研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和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高校是体育科研的重要基地,只有不断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把人类长期积累的体育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经过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提炼、加工、概括和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体育科学的以展。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收集资料、开发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开拓精神,严谨的治学作风,独自设计实验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敏锐性和深入性,具有组织管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作为体育教师,如果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并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自己解决问题,把教知识和教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地想象,这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动机理论研究成果表明,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在成就动机上 (指个人愿意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而成就动机由3个组成部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其中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阐明和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欲,它表现为好奇的倾向(探究、操作及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欲求)以及为应付环境而提出众多的各种问题。积极开发与利用体育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因地制宜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出体育应有的教育优势。从人力资源、体育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从原有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自然地理体育课程资源去开发创新,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目标要求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内容和运动形式、场地设施、器材变化都可以进入体育课程,都可以利用。
当学生发现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时,体育教师就应及时介入,利用启发诱导,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实践后,自己解决问题。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质疑带有一定的连惯性,也就是说,旧的疑问解决了,新的疑问就会产生。教师的责任就是不断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鼓励并帮助学生完成大胆的设想,把奇特的幻想变为符合科学的思维和行为,将原始的猜测、假说加以理论或实验验证等,使学生持续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体育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没有“质疑”,意识,也就谈不上创新,所以许多教育家、科学家等都是把质疑与创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进行过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产生问题的过程,也是创造性发挥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要着眼于错误、失败,而是重在鼓励学生的怀疑精神,使学生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面对胜利和失败。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它是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教学成功的因素之一。体育课堂教学,因其活泼生动的特点符合学生好奇探索的心理而深受学生喜爱。由于体育课上师生处于动态之中,所以学生和老师的接触更为直接和密切,因此酷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大都喜欢体育教师。但我们又不得不指出,仍有一些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异常紧张。他们作风专制、态度蛮横、方法粗暴,甚至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和不满,进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烦。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响应,身顺而心违”的课堂教学,显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课堂教学与其说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不如说是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唯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定的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真实地表现自已,充分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师生彼此尊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并能够充分信任学生。唯有教师尊重每一名学生,学生才会以同样的态度尊重老师。如此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上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比如,在课前有关练习的内容、练习的方法、练习的步骤等均可广泛地征求学生的意见,或者和学生共制定教学计划。在体育教学中以情去感染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体育课上教师的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中掀起感情的波涛,引起共鸣。这种感情的“共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师是从事教育人的工作,世界上没有任何的像教师职业这样直接影响着每个受教育者的灵魂和人生。教育是为社会和未来培养人才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天职。教师必须把自已的一切职业行为同社会理想结合起来,使自已的教育对象不仅具有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报负。这就要求教师自已首先要有为国家、为社会作出奉献的崇高理想和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仰。
教师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一门职业,更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人的事业是周期很长精细的工作。它需要从教者有耐心、细心和敬业、乐业精神。教师的性质和劳动特点决定教师对于教育工作必须全身心的投入,不断提高自已的综合素质,才能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方法,努力探索,积极实践,为21世纪中国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1] 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2] 叶上雄.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100(4).
[3]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2009(8).
[4] 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出版社,2014.
[5] 曲宗湖.体育教师的素质与基本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6] 杨留锁.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