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香成福,毛建民,谢 芳,徐宏毅,高永平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王建民,香成福,毛建民,谢芳,徐宏毅,高永平
根据河西走廊自然生态体育资源、园林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特点,从森林、山脉、草原、戈壁、沙漠、水利、冰川、雪地、地质地貌、人工景观、人文古迹、场馆、民俗文化资源等方面,研究了河西走廊目前生态体育开展的项目及举办的运动竞赛,并结合开展现状,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体育发展的途径,为进一步促进生态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河西走廊;生态体育;发展现状;研究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紧密相连的关系[1],当前人们常用生态指美好的事物,如生态食物、生态环境、生态教育等。生态体育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场所,充分尊重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关系而开展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和社会文化环境中开展的对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对人身心健康最有利的体育运动[2],涵盖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等多种体育形式,反映了人—体育—环境3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更重视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价值。
河西走廊地处甘肃,位于黄河以西,是长约 1 000km,宽约10km-100余km的狭长地带,形如走廊,区域包括武威、张掖、酒泉、金昌、嘉峪关五个市,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国远古文明诞生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河西走廊总面积24.79万km2,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海拔在1 000-1 500m,人口479.24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8.66%[3];作为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咽喉通道,其名胜风景、古迹繁多,森林、草原、山脉、大漠、戈壁、冰川、雪地不胜枚举,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俗性体育文化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及区位优势为生态体育和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研究河西走廊生态体育的发展问题,对进一步促进河西走廊体育、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河西走廊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体育是生态城市和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西走廊生态体育的发展,在政府的引领、各部门的协调及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根据河西走廊所处的区位优势及拥有的特色资源,本着“体育为本,生态为魂”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生态体育赛事,现已初步取得成效,为河西走廊全民健身、体育旅游、体育经济及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1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区位优越,风景秀美,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其中绿洲、戈壁、沙漠、森林、草原、雪山、冰川、峡谷、丹霞等各具特色,有着丰厚的生态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1.1.1以森林、山脉资源为主的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有神秘的祁连山布尔智原始森林、敦煌阳关沙漠森林公园、张掖黑河森林公园、肃南马蹄寺森林公园、天祝三峡森林公园、焉支山森林公园、大野口风景区、张掖龙首山、张掖东大山自然保护区、酒泉湾腰墩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森林公园,目前已开展的生态体育项目有登山、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森林氧吧、森林探险、远足、涉猎、野营等,仅2013年8月的扁都口登山节,一天就吸引了8万余人参加[4],既促进了全民健身、体育旅游,又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1.1.2以草原资源为主的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原面积的1/2以上,主要有广袤的抓喜秀龙草原、康乐草原、祁连山草原,山丹军马场草原、石门沟草原等,其中祁连山草原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5]。这与河西走廊大漠戈壁风光相互补充、相互依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美画卷。在这些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下,目前开展的生态体育项目主要有赛马、野外生存、踏青、郊游、草地排球、草地足球、草地游戏、拓展运动、放风筝等,尤其是山丹军马场一年一度的赛马比赛和表演,规模宏大、壮观,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1.1.3以戈壁、沙漠资源为主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属温带干旱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均气温5-10℃,但干燥少雨,年降水量50-160㎜,沙漠、戈壁和荒漠化土地约占总面积的54%以上[5]。河西走廊有沙漠奇观——敦煌鸣沙山,还有张掖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武威沙漠公园、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及大面积戈壁,已开展的生态体育项目有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沙漠拔河赛、沙漠运西瓜、沙漠戈壁徒步(乘驼)探险、沙漠戈壁体育游戏、汽车拉力赛、山地自行车赛、露营等。
1.1.4以水利资源为主的生态体育发展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3大河流——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的发源地,在这些河流的作用下,又形成了规模不等的水库及湖,即红崖山水库、甘肃天马湖、张掖大湖湾水库、小海子水库、金川金水湖、瓜州小西湖、安西双塔湖、酒钢水上欢乐园、九眼泉等。目前,利用这些水利资源已开展的生态体育项目有漂流、垂钓、游泳、划船、快艇、帆船、皮划艇、皮艇障碍赛、环湖自行车赛、溜冰等。
1.1.5以冰川、雪地资源为主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冬季生态体育资源丰富,冰川、雪地各具特色,有祁连雪峰、肃南“七一”冰川、肃北“透明梦柯”冰川、天祝马牙雪山等,河西走廊借助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冬春冷的气候特征,已建成民乐扁都口、肃南祁连山文殊市等3处大型滑雪场,推出了滑雪、雪后观丹霞、冬春赏湿地、登山、探险、溜冰、雪地战、雪地寻宝、野营、雪地排球、雪地足球、雪地摩托、雪圈、趣味接力赛等趣味性与参与性较强的生态体育项目,极大地丰富了群众冬季的健身活动。
1.1.6以地质、地貌资源为主的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地质地貌资源主要有张掖丹霞地貌、雅丹地貌、平山湖地貌、酒泉雅丹地貌,其中张掖丹霞地貌的彩色丘陵、窗棂式、宫殿式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6]。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具有陡壁的土丘,奇异的形态,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景观之一。借助于这些地貌景观资源,大多时候是以环保或者其它为主题,组织学生、群众或其它团体徒步游览、后山探路、定向越野、自行车越野等生态体育活动,使参观与考察相结合,既保护了生态、增长了知识,又锻炼身体。
1.2以园林景观为主的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园林景观主要有武威雷台公园、凉州植物园、武威西郊公园、张掖甘泉公园、润泉湖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高台湿地公园、月牙湖公园、民乐公园、金川公园、酒泉公园、肃北人民公园、酒泉北郊公园。景观里山、水、绿地、健身运动区域规划合理,环境舒适优美,开展的主要生态体育项目有健身操、太极拳、舞扇、打腰鼓、垂钓、溜冰、跑步、排球、篮球、羽毛球、毽球等,既展示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又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开发人文资源,促进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人文古迹资源丰富,民俗活动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促进生态体育的发展,目前这些资源正处于有序的开发之中。
1.3.1发挥人文古迹及场馆资源优势,促进生态体育发展
河西走廊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人文古迹繁多,资源丰富,通常是以旅游参观与考察相结合来发展的,主要以徒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自驾游等形式,结合野营、野炊、野外歌舞、古城古迹探秘等,寓生态体育于旅游娱乐之中,既休闲娱乐健身,又消除寂寞、拓展交际,促进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1.3.2挖掘民俗文化资源,拓展生态体育项目
河西走廊以汉族为主,其中还包括武威市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酒泉市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区内民族众多,包括以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为主的16个少数民族,总面积13.11万km2,总人口28.32万[7]。各民族在宗教、语言、饮食、服饰、婚丧、节日、居住等方面都保持了各自独特的文化特征,如裕固族民俗文化中的剪马鬃节、“腾格尔汗”祭祀活动、赛马会等,还有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产生活方式,围绕这些目前已开展的生态体育项目有武术、气功、太极拳、摔跤、射箭、骑马、抖空竹、节子棍、踢毽子、跳绳、跳皮筋、滚铁环、斗鸡、户外美食烹饪赛、打沙包、篝火狂欢晚会、泼水PK、放风筝、民族歌舞、民间戏曲、舞龙舞狮、龙舟竞渡、踩高跷、荡秋千、传统秧歌等,既经济实惠,将健身与娱乐融为一体,又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具有生态意义和生态利用价值。
2.1注重户外俱乐部的发展,促进生态体育项目的开发
目前河西走廊5市(县)户外运动俱乐部达30多个,各户外俱乐部组织者对他们所处地域及拥有资源都进行了实地勘察和户外运动体验,做到了深度开发,对各游览环境、路线及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心中有数。在户外俱乐部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引领下,借助于网络、通讯的便利,通过户外运动网提前确定出行时间、景点、规划路线、公告费用及注意事项,来募集户外运动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体育运动,时间一般集中在周末两天和节假日,比较突出的项目有野外徒步旅游、高山森林探险、自行车越野、徒步穿越沙漠、登山,踏雪、探洞、攀岩等;项目特点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健身性和拓展性,组织者也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允许乱扔垃圾,不乱采摘野花、野果等,一再强调“只能留下脚印,不能留下垃圾”。
2.2举办生态体育竞赛,打造品牌赛事
近年来,河西走廊借助环境优势,成功打造了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大湖湾生态体育长廊,丹霞体育运动基地、黑河湿地健身长廊等,同时也打造了多项生态体育品牌活动,即嘉峪关铁人三项挑战赛;环青海湖自行车赛落户张掖;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成功升级为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备选站;户外运动节、扁都口登山节,黑河湿地万人徒步穿越更是在周边形成了辐射效应。如2014年6月1日,在高台湿地公园举行的中国张掖高台全国户外运动嘉年华,赛事项目设置了山地自行车竞速、皮划艇竞速、定向越野、徒步越野跑等4个户外运动项目,多项户外游戏,有缅甸桥、弹弓竞技、绳网翻越、愤怒的小鸟、绳索脱困、扁带竞技、锯木趣味赛、趣味袋鼠跳、潜水体验、钓鱼、摸石过河、拼图寻宝、协力竞走、露营技能、绳结技能、角斗士、场地自行车、西瓜接龙、同舟共济、拔棍、顶杠子等,有来自北京、贵州、台湾、内蒙、青海、浙江、陕西、湖北等地45家户外运动俱乐部的2 0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和1 000多名游客云集于此,共享户外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戈壁水乡的独特魅力。还有2014年7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张掖超百公里极限越野赛,从张掖临泽县七彩丹霞景区出发,全程102km,途径高山峡谷、祁连溪流、草原雪山、松林沟壑、最终抵达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最高海拔3 909m,累计爬升5 000m,有来自全国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专业组的比赛,5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了群众组的比赛。这种超百公里户外挑战赛真正体现了“体验自然,挑战自我”的赛事理念[9];此外还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张掖全国冬季山地户外邀请赛,有徒步、山地自行车、雪地足球、雪地排球、雪地徒步等赛事。另外,嘉峪关利用其大漠戈壁地理环境创建了中国铁人三项运动训练基地和专业赛场,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事和全国汽车场地越野赛事;利用其强烈的热力气流、波浪气流和动力气流气候条件,修建了目前世界上并同于南非和澳大利亚的三大理想滑翔基地之一的滑翔基地,并拥有各式运动飞机、滑翔机、热气球、山坡伞等器具,不定期开展各项滑翔运动。所有这些生态体育赛事的举办,既丰富了当地居民的体育公共服务,又进一步推动了河西走廊体育探险旅游和体育度假旅游的发展,扩大了河西走廊的影响力。
2.3借助学校体育的发展,扩大生态体育影响力
学校体育是促进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河西走廊部分学校已实现了生态体育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城区的学校,体育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利用街道和广场的健身器材与空间,开展广场舞、健美操、武术操、太极拳、跳绳、竹竿舞、抖空竹、放风筝等一系列生态体育活动。山区的学校,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开展登山、野炊、定向越野等生态体育活动。另外还根据气候、季节的变化,开展郊游、踏青、赏花、徒步参观教育基地、穿越湿地,观赏沙漠生态园、沙漠植物、芦苇亭等景观景点,开展生态体验和科普教育活动,使学生与自然充分接触,在运动中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终身生态体育意识和较强的适应力与生存力,既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不足等问题,又进一步促进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与生态体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2.4以社区体育发展为契机,提升生态体育魅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的提高,社区健身、娱乐、休闲等活动日益丰富,社区体育的发展再次为生态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河西走廊社区生态体育的发展,以小型、多样、便民为原则,合理布局社区体育活动区域,修建街道生态休闲场所和生态体育活动中心,为居民提供绿色户外运动空间;运动场地的布置和器材的选择上注重环保、耐用,减少器材、产品对运动场地和人的损伤,提高产品的循环使用率,以平衡体育运动需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2.5自主联合,打造户外生态体育新时尚
多以家庭、朋友自主联合等形式,提前选好景点,利用节假日、休息日等休闲时间,带上家人、约上朋友,备好户外运动装备,去城市周边徒步、驾车、骑行、穿越、爬山、野营、垂钓等,特点是游览目标地环境优美、活动安全系数相对较高,旨在释放工作压力,休闲放松,体验健康、时尚的生态体育所带来的快乐。
在生态的大平台下,河西走廊将以生态体育发展为契机,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重大国内外品牌赛事,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富民的经济优势,使河西走廊成为名符其实的 “地貌景观大观园”、“暑天休闲度假村”、“丝绸之路古城邦”和“户外运动体验区”,并借体育平台聚集人气,发展旅游,使更多的人关注河西走廊,走进河西走廊、感知河西走廊、投资河西走廊、进一步提高河西走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以赛事活动营造浓郁的全民健身氛围,引领低碳、环保、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
[1]吴宁,吴贵洋.论“生态”和“自然”在生态学中的混用[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6).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及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马小丽.河西走廊特色旅游经济探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6).
[4]卢苇.甘肃张掖:发展生态体育助推生态经济转型[N].中国体育报,2013-10-24.
[5]李丽.河西走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刍议[J].河西学院学报,2010 (1).
[6]http://www.17u.net/scenic_spot/jieshao-21392.html
[7]赵宏亮,崔洁.肃南裕固族民俗旅游开发探析[J].河西学院学报,2009(4).
[9]王洁.走,去张掖看极限运动去[N].西部商报(兰州),2014-05-14.
Research on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Sports in Hexi Corridor
WANG Jianmin,XIANG Chengfu,MAO Jianmin,XIE Fang,XU Hongyi,GAO Yongp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natural ecological sports resources,and garden landscape resources and humanity resources in Hexi corridor,from forest,and mountains,and prairie,and Gobi,and desert,and water,and glacier,and snow,and geological landforms,and artificial landscape,and humanity monuments,and venues,and folk culture resources and other aspects,the paper researches that the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movement race was held at present in Hexi corridor,and combines status,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way of ecological sport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y refer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sports in Hexi corridor.
Hexi corridor;ecological sports;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tudy
G80-05
A
1003-983X(2015)11-0949-03
2015-06-23
甘肃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甘肃省生态体育发展研究”(GST201430);河西学院2014年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河西走廊生态体育发展研究”(XZ2014-16)
王建民(1969-),男,甘肃民勤县人,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河西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张掖734000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exi University,Zhangye Gansu,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