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
赵 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 和田 848000)
当前,新疆处在分裂与反分裂,宗教极端势力千方百计向校园渗透的严峻形势下,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肩负起历史和各族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教与学存在双向矛盾。为此本文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教学中的问题;建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重大体制改革,现今形成了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新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开设六门课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教程》、《形势与政治》,专科类院校则开设后四门课程。这些课程有各自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间又有紧密联系。既重视课程内部知识点的相对独立性,又兼顾到课程之间的个性特点与协调发展,为当前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是对新疆高校各族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各族大学生在政治上合格、思想上坚定的修养课程。其目的“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1]为他们在新疆反对民族分裂、抵御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斗争中,提供有利地思想理论武器。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一)坚定新疆各族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深入发展阶段,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又处于低谷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紧紧围绕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等四个重大问题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又是光明的,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的正确性,增强前进动力。当前,新疆社会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增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分裂反分裂斗争激化,极端宗教势力猖獗。此背景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对各族大学生来讲,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信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更离不开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
(二)强化新疆各族大学生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国的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爱国主义既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又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义务和素质。由于新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各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尤为重要。爱国主义是新疆各民族大学生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的神圣责任和义务,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繁荣边疆、巩固边防,建立牢固的西北屏障的必要保证。爱国主义就是要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谅解、和谐共处。让每一位大学生深切认识到“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3]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
在新疆高校各族大学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和“四个认同教育”(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四个认同:对国家、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让大学生正确理解新疆的历史,从而达到强化“五观”教育的目标。进而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理念,外化为大学生自觉反对“三股势力”的自觉行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有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引导大学生把新疆各民族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联系起来解读,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是统一、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道理。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认清“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揭穿其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进一步打牢新疆社会发展稳定的思想政治基础。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有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到新疆的民族发展史是多民族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历史,从而造就了今天新疆各民族分布格局。新疆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民族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迁徙到其它地区或者融合到其它民族中进而在新疆这块土地上消失了,同时也有一些民族在发展中,不断壮大获得了新生。所以新疆各民族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其它民族的成分,不存在纯而又纯的民族。从而淡化民族纯血统的错误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学生的地方民族主义情绪和狭隘的民族意识。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有助于大学生清醒认识到新疆多种宗教并存逐步演变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格局的历史。让各族大学生明白新疆浓郁宗教氛围对当地现代教育负面影响。宗教必须与现代教育相分离,这是现代国家治国理念的必然要求。因为一个国家的富强繁荣靠的是科学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宗教信仰的虔诚;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在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是个人勤奋与努力的结果,从而批驳“人生前定”的神学宿命论观点。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五观”,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新疆文化多元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各族大学生明白由于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和共同抗击外来入侵者、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团结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广采博纳,在文化上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进而有力地批判“三股势力”污蔑“学习汉语就是消灭民族文化”的蛊惑,洞察其用心,对他们错误言行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做出彻底而坚决的反击,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广大教师共同辛勤努力下,教学成效显著,培养出一大批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疆,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各族优秀大学生。但是,新疆高校当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要求还存在在一定差距,存在教与学双向矛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的必要性与学生学习心理的逆反并存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学生必须认真修满学分,否则无法正常毕业。这种必要性也让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产生“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良好感觉, 课前不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教材为本,照本宣科地上课,对教材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把自己与学生都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往往是从教科书来到教科书去,教材内容是绝对真理,不敢质疑、不敢讨论;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变成枯燥的说教条文;课堂上仅仅要求学生死记某些段落、定义和经典名词,很少让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问题。“案例思考”多来自网络媒体的新闻故事或中国古代著名人物故事,忽略了新疆高校民族大学生多、汉语言水平低的现实,学生听不懂、不理解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把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纯粹理论的课堂。难免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内容也很枯燥,也不太重要,到期末考试时,教师划一下考试题,临时突击背诵一下就行了,平时听不听课都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内容重复与学生排斥心理并存
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从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中学政治课已经包含了一些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思想道德、法律法规、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政策等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延续的是传统思路,教材名称近似重复,教学方法一样。据统计,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学政治课有大致1/4的内容是简单重复,甚至高中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课与大学的《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课,教学内容重复率过半,不能满足当代各族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于没处理好大学生与中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关系,使大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有“似曾相识”之感,无法激起“求知欲”。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抽象化与学生学习乏味心理并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严谨而科学的课程,调查显示,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修养不够,没有通读过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经典作家的原著,缺乏吃透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能力,造成专业知识匮乏。在教学中,不会融会贯通的展开教学;更多的是部分思想理论课教师缺乏必要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课堂感染力不强,不能吸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性,只强调理性思路,严谨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还有部分思想理论课教师为了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解决授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时,只能紧扣理论知识点,由于抽象概念多,教师又不能紧密联系历史和现实来进行阐释,授课难免从书本到书本,空洞抽象。即使各族大学生感兴趣的实践讨论课,讨论的事例(案例)大都来自中原地区文化背景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较少贴近民族文化背景的事例(案例),所以,部分民族学生由于不理解中原文化背景的这些事例(案例),道德教育的效果明显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导致各族大学生产生乏味心理。现今,虽然新疆高校普遍采用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利用寒暑假开展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但是还没有形成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气氛依旧“沉闷”。
(四)教学缺乏针对性与学生学习无用心理并存
新疆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战略意义和独特作用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视专业课教学、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视培养各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忽视各族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之,部分高校大学生受当前实用主义思想的侵蚀和受就业压力大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视为无用的课程;对一些如外语、汉语(或者维语)、计算机等公共课程,通常被大学生认为是最有用的课程。而学生在就业时,面对用人单位考察的也主要是专业技能。这也无形中刺激了各族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心理的增长。而部分高校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中,不能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学生思想中“症结”, 引导学生把握社会生活脉搏和本质,特别解答是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和现代文明适应与冲突问题。
新疆各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当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要求,跟上新疆新形势,为此,笔者对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几点粗浅看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师应全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江泽民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4]所以,新疆高校政治思想课教师要讲好每一堂政治理论课,必须全面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它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休系,并指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其理论体系大多以著作的形式存在于世。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和科学体系,就要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准确理解经典著作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根据新疆反分裂斗争实际,进行科学的研判与教学实践。所以,思想理论课教师只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素养,才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前新疆社会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以及各族大学生思想实际中的各种困惑;才能正确理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引导帮助新疆各族大学生掌握中国特色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提升各族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兴趣点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疆高校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的错误认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改革教学手段,重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感染力。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接触的良莠不齐的信息特别是新疆极端宗教思想等反动宣传严重影响各族大学生的成才成长。如果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很难产生应有的积极效果,相反,可能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产生抵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作用。所以,应针对大学生所关心的新疆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兴趣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新疆讲述“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时,利用维吾尔族大学生多的优势,开展他们熟悉的诗集《福乐与智慧》为切入点的讨论,开展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从而搭建起师生沟通的话语平台,缩小所谓“代沟”。并以此为基础,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两方面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福乐与智慧》的道德精髓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一脉相承。其效果远远高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应该尝试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向复合式教学,即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使“满堂灌”教学转向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
(三)展示教师个人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5]课堂教学就是一门教学语言艺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专业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需要展示个人魅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学识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展示个人魅力的基本前提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它包括本专业知识和其它多学科知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等。还要了解本专业学科未来发展动态。这样讲授课程时,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相得益彰,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各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语言魅力。讲坛是教师的大舞台,要像演员一样展现美,传递美,创造美。教学中,教师要 “讲”和“演”的有效结合。因此,语言简练清晰,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形象魅力。调查显示,学生喜欢上重视自己形象的老师的课。看上去有点牵强,但是有必然的联系,教师授课是“讲”的过程,同时也是“演”的过程。精彩的内容要靠精彩的动作“表演”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个人形象,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为课堂启发式教学奠定基础。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情感魅力。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能够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调查显示,教师的课堂上的情感表达有意想不到教学的效果。如课堂上教师对丑陋的社会现象咬牙切齿;对英雄离去潸然泪下等情感的表达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强大的磁场效应,师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课堂效果。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尽职尽责,以饱满的精力,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教学事业中去。要有责任感、使命感,这是党的教育事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也是其应具有的内在素质。
[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社科[1998]6号)1998.6.10颁布.
[2]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 人民出版社,2006:121.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
[4]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 [M].人民出版社,2006:332.
[5]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M]. 1984(第2版):54.
2015-06-09
赵明(1962-),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双语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