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活动对大学新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百色学院为例

2015-03-28 23:04张艳敏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新生集体大学

张艳敏

(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集体活动对大学新生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百色学院为例

张艳敏

(百色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集体活动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大学一年级是个体发展最宝贵、最富有特色的关键时期,基于大学新生的特殊性,有效的集体活动是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以百色学院为例,对大学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现状作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集体活动;大学新生;思想观念;影响;对策

大学新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校园,其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要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换,自然离不开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对大学新生的思想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即促进大学新生形成归属感,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竞争意识,从而尽快完成角色的转换。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引入系列符合当代大学新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集体活动,促使新生形成健康、科学的思想观念。

一、有效的集体活动对大学新生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新生社会责任心,增强集体荣誉感

调查显示,大学新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1]这表明有效的集体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仅丰富了大学新生的课余生活,改善校园生活的质量,而且促进了大学新生人格健全的发展。与其他教育途径相比较,集体活动教育情景具有集体性的显著特征,它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抓住板报比赛、球赛、舞蹈比赛、歌唱比赛等文体比赛活动这些有利时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挥大学新生的个性与智慧,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体现,共同努力创造佳绩,促使集体的凝聚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同时让新生在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使新生逐渐意识到良好的合作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这对培养大学新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完善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观

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根据当前大学新生的特点可知,平时大学新生之间接触最多的仅是同宿舍的同学,然而要培养群体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就离不开有效的集体活动。早在1934年,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了马斯洛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社交需求即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因此,个体在努力奋斗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使自身的社交需求能够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2]因此无论是社团文化活动,还是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都给大学新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有利于大学新生之间建立起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团结互助、齐心合力,体验在集体中助人与被助的快乐,加快了大学新生真正融入这个群体的速度。

(三)有利于大学新生形成良好的心态

计划生育的有效实施,使得独生子女在大学新生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大学新生在表现自我和激烈的竞争中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如果不能一分为二的看待压力,不正确对待挫折,那么大学新生的人格发展则会容易偏离正轨,并且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参加集体活动,有利于大学新生陶冶情操,丰富业余生活,促使学生把注意力从压抑、失意等不愉快的事情中转移出去,最终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各方面的失意与压抑,从而促进大学新生的思想情绪向正常、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另外,大学新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其言行举止、情绪、意志等都可以如实的呈现出来,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就很容易被学生工作者发现,并及时通过心理辅导,最终消除大学新生群体中不稳定的思想隐患。

(四)有利于强化大学新生的纪律观念,规范自身行为

集体活动为大学新生发展人际交往提供了必要场所,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交流与交往,可以逐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3]教育者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促使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例如,举办文体竞赛活动,是学生工作者通过实践教会大学新生遵纪守法的好机会。在参加比赛时,新生往往情绪激昂、精神振奋,潜意识里的思想作风很容易表露出来,而在规则、秩序、舆论等有效的教育措施下,新生的言行举止就会受到规范的约束。新生在活动中学会遵守秩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公平竞争,懂得在规则、秩序的约束下与他人竞争以及合作,而且在极为公正、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育,更加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新生参加集体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为百色学院的大学新生,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和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新生关于集体活动的认识与态度进行了调查。问卷根据每个学院的大学新生的人数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共发放了250份问卷,回收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0.4%,其中女生117份,男生109份,理科生106份,文科生120份,涵盖了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等,包括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动漫设计与制作等10个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情况,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

(一)大学新生喜欢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项目

通过对百色学院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活动调查的结果显示:轻松、有趣、有意义、能提升自身能力、花费小的集体活动项目深受大一新生的青睐,如选择参加集体出游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57.5%;选择参加文体活动(文艺表演、球赛、看电影等)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67.8%;选择参加公益活动的人数占调查对象的83.4%;选择参加聚餐、听讲座和其他项目活动的人数分别占调查对象的34.6%、15.1%和37.3%,可见有意义的集体活动成为了大一新生的首选,这与大一新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大学新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与行动之间存在矛盾心理

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26.5%;比较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46.5%;不大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16.6%;讨厌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10.4%。认为学校或班上很有必要组织集体活动大一新生占43.3%;频繁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14.7%;较多参加集体活动的大一新生占30%;大一新生从集体活动中收获较大的方面有“放松心情”、“加强交流”、“增进班级团结”,分别占73%、69.7%、50.6%;觉得在“增强团队精神”、“开阔视野”和“锻炼身体”方面收获较大的大一新生分别占42.5%、37.9%和29%。调查发现,大一新生对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与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大部分的大一新生虽然肯定了学校或班级开展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大一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与其态度不符合。因此,当前阶段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化解大一新生的矛盾心理。

(三)大学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的动机多样

调查显示,大一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体现自我、展示个性”占57.9%,从中可以看出,当代大一新生有较鲜明的个性。“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结交新朋友,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分别占了64.6%、52.2%,说明大一新生很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渴望结交新朋友,尽快融入新的集体生活,适应新的环境。“纯属于打发无聊的时间”“身边的同学都参加了,自己也跟着参加”分别占了14.6%和23.2%,说明有一部分的大一学生出现了懒散的心理,没能看到集体活动对大学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随大流。

(四)大学新生对集体活动的期望较高

大学新生希望参加集体活动的氛围是“轻松的”占66.9%,希望能从集体活动中获得“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和“社会的经验”的大学新生分别占64.2%、30.1%、34.1%和44.2%,大学新生更加渴望能在集体活动中扮演“活动组织者”和“活动策划者”这两个角色的分别占35.1%和41.3%,而希望扮演“活动参与者”的大学新生占23.6%。说明大学新生更加喜欢参加轻松的集体活动,从而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并且渴望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获得相应的社会经验,展示个性,突显自己的能力,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

(五)大学新生对开展集体活动现状的看法不一

调查显示大一新生在参加集体活动前基本会对集体活动有个预期的效果,当集体活动的实际效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参与的大一学生就会产生落差心理,并伴随着失望的情绪。认为集体活动所获得的收获与预期的“很一致,收获很大”的大一新生占16.7%;认为“有一定帮助,但没完全达到预期效果”的大一新生占40.1%;认为“结果不明显,收获不大”、“完全不一致”分别占33%、10.2%。由此可见,大一新生理想的集体活动与现实的集体活动相差较远,很大程度上未能满足大一新生对集体活动的要求。

(六)多重因素影响大学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多数大一新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集体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大一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影响大一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集体活动没有什么意义,对自己帮助不大”和“对所开展的活动不感兴趣”,分别占77.3%和65.4%,说明有意义、有趣的集体活动对大一新生的吸引力比较大。比较次要的影响因素是“学习压力大,参加集体活动影响学习”、“物质条件”和“其他”,分别占30.2%、17.2%、25%,这表明有一部分的大一学生在正常的课程学习之外,努力参加各种培训和考取各种证书,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较大。另外,物质方面不太富裕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也较低,特别是不愿参加花费较大的集体活动。

三、在大学新生中有效开展集体活动的建议

集体活动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对大学新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集体活动的开展,怎样开展有效的集体活动,从而完善对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针对当前大学新生思想观念的特点,集体活动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从满足学生需要、丰富活动内容、优化方式方法等方面来保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一)关注新生需要,增强集体活动吸引力

1.结合新生身心特点,突显集体活动的大众性与个性化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它既包括教育者,也包括受教育者,人人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人人都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4]集体活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得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随着大众传媒、知识科技、网络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新生的身心特点与以往新生身心特点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存在调试能力较差、个性张扬、自主意识较强等特点,基于此,集体活动的开展在关注整体效果的同时,也要注重不同新生的身体心理、文化认知水平、兴趣喜好的差异,从而调动大学新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2.根据新生的需要,组织喜闻乐见的活动

要想大学新生自愿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活动本身就必须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符合参与者的需要和兴趣的活动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需要是主体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条件的依赖、指向和需求,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因此,组织者在开展活动前,应先要收集学生对集体活动的要求与意见,然后再根据新生的兴趣爱好和思想观念的特点来组织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

(二)优化方式方法,实现集体活动的教育价值

方式方法影响着教育功能的发挥,集体活动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在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提升集体活动的传播速度、传播深度和传播广度,改进集体活动的教育方法。

1.优化集体活动的传播方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强调集体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事实上改变了以往通过宣传来影响学生的方式,宣传更多的是采用一种灌输式的、单向的方法,而传播则强调一种互动性的效果。强调集体活动的传播方法,不但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活动的宣传形式,而且还要从大学新生思想观念特点和现代传媒发展趋势的角度来优化、改进、选择传播方法,从而提升集体活动传播效果和传播广度。现代传媒的发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压缩了新生接收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同步性。例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向新生传递集体活动开展的相关信息,并且也可以促进传播的互动性。

2.改进集体活动的教育方法

集体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而要进一步挖掘和实现集体活动的教育功能,就应该注重对集体活动教育方法的改进,更要注重其教育效果的持续性。在一些集体活动开展中,往往比较侧重于群体性教育而忽略了个性教育,使得参与者松懈下来,努力程度也跟着下降。例如,学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若不能被单独评价,其完成任务的努力程度比那些被单独评价的同学相对较少。当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程度得不到集体的肯定时,就会产生失落感,接着参与集体活动的态度越来越随意,因为没人关注他,他也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鉴于此,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应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让学生的个性特征突显出来,并与其他同学区别开来。所以,在开展集体活动时,群体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要结合起来,彼此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三)发挥社团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

借助社团组织或各种学生干部队伍,引导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高校社团或学生干部队伍为高校新生展现个性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是新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载体。可以说,高校社团是集体活动的主力军,推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工作者应鼓励新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一两个学生社团或学生干部团队,发挥集体的导向作用,组织开展一些新生比较感兴趣的集体活动,同时参与学校相关的部分学生事物管理与服务工作。通过集体活动,促使新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扬长补短,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四)健全激励制度和完善保障制度

集体活动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的驱动。激励的核心就是“人的满足感”,而人的满足感则表现为人的内心需求的获得。[5]对于所有的激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合理的和公正的评价体系中。健全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将学生活动学分制纳入现有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学生参加活动时所获得的奖励,都按照学校学分制度的相关规定,取得一定的学分。毕业前如果没能拿到规定的活动学分就不能顺利毕业。这样就可以在制度上激励和保证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而保证活动有效的开展。

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确保集体活动的有效开展。开展集体活动时,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更多的是延伸到社会上,从而使得其集体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尽管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也能从中找到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集体活动项目。资金的短缺和技术的缺乏使得集体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政府沟通,引起外界对学生集体活动的关注,同时引导学生开展利于企业、利于社会的集体活动,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才能引进到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若要充分发挥集体活动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学生需要足够充分的业余时间。

[1] 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9):116.

[2] 邓旭阳.心理发展训练[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83-85.

[3] 王广震,李玉运.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1):78.

[4] 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154.

[5] 齐善鸿,刘明,吕波.精神激励的内在逻辑及操作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7,(07):138.

2015-03-15

本文为2014年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YB2014396); 2013年百色学院科研(2013KB22)阶段性成果。

张艳敏(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生集体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我为集体献一计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警犬集体过生日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