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及形式研究

2015-03-28 20:57
关键词:形式研究

李 光 先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及形式研究

李 光 先

(广西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清代陈球写作骈体小说《燕山外史》可以视为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从章法看,其使用了许多连词,有利于文章的连贯;以对仗而言,《燕山外史》不仅全篇对仗种类多样,即便是某一章节,作者也精心安排,对仗句型显得多样,全篇三万余言阅读起来没有板滞之感,这是其对仗的成就。

关键词:李光先;燕山外史;创作动机;形式;研究

《燕山外史》是清代的骈体中篇小说,作者陈球,全篇三万余言,分为八卷,皆用骈体写成,在骈体文史上实属空前绝后。在此之前的唐代张鷟所作的《游仙窟》因其夹杂很多诗歌唱和,严格来说不属于单纯的骈文小说。《燕山外史》所叙故事本于明冯梦桢的《窦生本传》。《窦生本传》附于《燕山外史》之前,故《燕山外史》属于再创作的作品。该书“成书于清代嘉庆中”[1],前有螟巢居士吴展成于嘉庆辛未(1811年)仲冬写的序,因此可知该书在1811年已经成书。

陈球,字蕴斋,“浙江嘉兴秀水诸生”[2]。根据《兰言萃腋》的作者吴展成(1745—?)及《兰言萃腋》中陈球的序“嘉庆壬戌秋仲,蕴斋弟陈球拜手序”[3],我们可以推知,陈球自称“弟”,则比吴展成小,最早生于1745年;嘉庆壬戌(1802年)秋作序,可知当时尚在人世。陈球的序也是用骈文写成,可见其对骈文的挚爱。《燕山外史》卷八末写道:“球十年作赋……怅同侪之寥落。……呼马呼牛,半生潦倒”,由此可知,书成时,陈球已经处于老年。这些零散的材料只能让我们推知一些作者生活年代的大概。《兰言萃腋》卷六称:“蕴斋陈球,别号一箦山樵。工诗,善山水。性豪于酒,自刻一印章佩腰间,署曰‘我乃酒狂’。”[3]《燕山外史》的“旧例”第四条云:“球在总角时,即喜读六朝诸体。稍长,于本朝诸四六家,尤所研究。”[1]这些说明了陈球创作素养的来源。《嘉兴府志》载陈球“家贫以卖画自给。工骈俪,喜传奇”[2]。这些说明了陈球的经济状况及特长、爱好。

1《燕山外史》研究综述及创作动机

1.1《燕山外史》研究综述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把《燕山外史》归入“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这一章节,对该书有专门论述。鲁迅论述道:“专主词华,略以寄慨……其事殊庸陋,如一切佳人才子小说常套,而作者奋然有取,则殆缘转折尚多,足以示行文手腕而已,然语必四六,随处拘牵,状物叙情,俱失生气,姑勿论六朝俪语,即较之张鷟之作,虽无其俳谐,而亦逊其生动也。”[5]可见,鲁迅对《燕山外史》评价不高。鲁迅的评价成为学界对《燕山外史》的主流看法。嗣后,关于该书,现有的文学史著作鲜有论及,许多小说专著也没有涉及,后来的学者多把此书归为炫学小说之列,如冯保善的《炫学小说的产生与古代小说观念》。这些跟鲁迅的评价或多或少都是有关系的。迄今为止,对《燕山外史》的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周腊生的《〈燕山外史〉不可全盘否定》一文讨论了《燕山外史》的不足及版本,从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方面对该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张蕊青的《〈燕山外史〉与性灵文学思潮》考察了《燕山外史》所处的外部思潮;李永泉的《〈兰言萃腋〉所见〈燕山外史〉作者陈球史料》搜集了作者陈球的两则相关材料;张梅的《浅析骈文小说〈燕山外史〉——兼与〈游仙窟〉作比》对比了这两篇小说;王琼玲考察了《燕山外史》的版本、作者情况、撰写目的、流传情况。

1.2《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

《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炫才,同时其形式方面尚有一些值得称道之处,其形式成就主要表现在章法及对仗两方面。

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需要层次的顶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指通过认识或实现我们所拥有的潜能来获得自我完善。对于一个人来说,自我实现可能通过审美活动(例如,跳舞、音乐或艺术)取得成就而得到主要实现”[4]。可以认为,陈球自幼喜爱骈体文,并且阅读了大量古今骈体文,熟知传奇,具备了写作骈体小说的潜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心慕手追,遂因《窦生本传》演成三万余言的骈体小说《燕山外史》,希望自己成就名山事业,跻身骈文家之列以及自己的作品传于后世。陈球通过文艺的方式得到了自我实现。《燕山外史》卷一有云:“无端技痒,妄求见技之方。”可以证明其展现自己的技艺,是进行自我实现。自幼的喜爱及积累,加之听书受到感动,卷八即云“总缘我辈钟情”,激发了陈球的创作冲动,遂写成《燕山外史》,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的愿望。简单地把《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说成炫才,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对小说《窦生本传》进行再创作为骈文小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是要有小说创作才华,使得情节曲折连贯。由于陈球的再创作,《燕山外史》比《窦生本传》有更多细节描写,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情节,如爱姑在其母劝说下与窦生同居并从窦生学文(卷二)、窦生辞爱姑赶考失败(卷二)、窦生赶考遭窃讨饭度日(卷六)、窦生外放并率属下超度亡灵、翰臣曾棨等为窦生辩护(卷八)、窦生居官五年不迁(卷八)等。由于陈球的再创作,《燕山外史》比《窦生本传》显得更加丰满充实,更加摇曳多姿。二是要有骈文的写作能力。骈文讲究对仗、四六、用典、辞藻,非有才学者则无法写成,况且洋洋三万余言,如此巨大的写作量,不能仅仅归于虚无的炫才。从陈球的经历可以知道,他功名未就,立功不成,那只好寄托在立言方面,意欲成就名山事业。因此《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可以归结为:仰慕前贤,自我实现名山事业,以便留名后世。

2章法特色:连词多且得当

《燕山外史》的章法使用的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技法,先用一些段落叙述窦生,然后再用一些段落叙述爱姑,然后两人相遇相处又合在一起叙述,这个技法并不是《燕山外史》所独有,其他一些古典小说也常使用这个方法。

《燕山外史》值得注意的章法特色是连词使用特别多,并且使用得十分好,这些连词就像绳子串珠一样把各个段落连接为一体。据统计,陈球在《燕山外史》段落之首使用的连词达43个之多。总体而言,这些连词在文章中起着段落衔接、揭示段落之间关系、增加文章灵活性的作用。具体分述如下:

(1)表示时间的连词:时有、时则、当夫、尔时、从此、嗣当、顷见、惟时、未几、久之、适有、斯时、洎乎、无何、迄乎、及至,总计16个。例如:

“时则金风乍透,玉露初零。”(卷一)

“时则”指时间,全句意思是当时的时间则是秋天。

(2)表示顺接的连词:而乃、於是、第见、而、于是、念夫、既而,总计7个。例如:

“既而桂孕珠胎,莲成华井,三岁为妇,一索得男。”(卷八)

文中上段叙述了窦生与爱姑成婚,所以此段用“既而”顺接上段。

(3)表示转折的连词:然而、第是、无如、唯是、乃由、尔乃、独是、不意、然则、何图、幸而、奈何,总计12个。由于转折连词的运用,段落之间很明显地形成了张力关系,并且转入了对另一种情况的描述或者另一个情节的叙述。例如:

“奈何蛇心莫足,虿尾常存。”(卷七)

文中上段写窦生与爱姑优容窦生前妻,此段用“奈何”二字领起,转入对前妻恶行的叙述,前妻的恩将仇报与窦生、爱姑夫妇的优容形成对比,两个段落之间形成一个张力。

(4)表示因果的连词:由是、是知、盖其、因是,总计4个。例如:

“盖其昔马子者,每当风雨之辰,宁忘金兰之契,屡念斯人之通塞,频推厥命之荣枯。”(卷七)

因为文中上段有苍头者受托在困厄中接济窦生,故此段用“盖其”领起,叙述此事的原因。

(5)表示总结的连词:要之,总计1个。例如:

“要之马子之竭力挽留,苦心劝阻,岂不知丈夫之志,壮托桑蓬;而顾使男子之身,老死户牖耶?”(卷四)

用“要之”承接上文,对马遴的苦劝挽留进行总结,并借机阐发作者的议论。

(6)表示插叙的连词:原夫、先是,总计2个。例如:

“先是此妇有婢某酷遭捶楚,毒受谴呵,约法岂止三章,偷闲莫容半日。”(卷八)

用“先是”承接上一段,插入此前窦生前妻对某个婢女的虐待,进而讲述窦生前妻阴谋泄露的原委。

(7)表示猜测的连词:抑知,总计1个。例如:

“抑知屯必终亨,否能转泰,贫富乃传合之场,贵贱亦公家之器。”(卷七)

用“抑知”表示作者的猜测,承接上文,领起下文的猜测,并且叙述窦生境况转好。

《燕山外史》许多段落内也有连词,这不属于章节布局的范畴,兹不赘述。

此外,《燕山外史》尚且保留有话本小说的痕迹,这表现在叙述故事之前有安定秩序之语,叙事之后又有作者的议论,有些章节之末有作者读情节的小结。如卷一有云:

“一筹莫展,原知无益而劳心;四座匆喧,且听不才之饶舌。”

这类话在话本小说中比比皆是,属于话本开始之前维护秩序、营造良好说书环境的话。《燕山外史》借用了话本小说的程序,作者的叙述节奏往往是一张一弛,而且在某些章节之末,作者还进行小结,直接点明章节的主要内容,如:

“生也因兹投箸,旋即拂衣。苟思棠棣亲情,岂甘迳去;无乃翳桑烈性,不食嗟来。伤哉生也!两字饥寒,销残意气;几场离别,磨尽年光。乃至午夜单栖,丁年孤露。雁来木落,最增秋士之悲;凤去台空,恍作春婆之梦。此即膏粱仍旧,未足销愁,纨绔如初,犹难取乐。况乎室如悬磬,地仅立锥,瞬息难安,世上鲜忘忧之馆;追乎不绝,人间无避债之台。呜呼!英雄失路,托足无门;豪杰埋名,谋身奚术。此则生田园剥落,家室飘摇之时也。”(卷六)

作者在此段开始之时叙述了窦生在兄家遭冷遇的情形,之后叙述停顿下来,转而大发议论,在章节之末则对以上窦生的贫穷潦倒、妻离家破、求助不得的境遇作一小结。

3对仗成就:种类繁句型多

骈体文从其名称即可知道,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对仗,即骈偶。《燕山外史》洋洋三万余言,读来并不觉得呆滞,这与其对仗成就有关。《燕山外史》的对仗精工又多变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全篇小说而言,其对仗种类繁多;二是就某一章节而论,其对仗句式多样。

3.1全篇小说对仗种类繁多

就全篇而言,其对仗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对仗类型。兹分述如下:

(1)单句对,如:

“或怅紫钗易断,或伤碧玉难逢。”(卷一)

(2)隔句对,如:

“两仪定位,即肇阴阳;万物推原,咸归奇偶。”

(3)长偶对(多句对):

“昔如范蠡,曾为越客,而访美姝;今似淳髡,竟作齐人,而称赘婿。”(卷二)

(4)叠字对,如:

“鹉溪雅士,风度翩翩;鸳渚妙人,容华濯濯。”(卷二)

(5)当句对(本句自对),如:

“望衡对宇,尚虑好事多磨;暮倚朝偎,犹虑欢场易阻。”(卷三)

说明:“望衡”与“对宇”本句自对,“暮倚”与“朝偎”本句自对。

(6)顶针对,如:

“频频萦虑,虑即攒眉;缕缕牵思,思则刻骨。”(卷三)

(7)正对,如:

“蛮腰素口,各有专长;燕瘦环肥,都称尽美。”(卷二)

(8)反对,如:

“共道人联贵戚之姻,每多快意;岂知生作势家之婿,反苦羁身。”(卷三)

(9)串对(流水对),如:

“才窥半面,即惊花月妆成;及睹全身,更骇天仙化就。”(卷一)

由于《燕山外史》属于叙事作品,故流水对十分多。

(10)借对,如:

“雪趁风威,田园白占;雨喷云势,天地黑瞒。”(卷五)

说明:出句的“白占”与“黑瞒”相对,“白”具有“白色”“不花代价”之义,此句在句中本是“不花代价”之义,作者借其另一个意思“白色”与下句的“黑”相对,从而达到句式的对仗。这属于借义对。借对的另外一种是借音对。

(11)有无对,如:

“窦生情有独钟,心无别恋。”(卷二)

这么多种对仗在《燕山外史》里,该书简直可以作为学习对仗的范本了。

3.2章节内对仗句型多样

作者不仅从整体把握对仗的使用,而且在章节内,其对仗也是多样而不单调,这就保证了《燕山外史》的阅读效果,让人读之而不生厌。如以下一段:

“篱下不闻犬吠,关中未报鸡鸣。乘暮夜之无知,漫穿坚壁;至清晨而始觉,只剩空囊。伤哉生也!才齐贾谊,仅免鵩鸟之灾;命匹卢婴,每值鸺鹠之危。采花酿蜜,却与谁甜;集腋成裘,竟成孰暖?用是告之里甲,鸣于宰官,希白璧之仍归,望青蚨之复返。庶使龙门挟策,不敝黑貂;尚期虎观谈经,无伤黄鸟。乃有疏慵花县,罔知同舍亡金;落拓琴堂,勿问上官窃屡,除是催科之日,悉为坐啸之时。楚国遗弓,由人自得;塞翁失马,于我何求。托言穷寇莫追,任教脱免;笑道好官自做,遑恤哀鸿。”(卷六)

其使用的句型排列如下:

六六。六四;六四。四六;四六。四四;四四。四四。六六。六四;六四。四六;四六。六六。四四;四四。六四;六四。

骈文的五种主要句型全部都出现了,而且相邻的句型绝不重复,形成了长短参差,多样变化的句型格局,故读之不觉单一,保证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见作者陈球用心安排对仗句型,保证小说的质量。

在其他一些章节也有不按照四言、六言行文的,这也造成了句型的多样化,同时有利于小说内容的表达。

4结语

综上,清代骈体小说《燕山外史》的创作动机不应简单理解为炫才,而是其自我实现、成就名山事业,立一家之言的结果;《燕山外史》从章法、对仗而言,自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骈文滥觞于先秦两汉,成熟并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衰变于唐宋,复兴于元明清[6]。从小说史来看,《燕山外史》固然不能与四大名著媲美;就骈文史而言,在清代来说,《燕山外史》却能与汪中的《哀盐船文》并美。许多古典文学创作者把《燕山外史》奉为骈文范本,学习甚至化用其对仗。《燕山外史》在日本、韩国等也深受读者喜爱。

参考文献:

[1]曾祖荫,等.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208,210.

[2]萧相恺.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79:754.

[3]李永泉.《兰言萃腋》所见《燕山外史》作者陈球史料[J].江海学刊.2014,(5):227.

[4][美]韦恩·瓦伊尼,布雷特·金.心理学史[M].郭本禹,等,译.郭本禹,审校.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51.

[5]鲁迅.中国小说家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25.

[6]邓瑞全,孟祥静.说骈文[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增华

作者简介:李光先(1984—),男,广西贵港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辞赋。

收稿日期:2014-10-23

中图分类号:I2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341(2015)01-0126-03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1.057

猜你喜欢
形式研究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