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5)05-0037-04
[收稿日期]2015-6-8
[作者简介]张铃娣(1982-),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Analysis of Theory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Professional Unit
ZHANG Lingdi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410208, Hunan)
[Abstract] As two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t is important that compassionat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n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units. The positive human care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ave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professional units development. How to run through compassionat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guidelines in specific occupations units has become a focus of many researchers. From the start of the importance of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is paper combed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 of the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professional units. Taking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actice of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f the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ork for other professional units.
[Key words]humane care;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rofessional units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两种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与途径。从正面对职工进行人文关怀是一种有效传递正能量的旨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的强有力的武器。而针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则可从侧面推动构建积极心理,帮助职工走出心理阴影,为提升职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奠定基础。所以,积极探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中的理论发展和具体的实践研究对满足职工需求、凝聚职工智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正面关心、关怀,心理疏导的核心是引导职工摆脱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回归积极的心理及工作状态。所以正确推进人文关怀,合理进行心理疏导对提高职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加快职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职业单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职业单位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安定、和谐的环境,以便凝聚职工智慧,推动职业单位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纷至沓来,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对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稳定职工队伍、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非凡。
二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职业单位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都是仅仅围绕人做文章,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人,其关键在于实现人的观念的转变,通过人的心理、精神的转变来改变其行为,从而提升职工的整体素养。所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成为职业单位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使职业单位回归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成为可能。另外,不同年龄段、文化背景的职工群体,在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也常常千差万别,而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重要润滑剂则常常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三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提高职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衡量一个职业单位与另一个职业单位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良性发展的职业单位往往关心职工的发展情况,更加倾注于人文关怀,并时时注意职工的心理疏导工作,使职工时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从而为职业单位的后续发展储备力量。由此看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已经成为不同职业单位之间的核心力量。
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的理论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各企事业单位的人际关系。这是第一次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概念引入党的正式文件。这代表了几代领导人对人本思想的集中概括,反映了理论发展的渊源,也重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新概念。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必然表现。马克思自确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对推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中的具体作用作用重大。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人本思想致力于解决人民当家作主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各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准则,极力维护人民的意志与利益,这为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人本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则将人本思想的工作重心转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阶段的人本思想在各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体现表现在: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将个体的情绪与整体的发展结合起来;教育被提到一定的高度,主张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所以,人民为本、人民至上的人文关怀思想成为这一阶段职业单位的重点。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文关怀思想。江泽民的人文关怀思想一方面深化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将人本思想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在一起,凸显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极大地释放了人文思想的解释空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则致力于从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诠释,为实现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延伸人文关怀思想,主张通过人文关怀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另外,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人则从更为高远的角度,即中国梦来阐释人文关怀,以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相对完善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系。
新形势下,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发生转型,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较大转变,个体心理出现较大变化。仅仅停留在表层需求的人文关怀已经难以解决职业单位的各种问题,因此,心理疏导就应运而生了,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武器。在职业单位中,人文关怀是赋予人与人之间的温度计,而疏导则是调节各自情绪的重要砝码。具体说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基础。以人本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推进人文关怀和进行心理疏导的重要基石。一旦人们的精神出现动摇,则个体就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各种利益相互交错,人们的思想世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状态,所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冷静分析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大胆进行自主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以培养崇高的精神品格为核心。有研究表明,世界上9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亚健康包括心理问题。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其人格发展难以一次性成熟起来,往往需要经过几个或多个阶段,所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目的是促使个体达到身心健康、和谐的状态,从而实现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
第三,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根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十分重要,良好的环境下能培育出信念坚定、精神崇高的人,而环境氛围欠佳则可能遏制人的健康发展。所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氛围,将自信自强、积极健康、胸怀广阔、乐于奉献的和谐氛围传递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则有利于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
第四,以关注弱势群体发展为关键。社会主义不等于平均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允许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在社会转型期间,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矛盾都容易被激发,社会两极分化也将越来越明显,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就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步骤。一方面,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精神上的人文关怀,将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给弱势群体就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合理对弱势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成为其由内而外的发展规律。
第五,以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为重要途径。心理压力是影响人工作、生活的主要障碍之一,关怀只能向职工输入正能量,而不能帮助其降低压力,所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自我调试及承受能力,加强心理干预和压力疏导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外部推力。
三、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的主要问题
(一)重物质、轻精神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信仰出现严重脱节,精神信仰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道德严重滑坡。例如,在职业单位中,部分领导人大权在握,出现严重腐败现象,未能将公共资源的分配权下放给市场。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单位的物质资源显得十分丰富,物质文明相对健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逐物质;另一方面,社会的浮躁心理开始蔓延到职业单位,精神空虚、信仰缺失、道德滑坡成为职业单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问题。
(二)重经济、轻结构
职业单位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重视经济发展,轻视社会结构的调整。一是随着政治改革的发展步伐,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政府管理越来越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突出。二是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分配问题,一次分配与二次分配存在忽视公平、公正的原则,贫富差距、地域差距逐渐凸显出来,不同类型的职业单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三是职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兼顾各方群体的利益,对经济发展之外的人际关系、人文关怀难以落实,所以,结构问题、社会矛盾偶有发生。
(三)重核心领导、轻自身建设
大部分情况下,企事业单位仍然坚持党的领导,党领导的先进性与核心作用也十分明显,为职业单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自律,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践踏职工正常权益事件时有发生。由此看来,职业单位相对重视领导人的核心领导,但相对忽视自身建设,党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败现象。
(四)重灌输、轻引导
在职业生涯中,职工容易催生心理压力、心理问题。责任心不强、过于追求完美,人际关系复杂,工作量过大,家庭负担较重容易导致焦虑、忧愁、苦闷的消极心理。目前,职业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明显,难以激发职工的兴趣,创新性、可操作性缺失,且人文关怀难以普及到每个职工。针对这些问题,职业单位往往选择消极应对,或置之不理,没有第一时间对职工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相反,这些单位更加重视对职工进行理论性的、正面的灌输,以致于职工的自我调控能力、心理疏导的外部环境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职业单位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本着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落实到实处,努力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争做职工的贴心人;积极搭建互动平台,架设高层领导与一线职工相互沟通的桥梁;妥善解决敏感群体问题,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帮扶机制,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凝聚人心,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一)坚持以人为本
学院一直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看待教职工的生活及工作问题,强调教职工的作用,积极引导教职工提升学习层次,积极引进来、走出去,引入更多的心理学专家,解决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使人本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使教职工成为人本思想的直接受益者。另外,通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设立“帮困基金”,实施“真困难真帮助”,救助困难、患病员工;建立包含离退休员工的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积极搭建沟通桥梁
截止2014年12月31日,学院在职教职员工633人,离休5人,退休392人。如此众多的教职工,如何加深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成为学院人文关怀的关键。经过尝试,学院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即每周定期举行圆桌会议、快乐备课组、老中青对接等活动,让不同层级的领导能与普通教职工一起参与学院的管理与建设,为解决学院的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同时这种别开生面的形式也降低了领导与干部之间的拘束感,为加深不同层级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奠定了基础。学院建立明确的“五必访”、“四必谈”机制,即职工生病住院必访;职工家里有婚丧事宜必访;职工家里发生天灾人祸必访;职工有不明原因的缺勤必访;职工情绪出现波动必访。职工岗位变动必谈;职工工作、生活遇到困难或问题必谈;职工在思想上出现问题必谈;职工取得成绩、进步必谈等等,与职工真心实意交朋友。
(三)建立健全慰问机制
学院为让广大教职工真实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建立健全工会委员会的教职工慰问制度,做到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送温暖。一是对教职工伤病残进行慰问,即对因意外伤害、因伤致残、住院治疗等教职工进行看望慰问,给予不同程度的慰问金,传递正能量;二是完善丧事慰问机制,即学院教职工及其亲属去世后,学院组织召开追悼会,敬送花圈、慰问金表示慰问;三是为教职工及其亲属敬送春节、儿童节等节日慰问金,并对教职工婚嫁给予一定标准的贺金;四是对不同年龄段的工会会员进行整生日庆贺;五是学院工会的经费使用与管理相对完善,慰问金 、慰问品的支付都需要经办人签字、工会相关责任人批准。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学院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设专职教师3人,兼职心理咨询师8人,不仅仅为学生提供服务,亦可以为有心理困扰的教职员工提供服务。该中心着力建设了相对完整的心理咨询 和辅导功能室,包括预约等候室、个别咨询室、发泄室、音乐放松室、沙盘室和心理测量室,为教职工重归温馨心灵奠定了基础。教职工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其身心发展状况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所以,学院十分注意关注教职工,积极鼓励教职员工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学习与考证,全额报销考证费用;鼓励朋辈互助,将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成为缓解压力、提升活力的重要推动力。尤其在对待弱势群体上,学院十分注重追踪调查,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运用到贫困教职工身上,关注其家庭环境、工作岗位等发展状况,积极让教职工建立健全自尊、自信与自强。
(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氛围是衡量职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成熟、职工信任的职业单位往往具有较好的文化氛围,十分注重对职工心里潜能的挖掘。学院在校生众多,教职工的教育教学工作相对繁重,如何弘扬学院优秀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直是学院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一方面,老中青帮扶对接机制基本建立健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各教职工积极参与教学、科研,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篮球赛、足球赛、联谊活动成为各学院不同专业之间、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团结合作奠定了条件。
从人的本质需求出发,充分满足职工的基本需求,不断推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已经成为职业单位发展的主要方向。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部分矛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两种解决矛盾的方式。所以,各职业单位要积极探索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方法,建立健全机制体制,让更多的职工能在人文关怀氛围浓、心理疏导得当的环境中获得最大化程度的认可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