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规避对策探究

2015-03-28 07:01:01刘娟娟

刘娟娟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规避对策探究

刘娟娟

(贵州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究其本质而言是指农村小学教师在其本职工作上表现出来的"不尽力"现象。这种隐性流失不仅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还侵犯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权,更侵害农村小学生的受教育权。为了规避这种现象,需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创建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合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实施民主管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规避对策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5.025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资源是任何一个学校最核心的资源,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已相对薄弱。然而,据了解,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普遍存在隐性流失现象,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提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规避对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概念解读及其负面影响

(一)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概念解读

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是指农村小学在编在岗的一线教师对本职工作(教学)的兴奋点或兴趣点开始全部或部分弱化,或从本职工作转移至其他地方,从而降低本职工作效力的一种行为。换句话而言,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是指农村小学在编在岗教师本人虽然还留在原校教学,但没有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没有履行或没有充分履行教师职位职责的现象。[1]

这种隐性流失主要包含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精力外散,即教师虽继续留在原校任教,属在编在岗教师,但却在从事与教师本职工作(教学)无关的工作、学习。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小学教师经营第二副业,如经商、入股企事业单位(如技术入股),以及在校外兼职补习班等;抑或忙于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学习,如考研考博、考公务员、考其他执业资格证书等。[2]第二种类型是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关闭,即农村小学在岗教师虽不兼职任何与教师本职工作无关的工作与学习,但由于个人情绪,却对其本职工作消极怠工,如厌教,上班玩QQ,聊微信;或由于不满学校管理引起的消极情绪——“非暴力不合作”。

(二)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负面影响

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相对显性流失而言,更具隐蔽性,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它不仅影响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还侵犯了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权,更侵害了农村小学生的受教育权。

首先,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形象。众所周知,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离不开农村小学教师。因为农村小学教师担负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均衡、持续、和谐发展,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责任,所以,社会对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有高认同。正如,教师被社会称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被赞叹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运行不断深化,社会价值多元化,使自我价值实现的渠道加宽,这导致农村小学教师不再遵循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角色,而是转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农村小学教师不再把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在利欲熏心下,忙于经营第二副业,或忙于与本职工作无关的学习,或干起“有偿家教”,或兼职校外补习班,严重影响社会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认同度。

其次,侵犯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权。农村小学教师受聘于就职学校,本质上是出让自己的人力资本使用权给学校。就职学校通过合法正当手段“购买”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权,有权委以农村小学教师为小学生服务的权利。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了指导小学生的专门人才,是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然而,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如农忙时忙于干农活、外出培训故意拖延时间、上课期间长时间接无关紧要的电话等)不可避免地造成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精力外散。从本质上讲,这种教师精力外散意味着学校购买的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权没有“物尽其用”,变相侵犯了学校对教师的人力资本使用权。换言之,就职学校与在编在岗农村小学教师是雇佣关系,农村学校提供教师相应的薪酬,就有权使用教师全部教育教学精力。然而教师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以及其具有的天然私有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就职学校即使占有教师人力资本使用权,但这个使用权的发挥,还要取决于人力资本载体本身,[3]若教师隐性流失,那学校就未“得其所应得”,这就降低农村学校对教师人力资本的使用率。

最后,侵害农村小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受教育是公民的第一要务,所以农村小学生受教育也不例外。学生的受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受地区特殊差异影响,以及不具备城镇地区那么好的优越条件,他们的学习主要通过直接的任教教师进行。在课堂40分钟内,农村小学教师能做到尽心尽职地教学,便会带给小学生“得其所应得”,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内的学习效率;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偷工减料”、“出工不出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受影响,这其实就是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一种侵害。

二、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原因

(一)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众所周知,在城乡二元化体制下,城乡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存在差异。相比于城市薪酬待遇,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偏低,生活质量不高,甚至相比于同一农村地区其他职业的平均工资、福利待遇,整体上也较低,这种现象使农村小学教师心理上不平衡,产生不满消极情绪。这就抑制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挥,并刺激农村小学教师从内心深处主动关闭部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也在意劳动报酬,在意工作环境,追求生活质量,而目前物价高涨、购买住房、组建家庭、赡养老人、抚养子女都成为非常现实的问题,他们迫于解决堪忧的生存状况,容易受社会名利、金钱诱惑的影响,便导致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从事其他兼职职业,以期从中获得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质量的物质资本。

(二)农村小学教师的任务负荷过重

农村小学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不仅要保证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要尽心尽职关爱每一位小学生。而且,农村小学生在需要、兴趣、成就、动机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以及社会又希望农村小学教师能够尽最大努力,于是农村小学教师为了满足学校、学生、甚至家长的要求,就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除此之外,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并不局限于学校内,校外还要做大量的非教学任务,如家访,特别是家长外出务工的,教师更要多给予留守小学生帮助,保证其身心健康。这额外的任务增加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在双重的负荷任务下,又促使农村小学教师滋生不满情绪。据调查,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一星期要上20节课程,有的农村地区,由于教师资源短缺,他们还要担当班主任职务,繁重的任务容易催生农村小学教师逃离这种重复的、单调的、负荷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想法,但又碍于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除非能找到更稳定,经济待遇更好的工作,否则,他们也不会舍弃稳定的教师职位。

(三)农村学校管理体制缺乏民主

在现行的农村学校行政化体系中、在校长任命制的环境中,学校缺乏民主观念,于是“公平竞争”就难以实现。“一言校”在农村小学地区普遍存在,学校的事项决定权,不征求教师的意见、想法,是校长一人说了算,难以体现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更甚至,学校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特别在农村地区,首先教学评价相对单一,学校以领导个人的喜恶和亲疏来评价教师,使农村小学教师感到教师公平缺失,心灰意冷,催生消极抵制情绪;另外,在农村学校人际关系中,裙带关系、帮派关系、近亲关系,致使教师的努力换不来公平的民主评价,所以,这种情况也产生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

三、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的规避策略

(一)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

因为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事关教师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必须建立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的保障机制。首先,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其次,政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扶持、经费到位监督力度,尽量减少城乡地区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悬殊差距,保证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正常发放。再次,由于教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渴望过上幸福生活,希望有房可住,有病可依,政府要切实解决教师住房难和就医难问题,重视“保健因素”才能使教师安居。[4]最后,统筹配置城乡师资,确保城乡教师同工同酬,以及实施城乡教师队伍的一体化编制制度,统筹合理配置县域内的城乡教师。

(二)创建发展平台,鼓励教师合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

创建发展平台,让农村小学教师感到发展有望,从而激发其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为此,学校管理层要关爱并尊重教师,创设积极和谐、宽松的人文氛围,要给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实行城乡教师县域内定期轮换流动制度,即校际互动让城乡教师进行交流轮岗,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进城定期交流轮换,这方便提供农村小学教师更多培训学习机会,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平衡长期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学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必须教好,育人就必须育好,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科学规划个人的教学职业生涯,不断正确合理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而不是另开辟新径去从事其它职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实施民主管理,激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规避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激发出自我关闭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建设民主的管理,建立合作的教师队伍,营造丰富、优美的校园环境,[5]消减农村小学教师隐性流失。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实行民主管理,让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真正享有教育自主权并参与学校管理,他们可以提供给农村小学教师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农村学校管理者还要创造良好的学校合作人际关系,允许教师之间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激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责任编辑远扬)

[参考文献]

[1]杜庆艳. 城市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D]. 新乡: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周盈. 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以江西省进贤县为例[D]. 南昌:江西师范大硕士学位论文,2011.

[3]李琦. 中国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的经济效率研究[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2): 37-38.

[4]谢华,段兆兵. 农村小学教师流失与补充机制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7-8.

[5]顾明远,檀传宝.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7-62.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5)05-0092-03

[作者简介]刘娟娟(1985-),女,山东菏泽人,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收稿日期]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