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公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超越

2015-03-28 06:57:10向东圆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民大学生课程

向东圆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当代高校公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超越

向东圆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目前,我国高校的公民教育存在着困境,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淡薄、学校缺乏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及教师、公民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等。这些困境的产生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为了更好的促进高校公民教育,可以从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促进学校公民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等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公民教育,以培养合格的现代大学生公民。

公民教育;现实困境;超越

公民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责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1]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都非常注重对本国公民的教育,我国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国家的政策性文件都明确提出对合格公民的要求。然而当前高校缺乏对公民教育的关注,公民教育在大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造成公民教育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公民教育提出有效性的建议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社会的变化必然带来思想的变化,人们的传统观念会受到崭新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培养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合格现代公民,是大学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能否实现现代化取决于是否具有一批拥有现代公民意识、知识与技能的现代性大学生公民。现代大学生公民锻造的最主要方式是通过公民教育来实现。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没有进行系统的公民教育,只是在德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中渗透有少部分的公民教育内容,大学生对公民理解特别少,不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合格公民应负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同时,大学公民教育也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没有赋予大学生践行公民身份的现实情境。这使得大学生很难以自觉的公民意识融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难以在社会转型中肩负历史重任。因此,加强高校公民教育的研究,提高高校公民教育的质量势在必行。

二、当前大学生公民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学校缺乏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

我国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小学开设有《思想与品德》课,初高中也有《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由浅入深,对中小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和高尚品德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一系列课程很少涉及公民教育的内容,因为公民教育毕竟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教育目标不一样,思政教育强调更多的是义务,强调对现行政治制度的绝对服从,而公民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侧重对权利的拥有。目前,我国大学的公民教育主要体现在德育课程之中。但是,由于我国对公民教育的认识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不够多,我国国家课程体系中公民教育的目标地位不明确,反映在教材上就是没有专门的公民教育课本、公民教育的内容结构不合理、一些较为重要的公民品性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等。[2]高校公民教育的内容不等于思政教育内容,也不等于德育内容,公民教育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当前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行各种课程形式的公民教育,中国学者对公民教育研究相对较晚,没有建立独立完善的公民教育课程,教育主管部门也没有组织制定公民教育目标体系,公民教育从上到下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导致杂乱无章,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公民教育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

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仅要懂得公民的相关理论,更要付诸于实践。公民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能在社会各方面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对公民义务规定的很详细,对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十分的重视,但是对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就很欠缺。公民教育的基础就是让学生享有权利与尊严,如果缺乏权利,公民教育就成为空话。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大学生作为成年人依法享有这些权利,但是现实是大学生并未拥有这些权利,几乎很少有大学生享有被选举权,选举权也是学校赋予的“被”选举权。学校在让学生履行选举权时,强迫学生选择既定的人选,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些使得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际不一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许多大学生对公民教育产生巨大的抗拒心理,对公民这个词越来越模糊。公民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一个真正公民的资格。我国公民教育在这个方面比较薄弱,没有提供给个人必要的实践机会。高校的课程模式使得大学生们缺乏必要的公民行为训练与实践体验,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学校来提升公民意识、公民情感、公民态度和公民行为能力。

(三)现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淡薄

在高校公民教育活动中,主体的认知水平直接决定他们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决定活动的效果,我国的公民教育实施时间短,要想循序渐进的发展起来,首先要提高和统一对公民教育价值的认识,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要正确解读公民教育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公民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高校公民教育要应侧重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这个主题上,高校公民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康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才生,目前大学生对政府、社会乃至学校都不甚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淡漠态度成为了一小部分学生的人生信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外来思想的入侵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文化、思想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许多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物质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泛滥使得许多学生极具功利主义思想,缺乏公民意识,不愿意履行自己的义务,只想享受生活。因此,高校的公民教育必须从构建价值理念入手,把公民教育作为学生终身教育贯穿一生,让学生时刻谨记公民应享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三、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超越

(一)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

在今后的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继续发挥德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建立专门的公民教育课程,还要充分利用间接的公民教育课程。我国的课程体系分为国家、地方、校本三级,地方与校本课程可以在国家课程的内容下,建设适合学校、本地特点的公民教育。不仅要有理论课程的建设,也要有关于公民教育的社会实践课,如课外活动、服务学习、社区服务等。同时,要建立间接的公民课程,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历史、地理、语文等,这些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教育素材。例如:历史中的人权发展、民主运动历史事件,地理中的世界各国文化介绍,语文中的文学素养等都渗透着公民教育的内容,这些素材都需要教师去挖掘,并积极的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公民情感,增强自己的公民意识。学校也要积极利用隐性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各科课程教学中与师生互动中都存在着大量的公民教育的隐性课程。大学师生关系应该是以探求学问为基础的民主平等自由的关系,而不是教师权威独裁,在师生关系中,只有形成尊重他人、平等、自由等关系,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在授课过程中都存在着隐性的公民教育内容,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安排、师生提问及讨论方式等。大学要通过一系列举措,建构有利于公民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二)增强大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

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是他们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加之一些外来文化的侵蚀,导致大学生信仰缺失,思想意识模糊,对自己认识不够,尤其对作为一个合格公民方面的意识不够,很容易被外界思想腐蚀,产生错误的想法。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明确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有义务也有权利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主动履行公民义务,参与国家建设,认同本土文化,博采众长,在扎实的文化根基基础上灌溉现代文明之花。

(三)促进学校公民教育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公民教育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公民社会实践上来。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教育,本身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有一定的公民行为能力。可是,现在大部分高校没有把学生当做同等的公民看待,在学生眼中学校的公民教育就是“传达命令式”的教育,没有实效性,甚至有时是“说一套做一套”,必须打破原有的教育格局,完善教育体制。在校园开展一些强化公民意识、约束公民行为规范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培养自律意识,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参与校园实践,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与学校的荣辱存亡有紧密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早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责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尤其多去社区服务,如:定时援助孤儿院、服务敬老院、学雷锋、植树造林等。如果高校能将社区服务作为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在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公民教育理论与公民教育实践相结合,将会更好的促进公民教育的发展。

[1]蓝维等.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檀传宝.公民教育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Dilemma and Transcendence of Citizen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NG Dongyua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411201,Hunan)

At present,dilemma exists in citizen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mainly reflected in college students citizen'weak consciousness,lack of specialize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civic education staying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and lacking practic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ivic education,strengthening civ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citizens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perform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ized citizen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enhancing students'civic identity,promot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ivic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the social reality,etc.

civic education;dilemma;transcendence

G416

A

1671-5004(2015)04-0097-03

2015-5-21

湖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公民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S140055)。

向东圆(1990-),女,湖南邵阳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研究、德育原理。

猜你喜欢
公民大学生课程
论公民美育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
物理与工程(2014年2期)2014-02-27 11:22:21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