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翀,倪嘉波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刘翀,倪嘉波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幼儿故事创编与幼儿故事表演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使今后的幼儿教师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就十分必要。“尝试—探究—训练—展示”的教学模式,本着“从做中学”的理念,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让学生在尝试、探究之中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训练、展示中获得专业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践、学习与运用充分融合,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做中学;教学模式
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是融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幼儿园语言教法、艺术等课程以适应幼儿园教育需求,实践性较强的新生课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的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和遵循。课程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前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建构的指导思想
每个专业培养模式的建构、课程体系的设置、包括每门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都需要紧密围绕着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离开这个前提和方向。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培养热爱幼教事业、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完备的知识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多元的艺术创造力、较强的保教能力的幼儿教师,是基本而一致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即“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1]所以,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要指向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专业技能的发展以及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即如何利用幼儿故事的优势使学生获得不灭的童心,对幼儿故事具有独特的感受、审美、创编、讲述、表演能力,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时机、环境和材料,组织、指导幼儿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2](P93)同样,学校、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是为了使未来的幼儿教师适应儿童,保障、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考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前教育与职后实践的实用性和实效性”,[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要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要的考虑因素。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予教师在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是“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5]要让幼儿能够感受到幼儿故事(文学艺术)的美,并乐于、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编构故事或者与其他同伴一起表演故事,首先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能力,并能以幼儿故事为媒介引导幼儿去勇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所以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教学模式采用故事欣赏、创作和表演训练、最终结果展示等亲身感受和实践操练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习,引导学生在“做”中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
二、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的结构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它以简单的形式稳定地表现出来。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一种系统的概括。”[6](P108)本门课程教学模式是“尝试——探究——训练——展示”,其建构的理论依据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做中学”的教学思想。“从做中学”是杜威全部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在杜威看来,“所谓教育,就是连续地改造和建构经验,教育是通过经验谋求经验的不断成长和发展”,[7](P95)经验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同时,杜威认为“做”是人的最突出的生物本能,是学习活动的心理基础和动力。“做”本身就要求学生去思考,促使学生主动地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果便形成了学习。所以,教学过程就应该是学生做的过程,学生经验的获得也要通过做来逐渐完善。
教学模式的建构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离不开明确的教学目标。本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广阔的儿童文学视野,扎实的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的理论功底和研究精神,较强的幼儿故事创作、讲述、表演能力以及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并能将幼儿故事、幼儿故事创作和表演的丰富资源运用于幼儿园各种教育实践过程中,适应于现代教育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尝试——操练式的学习课堂
本门课程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即幼儿故事创编、幼儿故事创编组织与指导、幼儿故事表演(包括讲述)、幼儿故事表演组织与指导,每个部分又都涉及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两个部分。以往课堂,都是先由教师讲授相关的理论,在学生掌握了理论的基础上再进行训练和实践。而此课堂为了突出学生“做”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先让学生进行相关实践的简单尝试,让学生在初次操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到学习的关键和要点,并带着遇到的问题,进入到相关的理论学习中和下一个探究环节中。如:在创编幼儿故事部分,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创编的主题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过去学习的相关儿童文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进行初步的创编尝试。学生在初步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在完成的故事作品中也会暴露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讲授就更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也更扎实,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探究——开放式的讨论课堂
探究的环节是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思想、理论方面进行的“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幼儿故事欣赏、创作、讲述、表演以及幼儿园相关教育活动组织指导的研究能力。学生通过初次的尝试操作发现了问题,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掌握的知识处于基础和粗浅层次,进一步的深入就靠探究环节来推动。探究课堂采用开放的讨论方式,教师和学生均可以把与该课程相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共同讨论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开放的,可以是理论层面问题,也可以是教育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是热点问题,也可以是自己所关心的问题。讨论的方式也是开放的,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的个人汇报,可以是小组之间的争辩,也可以是全体学生的共同讨论。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提升学生探究的能力,强化其理论知识,为实践打好理论基础。如在学习了绘本故事创作的理论知识之后,学生可以在欣赏绘本的同时自发地探讨他们自己感兴趣的绘本问题,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讨论话题——绘本中的留白艺术、如何利用绘本对儿童进行哲学教育等,使学生的文学、绘画、哲学、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得到融合。
3.训练——技能式的职业课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幼儿故事创作、讲述、表演能力以及幼儿故事教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更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训练环节就是指向未来职业需求,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该教学模式中最凸显“做”的部分。训练环节与之前的尝试操作环节不同,第一环节的“做”是为了发现问题,为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知识做准备,而这一阶段的“做”是在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实践、模拟,是对理论知识的践行,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同时,训练内容、方式倡导多样化,以开阔学生的思维,满足实践中的不同需求。如在幼儿故事创作训练环节中,针对幼儿园教育实际,可以训练学生仿编、续编经典故事,改编成人故事,创作童话故事,制作绘本故事等;在表演故事训练环节,可以根据自己改编、创作的故事作品录制广播剧,表演故事剧;在故事创编和故事表演活动组织与指导训练环节,可让学生进行故事创编活动或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指导模拟训练,或让学生直接走入共建幼儿园实地进行相关活动的指导训练。总之,训练环节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4.展示——分享式的整合课堂
展示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把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做以展现。展示的方式可以是课上的分享、也可以是课下的比赛,可以是静态书面的成果、也可以是动态表演的比赛……展示也是“做”的过程,不同的是,这个阶段的“做”更具融合力,是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他课程知识、技能的整合,是高于其他阶段的“做”,有助于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做”的成果都将尽量转化为物质材料供学生分享,为入职做好准备。如在学生故事创编训练结束后,我们可以把优秀的故事作品汇集起来形成书面的故事集,并印制分发给每个学生,为学生入职后故事教学提供独创的故事材料;在故事表演学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小组之间、班级之间开展读绘本故事比赛、童话广播剧比赛、幼儿故事剧表演比赛等,促进学生“做”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知识整合的潜力,形成的音频、视频材料也可以为他们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虽然分为四个环节,但每个环节不是孤立分开、毫不相干的,四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融合,有时也相互渗透,如“展示”环节,不仅可以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前进行,也可以在学习完某个教学内容或某个知识点之后进行,与“训练”或“探究”环节同时进行。总之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客观环境变化灵活运用和把握的。
以往相关课程评价的内容都是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单一的技能考核为主,评价的方式一般都是闭卷考试,有的伴有相关技能考核,评价主体基本就是教师。这种传统的评价体系凸显不了“从做中学”的理念,不利于学生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不能为幼儿园教育需求做好服务。
本课程的评价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1)对该课程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及应用情况的评价。(2)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的评价。包括对幼儿故事创编、讲述、表演及组织指导能力的评价,研究能力的评价,知识整合的创新能力的评价。(3)对完成各种学习任务的态度、投入程度、完成质量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也不拘泥于教师,其他学生、学生本人以及一些相关课外人员(其他学科教师、幼儿园教师)均可以作为评价的主体。如: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故事表演结束后,可以先让其他同学给予互动式的评价,然后教师再给予指导性的评价,如果请来了其他指导人员,可以进行适切性的评价,最后由表演的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评价的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分数,而是使学生认识问题、不断提高。由于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评价形式也具有多样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又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教学模式中的四个操作程序都体现“从做中学”的理念,所以评价方式主要以实践考核为主,不同的评价形式都是以实践考核的方式进行,即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来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和形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相关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幼儿故事创作与表演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在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探究——训练——展示”操作模式的四个环节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尝试”是学生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次的“做”,为学习理论知识找到突破口;“探究”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经验后在理论层面上的“做”,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训练”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形成技能的“做”,使学生获得相关的专业技能;“展示”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做”,稳固知识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可见,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实践性。
以往的课堂都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课堂则强调学生和教师均是“从做中学”的主体,在本课程教学模式各个“做”的环节中,教师不仅要做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导师,也应该成为与学生一起“做”、一起成长的伙伴。教师在“做”的过程中,即能为学生身先示范,也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如:在讲述故事部分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录制故事;在创作故事部分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创作,相互品鉴;在故事表演部分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故事剧。同时,教师这种参与课堂的方式也与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共通之处,为学生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借鉴。
从课程本身的性质来看,幼儿故事创编与表演课程与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师口语、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艺术类(钢琴、舞蹈、手工等)等专业课程的关系是极为紧密的。学生创编一个幼儿故事、表演一个故事剧,都离不开其他专业课知识的支撑。在教学模式建构中,本课程的整合优势也得到体现,每个操作程序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其他课程知识内容的灵活运用,如在开始的“尝试”环节,就是让学生在以往知识基础上进行整合的初步操作;在“展示”环节,对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要求则会更加突出,一个完整的儿童故事剧,离不开儿童文学上的剧本创作,离不开音乐上的选择、编配,离不开口语上语言表达,离不开舞蹈上的动作表现,离不开美术上的舞台、服装设计……反过来,学生创作、表演的故事作品,也是他们对各种专业知识掌握之后所整合凝结的结果。可见,该门课程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Z].2014.
[2]钟启泉.现代课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王静敏.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探究[J].世纪桥,2013,(5).
[4]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5]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6]赖志奎.现代教学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
[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李新红
Teaching Models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Course
of Children Story Writing and Performance
LIU Chong,NI Jia-bo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Writing children stories,as well as performing,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ies,which is also a very important method to develop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is course considering students' future career quality and skill a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teaching model is a "Trying-Exploring-Training-Showing" model,which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arning from doing". Combing with kindergarten education practice,students learn theories from trying and exploring and acquire professional skills from training and showing. By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and learning and using,the foundation for high quality kindergarten teachers is made.
Key words:the course of children story writing and performance;learning from doing;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12.030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12—0135—04
[作者简介]刘翀(1980-),女,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哲学研究;倪嘉波(1968-),女,哈尔滨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基金项目]哈尔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XJG2014008”。
[收稿日期]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