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2015-03-28 08:20王宏德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层面公民

王宏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王宏德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北京10004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凝结和建设指针,起着凝心聚力和统摄全局的重要作用。而公民道德建设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所以,深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这不仅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建设;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之魂,起着凝心聚力和统摄全局的重要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理念倡导到行动落实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把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现实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凝结,在代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广泛吸取了人类社会的积极思想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价值底蕴、以现代价值理念为时代取向契合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根基、文化认同和前进方向,是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依托和全新行动指南。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产物,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而凝练出的核心价值理念。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在马克思主义中就可以找到思想渊源,马克思曾指出:“代替那存在着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再如“平等”,马克思也曾深刻的指出:“这种平等要求更应该从是人的这种共同特性中,从人就他们是人而言的这种平等中引申出这样的要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个国家的一切公民,或一个社会的一切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2]448。可见,马克思始终是站在人类解放的高度,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为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奔走呼号。

我们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自由”、“平等”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平等观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即是以关注人民生活状态、基本权利、幸福指数和发展潜能为基本价值旨趣。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阶级性和科学性为指导的,与其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同根同源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同样旗帜鲜明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根基。一方面,我们公民道德建设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道德观基础之上的,以集体主义为鲜明特色,倡导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协调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个人自身道德素质的同时现实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这与马克思主义所要实现的每个人精神境界极大提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意趣是一脉相承的。可见,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石和目的诉求均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价值尺度的。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认同

传统与现代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的根本,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依据,它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必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必须是对中国优秀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总结”[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凝结是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深厚底蕴的。比如《中庸》所表达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中的“礼之用,和为贵”、《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和谐思想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和谐”的思想渊源。再如“文明”,同样也是以诸如《管子·牧民》中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论语·季氏》中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等重视礼仪教化的文明古训为传统依托的。

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意蕴早已深入到国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正是这种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情结和价值肯定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今天重新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这是时势所趋、人心所向。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社会结构和具有文化认同感的人民大众,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就契合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认同这一路向,使人民大众能够在情感认同和价值共鸣的基础上主动践行公民道德建设的规范准则,并由此培养出道德自觉、道德自信和道德情操。所以,正是在文化认同的这一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代价值理念为取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凝结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面向时代发展潮流的。随着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催生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某些具有普适性的价值观念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同。而我国若想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深的程度上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就必须在某些价值理念上与世界接轨。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法治”,法治越来越成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国家治理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再如民主,民主既是现代公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也是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的现代政治课题。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鲜明特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民主”的指导下,我国的人民民主正在有序扩大,民主政治生活也在有序推进,人民作为国家主人翁和社会发展主体的地位日益凸显。

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公民素质培育越来越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现代公民素质既包括公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公民作为社会主体参与意识的觉醒和参与能力的提升。即现代公民除了具备社会公德心、社会责任感、社会奉献意识等以公共理性为指导的公民道德素质之外,还能够以一种宽阔的视野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社会政治生活。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和主体参与意识的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现代性价值理念为取向契合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因而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应并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于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公民道德建设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理想层面上积极引领提升社会风尚、在现实层面上凝聚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在实践维度上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

(一)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应然层面积极引领提升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念都是优秀价值理念的凝结和升华,既对现实生活提出了价值期许,也在理想层面勾画了美好蓝图。比如国家层面的“文明”,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对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素质提出的价值期许;而社会层面的“平等”既引领社会发展的平等取向,也为公民表达自身的平等伦理诉求提供了依托;个人层面的“诚信”对公民形成自诚于内、外信于人的诚实守信品质具有价值导向作用。公民道德建设是现实适应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一方面,既要立足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适应公民自身现阶段的道德发展水平,对现实存在的公民道德问题予以关注分析、矛盾化解和评价反馈。另一方面,公民道德建设的作用又不仅仅是对现有道德水平的维系,而是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对现有道德水准进行积极引领,从而指明道德建设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党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所提出的价值理念具有时代发展的前瞻性和价值取向的崇高性。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提升,这是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获得新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增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二)凝心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道德建设凝聚思想共识与行动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炼凝结,每一个价值观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价值意蕴。这既是我党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智慧的总结,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优秀价值理念的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社会主义中国的价值理念更加明确清晰、深入人心,这不但在理论认知上更容易为广大人民所熟知,而且也“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5]在理论认知、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的作用下,通过国家倡导、社会推进和公民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会凝聚起全社会的行动合力,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今天我们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集中呈现,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6]。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凝聚不同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比如国家层面的“和谐”会凝聚起社会公民的和谐共识,最大限度的化解矛盾冲突;社会层面的“法治”培育公民的现代法治观念;个人层面的“友善”引导公民形成友爱他人、善待他人的道德情操。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若想树立清晰明确的价值目标、找到群策群力的行动合力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使公民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行动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价值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

(三)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维度全面发展和整体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涉及面广、层次鲜明的有机统一整体,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广泛认同、普遍接受、一致认可、共同追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各种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6]。这既体现了我党对国家的顶层设计也表达对社会发展的微观关注,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公民培育的价值指针。

如果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更多的是停留在对公民个人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注重个人德性的美德伦理。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就丰富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对于公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全面整体提升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比如国家层面之“富强”就把个人幸福与国家强盛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层面之“公正”体现我国社会发展公平正义的价值诉求,而体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则为公民自身以公共理性为指导追求至善和正义的道德觉悟;个人层面之“敬业”、“友善”则要求公民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和善美德的养成。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极大地丰富了公民道德建设,这对于公民自身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都是有着极大推动作用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依托,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又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之中才能发挥其潜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探析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呢?首先应该是价值观念的认同,打牢思想根基;其次是制度体系的规约,提供外在保障;最后是实践向度的生成,植根现实生活。

(一)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打牢公民道德建设的思想根基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个人的主体性也得到极大张扬。在思想意识领域就表现为个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价值选择日益多元化和自由化、思维方式感官化和碎片化、主观价值标准凸显。这导致了个人对一些体系性、主导性的价值观念产生逆反排斥的心理,甚至出现了淡意识形态的危险倾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不能仅仅停留在国家层面的凝练提出和理论工作者的学术研究,必须深入社会去获得绝大多数的受众,进而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

公民道德建设也只有在社会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不断推进,因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是亿万的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需要国家通过新闻报道、媒体舆论、网络传媒大力弘扬倡导,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之“势”;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积极推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活动,助力国家主流话语体系;需要个人的积极参与,主动了解学习和深刻体会掌握,在思想认识层面不断提高自身觉悟。“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只有植根于人民、生长于社会,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可能将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13亿国民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风尚”[7]。

(二)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制度规约,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仅仅依靠个人的自觉价值认同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公民的自觉自律意识还比较低。这就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制定出相关制度规定,引入制度规约,依靠国家意志和政府权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现实提供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规约本身就是对其自身的肯定和选择,是人民意志的对象化,并成为一种对象化的力量对社会中大多数人进行价值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民道德建设中只有以制度规范为前提才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从而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以具体制度为依托,可以从国家层面的大力倡导到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的学习宣传,再到由个人的积极参与,以自身实践体验为认同基础,不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安排还可以形成一个推进有力、检验监督和评价反馈的践行体系。以此为依托可以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进而调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之间的不协调、不一致,通过明晰问题、化解矛盾,从而更加顺畅的推动实际工作的进行。以国家制定的普遍性的制度规约为载体,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凝聚起学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具备了诉诸现实的制度保障。

(三)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奠定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阐释层面,只有通过公民个人的积极践行才能在现实社会中落地生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8]501,阐明了实践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社会实践是思想意识与现实社会沟通的桥梁,正是在实践过程中才打通了思想意识与现实社会的抽象隔离,使思想意识的抽象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性相融合,真正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公民道德建设同样要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获得植根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实践向度的生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公民道德建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公民个人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实际,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以处理好自身家庭关系为起点、以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为扩展、以培育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为指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提升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不是遥不可及的美好幻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行动,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人人参与、人人践行。只有依靠国家政府大力倡导、社会多元力量积极推进、每一个社会公民的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提升公民道德建设的同时成为中国人民有力的精神支撑。也正是通过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指导为行动指南,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真正成为了全面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支撑。

结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道德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既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使公民道德建设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获得新的更大进步;也需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这不仅仅需要国家的倡导宣传,更需要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亿万中国人民的积极参与,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指针。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欧阳俊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3(3):11-14.

[4]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14-10-23.

[5]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2-14.

[6]人民日报评论员.用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凝聚共识——三论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1 -19.

[7]人民日报评论员.以人为本提升价值认同度——一论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2-24.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Analysis of Citizen M oral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View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NG Hong-de
(College of Marxism Education,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48)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as a pointer to a value settin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planning overall.The citizenmorali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times in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o it is not on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citizen morality construction,but also of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to analyze in depth how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become the value basis of the citizen morality construction,to clarify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citizen morality construction and based on these to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ing the citizenmorality construc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citizenmorality construction;analysis

G641

A

1671-9743(2015)02-0062-04

2014-12-18

王宏德,1990年生,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层面公民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