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牛晓蕾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如高校对就业指导课不够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缺乏实践能力、心理素质较差等,解决这些问题,可有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收稿日期:*2014-06-11
作者简介:牛晓蕾(1985—),女,河南新乡人,助教,学士,主要从事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
0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各个高校的重点工作,也是难点工作。而就业难则是由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造成的。
1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对就业指导课不够重视
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够完善,理论上篇幅过大,就业指导知识守旧,实践环节过少,没有涉及就业指导的精髓。
同时,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由就业办公室老师或专职学生工作的老师兼任,较少有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进行授课,结果往往是问题探讨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就业指导课的含金量[1]。
另外,就业指导课程是对一个整体的就业群体进行指导,没有针对毕业生个体,结合他们的专业方向、特征特长、兴趣爱好等等进行个别指导,这显然不符合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原则和特殊性原则,而无法真正起到就业指导作用。
学生学不到新的就业理念和知识,就业之路就不易寻找到。
1.2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不足
大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就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保障。毕业生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匮乏,与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2]。无论面试何种专业工作,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目前多数学生专业知识储存量不足,无法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根据调查显示,在刚毕业的大学生里,过半的学生把就业困难的原因归于自己专业知识匮乏,自身能力不足方面。
多数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当然无法支撑他们在职场奋勇拼搏。
1.3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知识学得再好,没有实践能力等于纸上谈兵。企业需要毕业生进入企业就能够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而不是进入企业后还要从最基本的实践操作环节学起。目前多数高校教学中所设置的实践环节,往往是以到企业参观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实习。实践周期过短,整个过程走马观花、形同虚设。学生只用到了眼睛,没有动手实践,没有真正参与进去,锻炼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起不到真正的实践作用。
1.4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学生保持学习和工作状态的保障。心理健康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正确地引导自己的情绪,合理地抒发情感;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对学习和工作始终都是消极的心理,且常常处于易爆发的情绪状态,无法适应周围的一切,从而形成孤僻、自卑、暴躁的性格特征,使自己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在工作中,心理素质较好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能够冷静下来寻找原因,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解决困难的目的;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不会冷静地寻找问题,往往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频繁跳槽,消极地对待一切事物,从而给自己的就业带来负面影响[3]。
2大学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需秉持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由高校、社会、大学生各个参与环节共同重视,找到解决方法,克服困难,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1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
聘请或培养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对学生的就业选择、就业方向、就业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生刚入校园时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结合兴趣特点规划适合自己的工作前景。在就业前,让他们了解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并对学生进行实时辅助。对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学生,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创业方面的辅导等等。经过专业的就业指导,学生在就业时,对自己选择的工作就能有一个较为成熟的规划和想法,就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2.2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学生是否被企业和岗位需要,取决于自身能力。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工作竞争中取得优势。自身能力包括很多方面,除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礼仪形态等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力地武装自己,就会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学会与人交往,就会让自己在社会环境中如鱼得水。注重自己的外表形态,端正就业态度,尊重就业场合,就会给企业招聘者以良好的印象。只有将自身能力提高,就业的机会才更多,成功的机会才更大[4]。
2.3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学校教学要加强实践环节,要从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模式。鼓励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薪金政策支持,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实习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实践单位,并认真地投入到实践工作中。学校应放开对实践环节的限制,帮助企业完成灵活招聘,让学生积极参加灵活招聘,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做好铺垫。通过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学习中实践环节的重视,有利于完成教学实践环节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顺利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4大力开展学生心理辅导
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成立心理辅导机构,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学和辅导。高校应从学生入校时就普及心理测试,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和帮助。辅导教师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走出各种心理误区和困境。对于即将要工作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缺点,正确看待就业中的问题。面对新的环境要努力适应,从而更好地应对激烈的竞争,勇于迎接工作上的各种挑战。
3总结
高校学生的就业工作,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就业政策的不断变化,也将更为复杂。高校应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重点,把握就业工作的灵魂,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把人才培养作为重点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确保就业工作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 郭玲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14-16.
[2] 王杰生.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9,(4):121-122.
[3] 史文利,杨卫东.浅议市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38-40.
[4] 曹鸣岐.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