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词的意象组合方式及审美观照

2015-03-28 00:55:59薛文素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周邦彦

周邦彦词的意象组合方式及审美观照*

薛文素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周邦彦被誉为是集北宋词之大成者,为北宋词的殿军,亦是南宋词的开先。其词缜密典丽,浑厚和雅,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范式”。文章从周邦彦词的意象出发,探讨其组合方式以及意象组合的审美观照,以期更细致、深入地了解清真词的特质。

关键词:周邦彦;意象组合;审美观照

收稿日期:*2014-11-08

作者简介:薛文素(1968-),女,山西霍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23

周邦彦(1056-1121),北宋末期著名词人、音乐家,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在南宋和北宋的词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他“前收苏秦之终”,为北宋词的殿军人物,“后开姜史之始”,又是南宋词的开拓人物,可谓北宋词之集大成者。周邦彦词缜密典丽,浑厚和雅,形成独具一格的“清真范式”。这里,笔者将从清真词的意象切入,从其意象组合的方式运用以及对由此形成的词之美学进行审美观照,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清真词的独特性。

1周邦彦词的意象组合方式

意象是诗词重要的组成部分,诗词的意义传达也是通过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来实现。一首诗词往往由多个意象组成,当它们合理地组合在一起,相互关联、影响、补充,诗词的整体美感和意境才会产生。诗词的意象组合有多种方式,清真词意象的组合,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方式,下面具体分析:

1.1并置方式

指多个意象在诗词中平行罗列。如《木兰花令》:“今宵灯尽酒醒时,可惜朱颜成皓首。”其中“朱颜”与“皓首”便是反义同质词的并列,以鲜明的对比突出时间跨度之大。再如《西平乐》:“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其中“孤鸿”与“塘蒲”两个意象并列,起到画面组接、渲染萧瑟氛围的作用。再如《一寸金》:“望海霞接日,红翻水面,晴风吹草,青摇山脚。 波暖凫鹥作。沙痕退、夜潮正落。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这一词,以“望”字统领,描写所望之景:“海霞”“水面”“草”“山脚”“凫鹥”“沙痕”“夜潮”“疏林”“炊烟”“渡口”,多个意象共同组成一幅暮晚图。意象的并置,可以起到互补、对比、强调、渲染气氛等作用。

1.2相交方式

相交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互文法,意象之间相互包含,避免了字句的重复,唐人王昌龄《出塞》中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便是典型的互文见义法。周邦彦作词用此法也颇多,比如《六丑》中云“蜂媒蝶使”便是,蜂与蝶均充当着媒人和使者的角色;再如《齐天乐》一词中云“渭水西风,长安乱叶”句亦是,“西风”不独属“渭水”,“乱叶”也不单在“长安”,而是“渭水”“长安”两地均存在的自然景象。互文法使词的意象更为丰富,但表达却显得简洁而鲜明,避免了语义的重复。二是错落法,即有意打破单调的意象组合结构,重新构置错落的组合方式。如《浪淘沙》写春去梨花落之景,却先写“弄夜色”让人突感,再续以“空余满地梨花雪”,“梨花”落地成雪的镜头才拉出,让人恍然。这种方式类似于蒙太奇,通过颠倒、闪回等方式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让读者在时空的来往中感受作者的心灵轨迹。

1.3跳跃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集中体现在时间的跳跃上。如“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菩萨蛮》),由“深院”而“江上”,空间的转换在短短的两句词间发生着跳跃。再如周邦彦的代表词作《瑞龙吟》,全词的时间不断转换,第一叠是写现在,写春天旧地重游,“章台路”“褪粉梅梢”“试花桃树”“坊陌人家”“燕子”都是目之所见,第二叠写旧人旧事,以“念”字带入回忆,“障风映袖,盈盈笑语”正是昔日与伊人相遇时的情景,第三叠又回到现在,抚今追昔,心有感慨,一骑晚归,眼前所见则“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之景,无限“伤离情绪”。跳跃式的组合方式,使意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中游走,打破了现实性的连续性,而随词人的情感、心理、意念而来往,不仅增强了信息的容量,更使人的内心世界和思维状态得以真实地呈现。

1.4比较方式

这一方式更多的时候是形成意象之间的对比,比如境况的对比,直以相反的意象境界呈现,如“画烛寻欢去,羸马载愁归”一句,便以“画烛”与“羸马”这一具有鲜明对照性的意象展现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并以“寻欢”和“载愁”加深了两个画面的对比性。再如《还京乐》也写境况对比,寒食将近,到处“浮香秀色”,但人在“客里”,不免生出如此美好“光阴”只能“虚费”的感慨。这是外在景物与内在心境的对比。除境况对比外,色彩对比也是周词的一个意象组合特色,如《玉楼春》“当时相候赤栏桥,今日独寻黄叶路”,词中既有“赤栏桥”与“黄叶路”这样具有鲜明色彩对比的意象,也含有今昔境况的对比,两种对比皆包含其中。对比方式能给人一种立体感,使事物的特点能够更为鲜明地得到展现。

1.5辐合方式

这一方式或是围绕一个中心意象进行边点式形容、修饰或补充,或者是多个意象平行并置而构成一幅图景。前者如咏梅花的《丑奴儿》,全词的主意象是梅花,但词中并未直接出现“梅”字,而是以“仙子”“素面”“暗里闻香”等来形容梅之特质,又以“伴冰霜”“洗尽铅华”“不用持银烛”来衬托其高洁,所有的意象都在围绕梅花这一中心意象而展开,为这一中心意象的丰富而服务,多个意象共同来对“梅花”进行形容。后者如写春日晚景的《浣溪沙》,词中各个意象平行并列:“翠竹”“新荷”“雨珠”“小池亭”“风帘”“归燕”“春水”“扇影”“柳梢”“残日”等各类意象共同描摹了一幅春晚图景,

动静相宜,安静恬淡。辐合方式使意象的运用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为一个中心意象或一个意境的形成服务,从而境界出矣。

总之,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周邦彦的词不吝思力,将各种组合方式都运用进词中,将意象的灵活使用推向了一个极致,这也使他的词呈现出一种缜密典丽的风格,是其将词推向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2周邦彦词意象组合的审美观照

诚如上文所述,意象是诗词内在结构的重要元素,而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又能给诗词以别样的意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审美特质。周邦彦词的意象组合颇具思力,呈现多种审美特点,下面笔者分述之。

2.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

中国古诗词向来重含蓄蕴藉,《二十四诗品》就曾专列“含蓄”为一品,含蓄之义,意在避免直接抒情而造成的美感弱化,使情感能委婉地传达出来,以表现作者幽微的心绪。周邦彦以意象的描写取代了直接的抒情,将情感藏在意象中。如《瑞龙吟》中“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暗含了作者重返京城的愉悦心情;词末“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又将词人难以名状的一些愁绪寄托进了春日晚景中。周邦彦词尚含蓄,其中重要的一个特点便是在词末以景结情,以景写情。《瑞龙吟》便是,其他还如《过秦楼》以“明河影下”与“稀星数点”之意象和景象作结,顿有空旷寥落之感。还有如前文提到的《浪淘沙》,刚直接道完“恨春去,不与人期”,却突然戛然而止,不再直抒胸臆,而是“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梨落满地殇的情感被描摹得空茫而凄丽,无限怅惋之情蕴含其中。周邦彦的词婉转优雅,他不作宣泄语,而将内心的情感寄托于意象之上,通过意象的各种组合来传达自我的情感,含蓄蕴藉,风流自出。

2.2丰富多彩的色彩之美

诗词意象的描摹缺不了色彩的参与,色彩意象成为诗词意象的一个别样门类。周邦彦的词色彩极为丰富,色彩意象的运用也灵活多变,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周邦彦词的色系主要集中于红、绿、白、黄四种,各种大色系中又包含有各类小色彩,体物而赋,灵活不滞。周邦彦善于将意象与人物或人物心境相系,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如《玲珑四犯》“鬓点吴霜”中以“吴霜”指代白发,这里作者以“霜”指代白发,既有事实描写,又因“霜”亦有人生历经风霜之意,故这一白色的色彩意象与鬓发相结合,就有了双重意义,将作者身老心亦沧桑的心境表达了出来。再如《浪淘沙》“空余满地梨花雪”,将梨花比作雪,其形态之轻盈、颜色之皎白全部被写了出来,且与“夜色”相形,更衬托出了一种空灵而伤感的境界。还如《法曲献仙音》中“桐阴半侵朱户”,两种颜色对比鲜明,一暗一明,再加上后面“抱影凝情”,将寂寞心境与凄凉境况道出。色彩意象的运用,不仅词的形象性、意境感更为丰富,更将词者的心绪隐隐道出。周邦彦是善知此道的,所以他将色彩意象充分挖掘,不仅体物周至,而且还要赋情于上,做到物与情系,共生意绪。

2.3飞跃的动态之美

宗白华在其《美学散步》一书中说道:“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在他看来,“静穆”与“飞跃”的相宜正是艺术的重要两元,静与动的结合正映衬了宗先生的这一说法。动静皆宜,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周邦彦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尤其其词中的动态美,更让人感受到了灵动的生命之美。周邦彦喜用一个动词将前后两个意象相连,如“海霞接日”“晴岚低楚甸”“晴风吹草”“红翻水面”“青摇山脚”“快风一瞬收残雨”“浓霭迷岸草”“骤雨鸣池沼”“珠网粘飞絮”等等,将意象写活,境界托出,令人感到大自然灵动的生命力。当然,周邦彦还善于将动态意象与静态意象相结合,动静皆宜,甚至以动写静或以静写动,相得益彰。如《诉衷情》写道“落花闲”,花落为动态,但词人着以“闲”字,使动态之景变缓,而后着一句“雨斑斑”,为静景,此时动景“落花”与静影“雨斑”皆融于一幅画中,动静皆宜。再如《念奴娇》“一声啼鸟”与“幽斋岑寂”相形,以动写静,正有“鸟鸣山更幽”之意。还如《应天长》中的“条风布暖”与“霏雾弄晴”两句皆是化静为动,通过拟人的手法将风与雾皆动态化,写出了春天正悄悄地来临。

综上所述,意象是诗词内在结构的重要元素之一,意象的不同组合方式使诗词焕发出别样的意蕴。作为北宋集大成的词家,周邦彦对于意象的驱遣运用也达到了一个高度,多种方式变换使用,使其词作生成不同的词境,呈现出丰富的审美特质。加之周邦彦对词律、结构、词情、词境、语言等方面的精致追求,将词之雅化也推向了一个极致,形成了具有缜密典丽、浑厚和雅风格的“清真范式”,在宋代词史乃至整个词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杨文忠)

参考文献:

[1]陈植愕.诗歌意象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万云骏.清真词的艺术特征[C]∥词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

[3]叶嘉莹.论周邦彦词[C]∥唐宋词名家论稿.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马成生.周邦彦词作的结构艺术[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7).

[5]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6]胡雪冈.意象范畴的流变[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周邦彦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作文中学版(2023年2期)2023-03-21 08:45:10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作文中学版(2023年1期)2023-02-01 05:56:52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性灵其人,诗心其文
宋徽宗吃醋
读书文摘(2018年1期)2018-01-19 19:29:39
《词论》与清真词
北方文学(2017年33期)2017-11-30 20:15:17
宋徽宗吃醋
南都周刊(2017年15期)2017-08-11 07:03:46
周邦彦词用韵考
现代语文(2016年9期)2016-11-14 09:03:50
试析《六丑·蔷薇谢后作》的音律之美
文教资料(2014年6期)2014-07-19 02:54:21
周邦彦,一手好词给了歌伎
环球人物(2014年21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