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其人,诗心其文

2022-04-29 00:44:03王艳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幕遮周邦彦

王艳

摘  要:周邦彦《苏幕遮》一词,读来给人以清新恬静之感,是一首写得很美的写景抒情的思乡之作。但这首词绝不止于此,它更包含了作者进京以来的世态炎凉之叹、羁旅漂泊之苦、官场浮沉之感,这些复杂的情感,消融在轻盈美好的景色与想象中,给人以压抑和悲慨。词人以轻盈美好的内容去抵御、去超越了现实的苦难和沉重。“以轻御重”,不仅仅是周邦彦诗词创作的匠心独运,更是从其性灵中生发出来的,是一种高标淡远的人格追求,是一种不为外物所扰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超越现实、追求个体身心自由的人性本真。王国维说周邦彦乃“词中老杜”,此言绝非过誉。

关键词:周邦彦;苏幕遮;轻与重

一、吟咏风致,读出“恬淡”

初步吟诵这首词,我们感受到它不高亢、不激烈,也没有充溢缠绵悱恻、哀怨低沉,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江南水乡式的恬淡闲适,仿佛隐约能嗅到一股淡雅的荷香自远处荷塘轻轻飘来,那里有香氛与鸟语、荷叶与渔郎,有轻舟和美梦,一切都那么自然,给人语出天然之感。

阅读的初体验是值得被尊重的。罗大经《鹤林玉露》里特别指出:“诗字少意多,尤可涵泳。”接下来,我们就用“恬淡闲适”的语气语调去读,一边读一边品味,充分沉浸在诗词中,品味字词的妙处,体会诗歌画面意境的美好,并将感受到的美充分表达出来,看看词中有哪些恬淡与闲适。

古代文人雅士,喜焚香静心,本词以香消暑,清芬之气袭来,将湿热的暑气一扫而空,顿觉清爽。一阵“鸟雀呼晴”,“窥”“语”将清晨早起的鸟儿人格化,写得非常有神采,鸟儿们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显露无遗。这是声音的清脆带来的听觉舒畅,读来语调也十分轻快。

又读到“叶上初阳干宿雨”,放缓语速,展开想象:夏日清晨初升的太阳,是明朗温暖的,荷叶上昨夜滴下的水珠渐渐蒸发,一片“清圆”随之映入眼帘,我们感受到的还仅仅是水面的清澈平静吗?不妨再想象一下词人的观察视角,应当是走至室外,远望荷塘,看到平如镜的水面上浮动片片荷叶,荷的形状是圆的、饱满的,再加上是雨后,荷叶显得十分清新,看起来好像紧贴着水面一般。水荷相依,水清叶圆,水的清即是荷的雅,荷的圆即是水的静。

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荷叶都是那么美,“一一”却并不一致,两个“一”自然读得前重后轻。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富有层次而灵动。当微风拂过荷塘,我们能想象出荷叶随风轻轻摆动的风姿,使人想起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之情态。这里的荷并没有落入柔媚,一个“举”字,从垂直的视角充分写出荷茎“亭亭净植”之感,很有力度感。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我们读时自然也会读得硬朗有力,体现荷的精气神。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荷花的神韵和气理所在,也在我们朗读的语气语调中流露出来了。

下片为何念及渔郎呢?一个问句,神思遥远,宕开一笔,读来轻快自如。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问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想象,从对方落笔显得含蓄蕴藉。眼前的荷牵起了思念的线,词的时空拓展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更加别致生动了。因而最后我们看到了芙蓉浦,思乡之切以至梦中飞渡,但这场梦一定是美好的,因为是江南水乡的小楫轻舟载我入梦,缥缈而轻盈。诵读时节奏放缓,语调放轻,要充满深情,格调轻柔,突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整体感受的恬淡清新,具体把握来看,真实别有风致。香气清芬、感受清爽、声音清脆、动嘴欢快、色调清朗、画面清雅、梦境轻盈……这些丰富的内容和层次,只有反复读、细细品,方可捕捉。

二、涵泳词句,品出“沉重”

陆九渊在《读书》中所说“涵泳工夫兴味长”,“涵泳”是指沉浸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真味,不断接近词人的心境,把握跳动的情思。

再读全词,我们会疑惑词人的烦闷仅仅是因为暑气太重吗?因何心烦?成为我们“涵泳”的重点。我们发现当周邦彦开始“故乡遥,何日去?”的喃喃低语时,他这个游子的思乡情便被触发了。他感慨自己“久作长安旅。”然而他北上汴京真的已经很久了吗?从周邦彦漂泊一生的经历来看,他写这首词时,离开家乡时间并不长,但为什么会觉得“久”?“久”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不喜欢一个地方时,就是度日如年。“久”字背后是对京都官场生活的厌倦,暗含了作者仕途失意的感慨。早年进京时候的意气风发、豪情壮志在官场沉浮、人心叵测中,早已消磨殆尽。古人常说“人生如逆旅”。“旅”不是现在的快意旅行,古人的旅是游子远行,是客居他乡,是音书难续,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词人感到自己如浮萍一般无所归依,所以想要“去”,想要离开。“此心安处是吾乡”。心不安定,则永远是在寄寓他乡。羁旅之苦、漂泊之感、人世浮沉之叹,落在一个沉思良久的“久”字上。

这里,我们读出了沉重,读出了无奈,读出了至深的感慨。眼前的景色愈美好,回忆和想象愈温馨,思乡之情就愈浓,世态炎凉之叹、羁旅漂泊之苦、官场浮沉之感便愈发沉重。这短短几句,表面是思乡思归,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是词人隐现的哀愁。

当我们沉浸文字品味推敲之后,我们发现这首词并不完全是清新美好的,它仍然有这些现实的无奈和苦痛,有这些不是那么清新、不是那么美好的部分。

三、拓展语境,会心“轻”“重”

于是再次回味全词,去读一读这恬淡清新背后那丰富细腻的层次,更觉得整首词情景关系密切,情思摇动,但却并不十分沉重或是悲慨,整体感受仍然是初步诵读时那样偏向于恬淡闲适的,语气语调是相对舒缓轻快的。

这不正是因为那些清新美好抵御了词人现实的苦难和沉痛吗?现实是“沉重”的,那些清新美好的描绘则是“轻盈、轻快”的,词中“轻”与“重”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呈现的呢?“轻”是对“重”的一种化解、一种弥补、一种消融、一种抵御与超越,我们可以用一个“御”字去梳理其中的关联,“以轻御重”,也就是说以轻盈美好的内容去抵御、去超越现实的苦难和沉重。

那么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以轻御重”的呢?这需要我们置身词和词人的文学历史语境中去凝神思索,认真感知。

翻阅关于周邦彦的词评,下面两句点评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评论周邦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说美成词“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言情体物”主要是说语言特点;“别绕蕴藉”是说写法的委婉含蓄,曲折生动。

回顾词的内容,必然会总结到语言的轻盈去消解沉重之体验。先是意象和画面带来的直接美好体验:焚香消暑图、鸟雀呼晴图、风荷图、轻舟入梦图,都是轻快疏朗的画面,营造出恬淡雅致的意境。词人写景的角度也颇具匠心,由内及外,由近及远,心境也随着视线由室内向室外转移而不断变得开阔、舒畅。炼字的精巧是不能忘记的,一一、风、小、轻,都状出事物的轻盈灵动之美。“小”和“轻”不会给人以舟楫的沉重,反而觉得轻巧自在,又入朦胧虚幻的“梦”境,它们的轻盈便将整个官场的失意、羁旅漂泊的疲倦和对家乡的思念等情感的沉重感消解了大半,情感的抒发不是黯然神伤,而是语出淡然,从而营造出一种清新爽朗的意境美。语言的轻盈缓解了词人的思乡之情,抵御了现实的种种不如意,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沉重的苦难。

再思词的写法,前后呼应的荷花意象形成的结构灵巧、虚实交错、时空延展的神思巧妙,两个问句形成的句法和情感上的摇曳生姿都在反复加深我们对“轻”的体会。那么,周邦彦的“轻”仅仅是写法的“轻”吗?

况周颐《蕙风词话》赞叹清真词“至真之情,由心灵肺腑中流出,不妨说尽而愈无尽。”“性灵肺腑”这个评价从诗歌本身过渡到词人的个性精神等方面。

四、“以轻御重”,其文其人

据《宋史》记载,周邦彦“疏隽少检”,言其生活放浪,不守礼节。他早年“不为州里推重,博涉百家之书”。后因献赋获赏,在官场风云变幻中不愿结党,一生仕途坎坷,漂泊辗转之际,病逝他乡。他有过因一篇《汴都赋》而被超擢的恩荣,也有宦海浮沉客居京师无所作为的落寞。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道尽了漂泊之苦,稼轩一句“可怜白发生”使多少壮志难酬之人落泪。而独有周邦彦,尽管此时他仕途并不如意,但却没有失意文人惯有的怨天尤人之意,也没有刻意迎合之风,倒是多了几分旷达和洒脱。虽希冀求取功名,仕途顺遂,然而恬淡疏懒的个性,让他并不热心官场,所谓的妙解音律,流连烟花巷陌,都成为他超越现实失意的一种方式。

从更深层面讲,在北宋儒家思想盛行之际,文人都纷纷选择遵从儒家思想,写正道文学,风格凝练又充满思辨哲学之风的诗文,正是大道之光。而他却依然能够坚持创作不登大雅之堂的诗余,有意识地去创新词地体制,坚持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无论是富艳精工的长调,还是清新雅致的小令,都透漏出他遵从本心、坚持自我的人生选择。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中对周邦彦为人的风骨极为称道:“盖文人脱略,于权势无所趋避。”这时候,我们再回看上片所写之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风中疏荷挺立的那份“清圆”也是作者人格的一种象征,尽管仕途失意,却不迎合、不哀怨,仍然坚守自己的风格。

周邦彦恬淡潇洒的人生观,如词中那在水面清新圆润的荷,自由自在绽放在词作的艺术天地。从这首词中我们能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周邦彦,见识到一种超越现实矛盾,恬淡高远的情怀和追求。

羁旅漂泊、世态炎凉、官场复杂,多么沉重伤感啊!看似和前面说到的鸟雀欢语、风荷出水、五月渔郎、梦入芙蓉浦相矛盾。然而正是和谐中的不和谐,正是清新、轻盈中的伤感、沉重,才让和谐美好的意义得以凸显。正是因为沉痛,因为苦难的分量,才让抵御苦难的心灵、超越苦难的精神得以升华。

“以轻御重”不仅仅是作者诗词创作的匠心独运,更是从其性灵中生发出来的,它是一种高标淡远的人格追求,是一种不为外物所扰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超越现实、追求个体身心自由的人性本真。王国维说周邦彦乃“词中老杜”,此言绝非过誉。

五、性灵之美,跨越古今

其实,“以轻御重”这份诗心和这种性灵之美不分古今。徐志摩脍炙人口的名篇《再别康桥》,轻盈的云彩淡化了当时诗人所遭遇的沉重现实和再次告别康桥的浓厚离愁。徐志摩终其一生都在“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都在寻找“爱、美与自由”。诗如其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远离世俗羁绊的性灵之歌!

再如郑愁予的《错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纷飞的柳絮、开落的莲花、青石街道,三月的小城如此美好,“达达的马蹄声”从思妇的心上踏过,等待归人的心怀又一次被扣响,然而这份无尽的等待之苦和强烈的思念都融化在思妇想象中“达达的”马蹄声里,想象再次超越了现实的沉重。郑愁予这位浪子诗人,性灵中的洒脱显现无遗!

当代诗人张枣在重庆时曾写下名篇《镜中》,“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直至“落满了南山”。飞舞的梅花片片坠落的轻盈之姿化解了一生中悔恨、遗憾之事的沉重感。

诗歌以其“轻”利利落落地抽去了语言和现实的沉重感。诗心的轻盈,诗人性灵的清雅,让他们脱离现实的负累、身心的沉重,飞升入另一个世界,另一层次去感受,从而抵御心灵的沉重,超越现实的苦难,并且找到可以改变现实面貌的精神力量。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变动的岁月中,永远葆有一份“以轻御重”的情怀和追求,愿我们性灵其人,诗心永驻!

参考文献:

[1]罗大经. 鹤林玉露[M]. 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王国维. 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汪旦旦)

*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新探”(课题批准号:2020-04-459)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苏幕遮周邦彦
苏幕遮·怀南宋词人有感
扬子江(2023年6期)2023-11-11 15:59:16
词中老杜周邦彦 (二)
作文中学版(2023年2期)2023-03-21 08:45:10
苏幕遮·怀南宋词人有感
扬子江诗刊(2023年6期)2023-02-18 09:25:19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作文中学版(2023年1期)2023-02-01 05:56:52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苏幕遮·端午节(新韵)(外一首)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4:12
苏幕遮·燎沉香
飞魔幻A(2019年7期)2019-10-31 02:05:11
苏幕遮·蒲公英
宋徽宗吃醋
南都周刊(2017年15期)2017-08-11 07:03:46
周邦彦,一手好词给了歌伎
环球人物(2014年21期)2014-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