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山
【关键词】 古诗文;吟哦讽诵;钥匙;桥梁;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62—01
古诗文最有效的诵读方法就是“吟哦讽诵”。“吟哦讽诵”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
为了使学生逐步提高诵读古诗文的能力,笔者就吟哦讽诵法进行了尝试性教学,现具体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与同行共勉。
一、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是引领学生开启吟哦讽诵的钥匙
我常常给学生指导吟哦讽诵,让学生明白读诗就是吟(唱)诗,要想吟诵出诗韵,就要读准平仄,找准节奏,读出语气。我在指导朗读《天净沙·秋思》时,先让学生用“/”划出节奏,然后听我读,之后师生一起读,读后又让学生跟我的2/4手拍唱:“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集体唱完三遍后,我趁势让学生比赛读,这时整个教室沸腾了,人人争先恐后,站起来举手要表现自己:“老师,我来读……”比赛中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天涯游子那淡淡的哀愁中,一幅秋郊夕照图也映入学生的脑海里。
诗人是“情动而辞发”,而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为此,老师自己先要融入诗人的情感中,用诗人的喜怒哀乐,把古诗的情感用语言、表情、手势、眼神、姿态表演出来。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共鸣,学生会自然地模仿老师,通过动情地吟诵,融入古诗文的情感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皆忘的境界。
二、营造古诗文的特定意境,是架起学生吟哦讽诵的桥梁
特定意境的营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所诵读作品的氛围,起到连接作者心灵与学生心灵的作用。身临其境,学生才能在吟哦讽诵中走进作品、走入作者的内心。
一首古诗就是一首歌一幅画。用歌用画引导学生进入诗意的环境之中,往往能让学生亲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情和景。比如我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古诗时,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鸟鸣、雨声、溪流、泉涌等声音,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春意盎然,使学生穿越时空,到达唐朝钱塘湖的早春,沉浸在鸟语花香的春色之中。然后在古乐《高山流水》伴奏下,吟哦讽诵着这首古诗,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古诗的情景内容。琴乐中,我让学生了解到这首古诗的特定环境、作者心情和诗中情景。琴乐中,学生也用心灵品味和感受古诗的声色之美。学生始终处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就是歌”“歌就是诗”的氛围中。
三、丰富的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吟哦讽诵的兴趣
一篇诗文同时也是一幅优美的画卷,极具形象性。教学时应整体把握,朗读吟诵,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无限的想象,引导学生入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闻其声,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
诵读《与朱元思书》,可让学生想象自己跟随吴均一起从容出游欣赏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江流缓慢處流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石头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流势湍急处,似箭飞、像马奔那样势不可挡,使人惊心动魄。山呢,又是怎样的奇特?富春江两岸的高山生长着苍翠的树木,寒意袭人。崇山峻岭之处传来的潺潺泉声、蝉声、鸟鸣声,简直就是一支大自然的和谐欢歌,学生在想象中很快进入了意境。然后在教师的吟诵激励下,有激情地吟诵起来,在吟诵中得到了美的享受与情感的满足。
四、把握感情基调是学生吟哦讽诵的关键所在
一般地说,古诗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或慷慨激昂等等。要使吟哦讽诵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学习岑参的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配上古曲《阳关三叠》,以低沉缓慢的声调吟诵,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边塞漫天风雪、瀚海冰封、万里愁云、路转峰回的景象,这些冷色的画面加上边地的器乐声,足以让人感受到诗人送别友人归京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基调。古诗文有时也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如吟诵文天祥《过零丁洋》时,就发现前两联感情沉郁悲壮,后两联感情慷慨激昂,诗情起伏跌宕,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通过对大量古诗词的吟哦讽诵,我们还可以归纳出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陆游的悲壮爱国等等。只有让学生把握了古诗文的感情基调,“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才能真正吟出古诗文的气韵美和情感美。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