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向东,王 芳,向 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华武术的发展也一直备受国内外人士的关注。作为我国特有的一项体育项目,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多年来中华武术一直停留在奥林匹克领域里,却迟迟不能进入奥运会,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其进行反思。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唯有创新才能找到更好的出路,对于武术它的发展就体现出了创新的必要性。而武术的技击价值在小说、戏剧、电影、网络游戏以及Cosplay中都体现出来,对武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了解武术传播载体的演变史有助于从中得到启发,以便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并弘扬武术文化。
中华武术,历史源远流长,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其技击价值是武术总体价值的外在表现之一。对于武术技击的价值,则各抒己见。根据文献将武术技击价值定义为:以具有攻防含义的动作所内涵或外显的对于主体攻击或战胜对手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取向[1]。武术的技击价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竞争和拼搏意识,另一方面是技击术。竞争和拼搏意识主要是指人们的取胜心理,这不仅满足竞技体育的要求,也满足了人们的好胜心;技击术主要是指实战武艺,它是武术技术、方法的提炼,是格斗经验的总结,来源于实践。在现实社会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一些人迫切的想寻求一种自我防卫的有效手段,而武术的技击性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它可以使人们防身制敌、匡扶正义。同时,技击练习还能激发人们习武的积极性,增强格斗意识。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处处存在着竞争和挑战,学习武术可以增强人们的竞争意识和战胜困难的意志,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种,它通常描述“侠”利用“武”进行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等事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幻化,也是中国现实武术的升华。中国传统武术以这种武侠精神为思想内核,因此,武侠小说对弘扬这种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1.1 小说对武术发展的作用
武侠小说起源于唐代,那时的代表作是《昆仑奴》、《聂隐娘》等[2],“武”在这些作品中均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家的出现更是将我国武侠小说推到了颠峰,武侠小说的概念才正式被提出。而概念中的重点就是“侠”,这也是我国历来的侠义精神。替天行道、匡扶正义则是其通常表现出来的侠义形式。武侠小说是在武术的基础上半真实地进行的一种侠义描述,小说中往往通过侧面描写刻画出一个武功高强的英雄人物来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其中传达的正是充满正义感、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武术精神。随着科技的发展,武侠小说越来越多地被搬到了大屏幕,但“武”的形式和“打”的根本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书籍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组成,武侠小说也因此成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主要选择,成为武术传播的主要途径,对武术的国际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武侠小说往往将武术神话,如刀枪不入、飞檐走壁、百毒不侵之类,使得普通读者不能正确了解武术的真相,但作者的想象力和小说展现出来的娱乐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2.1.2 武术对小说的影响
在武术运动中,人们往往将自己的主观意念和价值取向加入其中,使得武术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侠小说充分利用武术做文章,造成一种充满想象和形象生动的真实感,故武术是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纽带。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器械的运用根据其结构特点也展现出多样性。俗语云:“锤斧棍者,不可力敌”。武侠小说家就根据这一特点将人物性格寓以其中,刻画出惟妙惟肖的形象人物。如《水浒传》中作者就把“劈碎华山”的金蘸斧和“密嵌铜钉”的狼牙棒分别交给急先锋索超和性格急躁“声若雷霆”的霹雳火秦明[3],真是物如其主。
武术与戏剧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武术动作与戏剧表演动作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互相从对方中汲取养分,相互发展。武打电影或电视剧对武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电影中的武术操练和现实生活中的武术操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两者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2.2.1 武术与戏剧的相互作用
中国戏剧早在汉代时就已出现,那时武术就已经成为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汉代的“角抵戏”在《东海黄公》中记载有两人相互角抵、相扑等武打表现形式[4]。三国时在宫廷戏中也出现过武打场面,如《三国志.许慈传》记载蜀国许慈与胡潜二人不和,刘备讽刺二人互相斗争的情景:“初以辞义相难,终以刀杖相屈”。这种出现刀、杖对打的情节,即为武术与戏剧融合的表现。南北朝时期的剧目如《兰陵王》,即著名的《带面》戏,在《乐府杂录》中记载:“戏有带面,始自北齐”且“戏者衣紫,腰金(刀),持鞭也”。由此可知这出戏有许多战斗场面,以主角的刀术表演为主要戏剧内容。以上这些都充分表明武术与戏剧就好像同源之水、同本之木,是不可分割的。把“戏”、“剧”二字做一拆分,可见它们都是来自与“戈”、“刀”字,故可以看出“戏、剧”与“武”三字造字之时就与战争、决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武术格斗向艺术化转变的过程。
2.2.2 戏剧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戏剧中的“四功五法”中的四功(唱、念、做、打)与武术中的“八法”(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对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戏剧中的“做、打”与武术中的“功”,就有着紧密联系。其中戏剧中“做”所包含的“卧鱼”观花和“鹞子翻身”以及“衔环”等高难度动作,在传统武术劈挂拳的“鹞子穿林”中也有一招就叫“鹞子翻身”;除此之外,戏剧表演中的“打”通常是指“武打”,这些都是武术基本功的内容。因此,戏剧动作对武术动作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2.2.3 电影与武术的相互关系
武术电影通常以影视武打片的形式出现,以丰富的影视语言做铺垫,形成良好的视听效果。通过穿插一些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等事迹,巧妙地运用武术中的虚实对打,充分地展现出武术的攻防技击性和人体形体艺术之美。武术电影作为中国叙事电影特有的一种类型,向人们呈现出一个超越现实、充满思想主义色彩的世界。在电影里既有“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又有“荡气回肠”的悲歌。但“武”和“打”却是万变不离其宗。影视电影从武术中汲取动作素材,充实自身的内容。武术又从影视武打片中借鉴某些手法及发扬精神,并将其融入自身的体系中。比如影视武打片多以两人或多人的打斗来体现武术,有助于人们在武术对练中得到启发。人们将武术套路的美观性和武打的真实性运用于影视武打片中,不仅使武术影视片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也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武术,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影视武打片的发展,带动武术文化大规模、多方位地向着娱乐领域传播,这标志着武术的娱乐性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峰。影视武打片不仅是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也是连接古今文化的纽带。
2.2.4 武术对电影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武打片离不开武术的发展。武术催生了影视武打片,并处处在影视武打片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滋润的作用。中华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强健生命力与审美意象相结合的传统体育项目,一直被人们当做一种美学现象来看待。在武术影视片中展现出博大精深的少林武艺和通天彻地的武当剑法的双峰对峙,简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审美意象的标准。影视武打片中巧妙地运用武术、气功、技巧等技术动作,以绝美的姿势发挥出精确有力的效力,将武术的攻防技击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周润发主演的《卧虎藏龙》在竹梢戏中,作为武当派的周润发有一个点章子怡的眉心的动作,这是道家授徒仪式的“点玄关”或称“开窍”[5]。无论是从影视打斗的一招一式、一刀一剑、明枪暗箭还是武打片中的格斗的哲学背景、伦理道理、军事、医学、宗教,都受到了武术的指导。故武术对影视武打片的产生的作用不可小觑。
网络游戏承载着武术文化,充分展现了武术文化的魅力和武术的技击价值,深得玩家的欢迎,是武术通向世界的一座桥梁。网络游戏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虽能使玩家身心愉悦,但其将武术虚拟化,使得很多人不能通过游戏真正了解武术的真面目。所以,网络游戏与武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2.3.1 网络游戏与武术相互作用
武侠游戏的制作者利用电脑技术将武术的技击动作和文化背景在网络游戏中充分展现出来[6]。虽形式单一,却使玩家在游戏中得到享受,也使更多的人了解武术、认识武术、喜爱武术并参与到武术运动当中。此外,在网络武侠游戏中添加了武术的精神和技术元素,不仅使游戏更具吸引力,也更进一步丰富了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承载着几千年的武术文化,网络游戏制作者就利用这一特点将游戏多样化,深得玩家欢迎。但游戏中出现的现实武术中所没有的门派和暴力、血腥、低俗的画面,导致人们对武术的认知产生了偏差。尽管如此,人们通过游戏也了解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习俗、生活。网络游戏对武术的发展起着极大地推动作用,是武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3.2 武术对网络游戏的影响
武术是网络游戏发生和发展的前提。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拳种流派,这些流派为武侠游戏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成为我国武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术的技击性对网络游戏产生了极大地影响。游戏制作者利用武术中打斗的形式将武术虚拟化,不仅满足玩家的取胜心理,也推动了游戏的发展。与此同时,武术赋予了武侠游戏的精神和技术元素,充分展现了武术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游戏的娱乐价值,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现代的cosplay活动中,coser们主要以简单武术打斗动作、表情来展示形象,并结合动漫以及动漫游戏情节,对故事情节、打斗场面进行创编。据资料显示,武术与Cosplay的参与者在年龄上显得都有极端,武术偏向于年龄过大,Cosplay偏向于年龄过小[7]。将Cosplay与武术相结合,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武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武术练习者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状况。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变为现实成为可能。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Cosplay新产品出现。将武术与Cosplay相结合,这对中华武术来说是一次机遇,将会对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使中华武术不再受到时间、地域、年龄和种类的限制,让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中华武术,发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把中华武术变成全民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更好地发挥出武术健身养生和提高道德修养功效,使之走出中国,向全世界推广。
当今社会,受外来文化的不断传入的影响,从过去武术武侠小说、影视作品,发展到今天的功夫网游,以及身边常见的Cosplay,这正是中华武术发展与传播过程中一种蜕变的表现。今天,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加强与多种传播媒介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新的方式宣传武术的核心价值,倡导武术的健身养生功能以及教化育人的目的。
[1]刘红波,韩美佳.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技击价值消退的分析[J].武术科学,2010(7).
[2]司红玉,宋庆红.传统武术对武侠小说、武打片的积极影响[J].武术科学,2005(2).
[3]樊庆彦.论明清小说与传统武术的互动关系[J].济宁学院学报,2012(1).
[4]李 珍.传统武术动作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之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27).
[5]肖洪艳,辛治国,刘 科.辩证看待武侠小说、影视作品在武术传播过程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
[6]苑亚光.武术文化在武侠游戏中的渗透与发展[D].开封:河南大学,2013.
[7]朱 东.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武术动漫的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