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

2015-03-27 22:25:04
关键词:职业生涯高校教师高原

刘 玉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

刘 玉

(湖南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是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中期或者某一阶段出现的职业渠道越来越窄、发展机会越来越少的一种困境。研究首先对职业生涯的高原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高校教师的职业高原结构组成,以及职业高原现象所产生的影响。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职业高原结构

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中出现的, 由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1]国外的一些文献,从概念、结构、分类、应对策略等方面对职业高原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是针对企业组织里的员工进行的分析,对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的研究十分缺乏,这种状况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并没有实际性的推动。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结构的组成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对于促进高校教师的自我发展和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职业高原结构的理论分析

20世纪70年代,国外一些学者就开始了职业高原的结构问题研究。最初是以一个维度的客观指标研究,包括纵向或横向两个方向:一是从纵向的角度,也就是从个人职位等级发展方向为出发点,认为职业高原是个体获得晋升几率很小的一种状态,且这只是其职业生涯中的某一个阶段;Feldman和Weitz两人则从横向的视角对职业高原进行了界定,认为职业高原是个人在工作上进一步增加责任与挑战的可能性很低的一种状态。[2]

职业高原理论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主观知觉两维度研究。Chao则提出“员工个人认为自己达到了职业高原状态比组织所评价出来的职业高原更为重要”。[3]而Shon则认为,“主观知觉职业高原的概念,引入心理学视角,采用主观知觉测量的方法对职业高原进行测量”。[4]在引入心理学视角之后,职业高原的结构维度理论得以提出。Milliman提出职业高原“由层级和工作内容两个高原维度构成”[5],而Nachbagauer 和 Rield认为,职业高原“包括主观结构、客观结构和工作内容的三个高原维度”。[6]

Joseph更是拓展了职业高原理论维度,即职业高原拓展为结构、内容、个人选择和工作技能四个维度,并将个人的愿望和工作能力欠缺纳入到职业高原的内涵当中。[7]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职业高原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中职业发展纵向和横向通道的障碍,也包含个体和组织对职业高原的认知,而在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相对于企业组织结构来说,纵向和横向的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窄小,因此出现职业高原的现象很普遍。

二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的结构分析

如前所述,Joseph的四维度理论将职业高原分为结构、内容、个人选择和工作技能等四个维度。本研究将根据Joseph的四维度理论,分析职业高原结构是如何表现在高校教师这一群体中的。

(一)结构高原

学者陈剑在对国外职业高原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结构高原是发生在组织水平之上,由于组织结构设置的不合理致使员工职业发展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不受员工个人的控制”。[8]毫无疑问,组织机构是组织活动的存在形式,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不同高校的组织结构设置有所不同,但是总体来讲都涉及到四大类:一类是教学单位,包括各种教学院系比如机械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外语学院等;第二类是管理机构,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而设立的比如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人事处等;第三类是群团组织,比如工会、团委等;第四类包括教辅机构包括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等。

高校一线教师一般都是属于第一类,即某一个教学单位从事教学工作,在教师岗位上职业生涯通道上大部分都是单向的,教师在本专业的教学岗位上完成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然后在教师的职称发展通道上完成从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的申请。不过,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定,高校对各级职称的人数比例有着严格的规定,再加上我国不同层次高校之间以及同一高校不同院系之间存在着实际差异,造成不同层次高校之间以及同一高校不同院系之间的教师职称结构和比例也存在着差异。受到各级职称人数比例的限制,高校教师在申请高一级职称的时候,即便是学历、教学、科研等各项条件都达到甚至超过职称评审的标准,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职称晋升。这难免会挫伤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产生迷茫感甚或颓废,从而比较容易进入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状态。当然也有小部分教师通过各种关系或途径转向其他三类机构中,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由此可见,高校组织结构的设置是导致高校教师职业高原的产生的一种类型。

(二)内容高原

“当员工掌握与其工作相关的所有技能和信息之后,却难以有进一步发展知识与技能的机遇,并出现一种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停滞状态,这一停滞状态也称内容高原”。[8]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内容高原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等职业能力的变化,这些职业能力的变化不是线性的直线,而是一条波形曲线。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职业能力提高很快,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高原现象。在职业高原阶段,如果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很难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一旦他们突破高原阶段的停滞影响,职业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内容高原特别容易出现在高校教师身上,处于这个阶段的高校教师觉得工作没有动力、没有上进心,每天教学上课日复一日一成不变,职业生涯发展很有可能陷入高原状态。

(三)个人选择高原

“个人选择高原指的是因个体主观意志而造成工作和生活中的暂时静止,并导致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的停滞”。[8]在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就经常出现因教师自身的态度而出现的个人选择高原。虽然教师有能力在工作中获得更高的成就,但他们却因多种原因而不愿去承担应有的或更多的工作职责,不愿去接受新的挑战而主动选择逃避或职业停止,从而造成职业高原中的个人选择高原。这种职业高原的产生根源于高校教师自我认知态度。

处于象牙塔中的高校教师一般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工作方式、性质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与高校之外的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也相应地使高校教师可能形成这一群体所特有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心理需求。在高校教师的教学职业生涯中,相对来说具有较多的自由和自主权,但由于在职称晋升上的不顺利可能会导致这一职业通道降低了对高校教师吸引力。在职称通道不顺利的局面下,进而造成部分高校教师和对自身的职业道路重新作出规划和设计,并形成不愿承担应有的工作职责或不愿为所在高校做更大贡献的主观意志。这样就会出现一些高校教师宁可职业生涯停滞不前,也不愿为了晋升而担负巨大压力。这些高校教师价值观并不是追求事业的成功,而是缺乏了追求事业成功的成就动机而选择了职业高原。

(四)工作技能高原

“工作技能高原指的是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限制出现职业生涯的停滞”。[8]如果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就能够较好的处理在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反之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差,那么就会很难适应高校教师的工作,也就比较容易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状态。高校教师的工作技能包括教学、科研、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加上不现实的职业期望和对自己不能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及缺乏参加教学、科研活动的机会,难以获得社会、同事支持,这就很可能造成他们对工作的投入与得到的结果并不匹配,从而导致职业高原的产生。

三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所产生的影响

高校教师职业高原造成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高校教师自身发展的影响;二是对高校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处于职业高原状态中的高校教师,他们的职业生涯一般处于停顿或倒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部分高校教师的教学是机械和重复的,使得教学活动极其单调并呈现为程序化。这种状态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成果会造成不良影响,抑制教师的进一步发展,还会降低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以及高校对教师业绩考核的评分,给教师个人造成巨大压力,并使高校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惑、缺乏信心。

另一方面,处于职业高原状态中的高校教师,对自身的责任权利义务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认识,导致教师职业角色模糊问题的出现,并使高校教师形成职业倦怠。这样,不仅会造成高校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还会降低自身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形成对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发展的阻碍。处于职业高原状态的教师通常还会通过跳槽来解决职业高原这一问题,从而造成高校人才的流失,并对高校的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处于职业高原状态的教师缺乏工作动力、上进心和创新意识,这将使得高校的发展缺乏创新和活力,并导致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下降。

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职业高原对教师本身和学校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1] 寇冬泉,张大均.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J].中国教育学刊,2006(4):72-75.

[2] FELDMAN D.C.,WEITZ B. A. Career plateaus in the sales force: understanding and removing blockages to employee growth[J].Journal of Personal Selling & Sales Management, 1988, 8(3):23-32.

[3] CHAO G. T.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reer plateau: A comparative analysis[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0(16):181-193.

[4] SHON M. Job satisfaction, perceived career plateau, and the perception of promotability: a correlational study in television media [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Minneapolis:Walden University,2010:26.

[5] MILLIMAN J .Consequences and moderators of career plateau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tion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Las Vegas, 1992.

[6] NACHBAGAUER A G M & RIELD G .Effects of concepts of career plateaus on performance, work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 2002,23(8):716-733.

[7] JOSEPH J. An exploratory look at the plateaus in construct[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96,130 (3):237-244.

[8] 陈 剑. 西方职业高原现象研究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26.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career plateau;career plateau structure

shale gas;pricing;influence factor;AHP

Research on Teachers’ Career Plateau Structure and Its Effect

LIU Yu

(School of Management,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411104,China)

University teacher career plateau is a predica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n the medium career development or a phase of career channel that is getting narrower,and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s becoming less.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career plateau,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ucture of career plateau of college teachers further,and the results of such a phenomenon.

2014-05-13

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2C0624)。

刘 玉(1975- ),女,湖南湘潭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人力资源管理。

C962

A

1671-1181(2015)01-0031-03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高校教师高原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及实施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幼儿师范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初步探索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