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2015-04-13 05:26周鸣争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卓越工程师

强 俊,汪 军,周鸣争

(安徽工程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强 俊,汪 军,周鸣争

(安徽工程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为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开展,提高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质量,一系列针对卓越工程师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必不可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订、生源质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质量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可以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进行。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质量保障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旨在促进高等工程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示范作用。[1]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深入推进,各高校都大力推广卓越工程师计划。2011年,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安徽省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成为该校首批试点专业。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根据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有着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支持,教育教学体系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是学校的优势专业,在IT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安徽省内计算机与信息行业领域也有着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如何保障 “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保证“卓越计划”可以取得预期目标和效果,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十分重要。学校在学生生源、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和扶持政策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卓越计划”可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标准

(一)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定位是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根据办学定位、行业背景,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出发,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实际的、最适合的人才培养定位,同时,通过相应的人才培养标准来体现。人才培养标准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涵盖安徽工程大学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本要求。

(二)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标准的实施方案。[2]根据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诚信实干、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树立“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生发展观。

整个培养方案的设计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促进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地选择知识体系,结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核心课程为重点,进行课程重组与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意课程衔接,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卓越班尤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力求四年中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不断线,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同时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置“3+0.5+0.5”的培养模式,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 “三个课堂(课内、课外、校外)一体化”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在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见图1)[3]。

二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卓越工程师计划”能否顺利开展,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活动必不可少。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需贯穿整个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并指导各项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在运行过程中,生源质量管理、师资队伍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和实施,都为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生源质量管理

学校从2012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新生都参加“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学习。但是随着卓越计划的开展,卓越班的优势逐渐显现,在高考招生过程中,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优秀考生将越来越多,逐步提高了卓越班的生源质量;学生入学后一年可以转专业,学校也可选择数理基础好、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技活动或工程实践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进入卓越班。[4]随着办学优势的逐渐显现,2014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率先进入学校一本招生行列。随着优质生源的进入,将更好地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

(二)师资队伍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卓越工程师计划”要取得成功,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培养卓越人才的优秀工科教师队伍。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2人。 教师队伍中有1人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被评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多人被评为安徽省教坛新秀。其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学院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班专门配备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专业教师一名,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与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各方面的引导和管理。

(三)课程教学质量保障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校内外教学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改进课程体系设置。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顺应IT产业的发展,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课程群的形式(见图2),进一步完善加强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并不断完善软硬件结合技术。在此基础之上,从以往过于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实验、课程设计的要求,把课堂教学与其相关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完善课程实训模式。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构建出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立“兴趣、理解、应用、创新”等阶段性目标,按照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暑期工程实践、专业生产实习、大学生科研立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流程,设立了由这些环节组成的软硬件开发能力培养实践体系。

根据内容体系的目的和要求,设计了实验项目、设计选题及大学生科研课题等。在课程实验设计中,也根据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程序设计类基础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克服编程恐惧,通过模仿编程、自主设计单一结构程序,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根据3种不同的目标,编写实验大纲、设计实验项目,设计与综合型实验所占比例在60%以上。在后续的课程设计、大学生科研项目、暑期工程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课程要求及实际应用需要,设计众多不同类型的选题,重在培养学生在软硬开发方面的综合能力。

图2 计算机专业课程群

同时,在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过程中,也对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通识教育课程。在学校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为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要求,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卓越班大学英语开展小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小班授课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口语水平,提高阅读量和写作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好。同时,学校也要求,卓越班CET-4的通过率在大一结束时要达到95%,CET-6的通过率最后要达到85%。大学物理、思政课等通识教育环节都做了相应的修改,增加了课外学习和实践的课时。

(2)专业课程。根据教育部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课程设置,制定了培养方案,实施“3+0.5+0.5”培养模式,其中前3年主要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和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第4年在企业进行系统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和毕业设计。在校内学习阶段通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训课程的设置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企业学习阶段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和软硬件项目实训使得学生能够直接适用企业的需求。

2.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能力培养,加强学生课外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进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指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参加各类全省和全国性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当前高校对本科教育的普遍要求是提高素质,注重能力培养,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全面贯彻这一思想,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分析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强化实验、实习、设计、制作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课外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和各类工程实践活动。

3.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平台。进一步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以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与考核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4]在培养过程中让学生熟悉、掌握本行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能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行业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现状,在专业技能和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工程创新能力强,受用人单位和社会青睐的卓越工程人才。

(四)学校的政策制保障

学校各级各部门加大对卓越计划的支持力度,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进一步开展二级管理,全面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的培养计划,使这项改革真正有益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真正有益于学生,真正有益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1.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采取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和辅导员助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到专业指导、学习解惑答疑全方位的管理。

2.教学管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管理工作,突出实践教学在工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除了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将第二课堂、学生创新实验室、暑期实践课题形成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并形成长效机制。

形成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机制。邀请企业直接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重点负责企业实习阶段的课程设置、教学制订等,同时包括企业指导教师的确定、教学管理和成绩考核。创造良好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在企业实习阶段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5]

3.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通过制定有效的人事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同时加大对高级工程人才的引进力度或是以企业兼职教师的身份授课,指导学生工程实践、毕业设计,尽快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4.经费投入。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安徽省每年下拨项目经费,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同时该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教学团队,这些项目的经费都主要用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这些经费的投入,能很好地保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顺利开展。

三 结 语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工程,关系到高校未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大计。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是“卓越计划”参与高校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的标志,是“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1]为切实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安徽工程大学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生源质量、师资队伍、课程教学质量、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保障“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顺利进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以来,卓越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学科竞赛人数多,获奖等级和次数也明显高于其他专业班级。

[1] 朱永江.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11(6):27-29.

[2] 林 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23-39.

[3] 强 俊,周鸣争,汪 军.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1):100-102.

[4] 陈智勇,钟艳如,董荣胜,文益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5):14-18.

[5] 曾永卫.“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证研究——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24(1):97-100.

Research on Education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Outstanding Engine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QIANG Jun,WANG Jun,ZHOU Ming-zheng

(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ina)

In order to have a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outstanding engineers,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he quality are essential.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training standard,students quality,teaching staff,curriculum quality and policy guarantee.These measures can support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Outstanding Engineers plan”.

outstanding engineers;personnel training;education quality;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2014-10-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省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皖教高[2011]5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2010198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安徽省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2zy139);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867);安徽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1)。

强 俊(1981-),女,安徽芜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工作。

G642.0

A

1671-1181(2015)01-0114-04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卓越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Privacy Preserving Solution for the Asynchronous Localizat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青年工程师
探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跨越式发展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现代化运用
中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效教学方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