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秋,白林,朱扬宝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过程性考核的思考
王艳秋,白林,朱扬宝
(淮南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淮南232038)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种种弊端,与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不相符的,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过程性考核”是一种全新的考核模式,旨在通过营造全程紧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对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过程性考核,并分析了过程性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之间的区别以及过程性考核的作用,最后阐述了过程性考核机制的构建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经管类专业;课程考核;过程性考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转变,同时经管类专业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去,才能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才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课程考核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一环,也是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过程性考核模式侧重于过程性,强调全程紧张学习氛围。这种考核方式不仅符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促进课程目标更好地实现,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考核目的过于功利性,重结果、轻过程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验。但是,目前教学和考试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普遍认为,考试的最终目的在于是否能够及格、是否能够评奖学金、是否能够评优秀学生干部、是否能够帮助他们就业,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因此,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考前突击,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考试过程当中作弊。这种功利化的考试目的最终导致学生不是为了学而学,是为了考而学。这种考试目的过分强调结果,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对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二)考核内容过于局限,重理论、轻能力
目前,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普遍侧重于空洞的理论、抽象的模型,而忽视了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考核内容上,也较多地侧重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也是一味地背书或者是课堂笔记,学生也习惯性地被动接受这些理论知识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导致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能对课堂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三)考核方式过于单一,闭卷多、开卷少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在考试过程中都是采取闭卷考试,有一部分学校采取了教考分离的形式。所谓教考分离,就是在期末考试时请校外专家出卷,阅卷时进行集体阅卷,并且任课教师不能批改所带班级的试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任课教师对学生“手下留情”,降低考核标准、划定考核范围,甚至透露考题。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局限于闭卷考试,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也是根据标准化的参考答案进行阅卷。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考试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过程性考核的界定
过程性考核是一种针对高校,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的高校,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全新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平时松懈、期末紧张的教学状态,课堂教学方式粗糙,课堂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等问题,尝试“营造全程紧张教学过程”的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这种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的全过程控制,旨在通过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过程性考核方式与传统考核方式的区别
传统的考核方式向来以考试(主要是闭卷、笔试)作为主,并且考核方式单一、内容僵化、评分精量化,这严重阻碍了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管这种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公平性和客观性,但它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学生在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只知道机械化地死记硬背,很少对知识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过分注重分数,导致考试目的功利化,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可见这种考核制度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长期来看难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的人才。
而过程性考核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考核制度、考核方法以及考核内容等方面都别于传统的考核模式,不但注重教,更注重学,能有效发挥考核对教学的有效检测和评价功能,是一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考核制度。
1.以能力为核心
过程性考核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主要包括:(1)课堂参与程度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力;(2)作业完成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的能力;(3)实践教学完成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性考核是开放式考核
过程性考核在考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几个开放:(1)考核范围开放。考核时不限定统一试题、统一时间,而是在同一学习领域内给出多个任务供学生选择;(2)考核方式开放。主要坚持过程考核方式,在日常考核中有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考核、作业完成质量考核、实践活动完成质量考核等。在考核对象上,采取团队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3)考试标准开放。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在标准方面不拘于一个标准答案;(4)考核知识点与技能点全程开放。即对于考核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向学生全程开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了解到哪些部分内容是考核的范围,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重点。
3.过程性考核是形成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应避免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现象,坚持从始至终全过程进行考核,也就是考核时间的全程化。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从课堂学习的第一天开始直至期末考试结束,以学习项目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项目式、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一)有利于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目前,国内高校不论是研究型高校还是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几乎没有差别,难以体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必将会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和体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促进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有利于高校树立现代的考试观、教育观和人才观。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全程紧张教学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模式,可以更科学地、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
(二)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大部分都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开卷、口试、答辩的形式少;虽然在考核试题的设计上也本着知识点覆盖面广、灵活性较强、题型多样、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平时不学、考前突击、考后忘记,完全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从而扭曲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挫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但是过程性的考核方式,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考核的过程中既有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又有对技能、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让学生知道学习不是完全为了考试,而是知识和能力双方面的培养,这种方式相比较传统的考核方式来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
经管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大部分高校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考核上都始终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虽然一些高校也非常重视实训环节,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但是教师的考核重心并没有真正转移,仍然还是以理论为导向,学生的课外实训充其量也只是交一份实训报告,并没有实质性的考核,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众所周知,经管类专业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只有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过程性考核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的,考核环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也跟实践紧密结合,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衔接。
(四)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工作的测试和评价,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课程考核,能够掌握到有效信息,从而对教和学的效果进行有效的质量评价和检测。因此课堂考核的作用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过程性考核方式是对教和学两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核,不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价,同时还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掌握教师的教学状况,同时还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从而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N+2”考核方式。其中,“N”是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2”包括两个“1”,其中一个“1”是期末考试,另一个“1”是课堂笔记。
关于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N”的具体方式有:平时作业;章节测验或期中考试;平时提问、讨论课发言、必要的教学面试;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科研报告(小论文);读书笔记心得(由老师指定方向或书目);第二课堂小组分组讨论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N的次数,不宜过少或者过多。如果次数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太大,教师的负担也过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如果次数太少则又难以反映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
由于经管类专业课程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所以在具体的评价环节设计上可根据课程的性质灵活确定。比如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侧重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读书报告、读书笔记、小作业、期末开卷考核的课程考核模式;而专业必修课则主要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科研报告(小论文)、小试验、市场调查报告、口试、期末考核的模式。
另外,对于该类考核要有明确任务和要求,要有相关过程记录和对学生情况文字评价。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符合教学要求、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材料丰富、内容可靠、分析充分、创新运用知识、问题解决方案可行、团队协助和完成时间等(详情见附录:第二课堂小组分组讨论学习评价表)。
关于过程性考核成绩的计算办法。在总成绩中,N的权重为0.4,期末考试为0.5,课堂笔记为0.1。对于课堂笔记,任课老师分期中、期末两次收缴检查进行评分,综合形成“课堂笔记”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则由任课老师申请、教研室决定,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总之,“N+2”的考核模式是一种灵活性非常强的考核方式,考核次数和考核方式可以根据课程及专业的性质进行适当地调节,学生成绩的评定也要结合全过程中的多元化的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
总之,过程性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参与到其中。而要保证过程性考核机制的顺利运行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科学认识考核目的
过程性考核应避免应试教育和应试学习的不良倾向,尤其是要避免考核成绩与奖学金、评优等挂钩,避免功利化的学习目的。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考核的目的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检验和总结,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是为了更好地全面了解学生在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第二课堂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考核的诊断功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高校教学考核过程中的主体,过程性考核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领导以及教学管理人员要提供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多参加课程培训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深入到社会和企业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提高教学工作水平。
(三)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地结合起来
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仅通过第一课堂的理论学习就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定性的评价这一做法是不科学的。要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的结合起来,第一课堂主要侧重于“知”,也就是基本理论知识,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期末考试进行考核;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主要侧重于“行”,也就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此进行考核。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把第一课堂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二要注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三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渗透新的知识应用理念,逐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组建过程性考核评定小组,及时对过程性考核的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在过程性考核的过程中,可以组建评定小组,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从而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评定小组可以由课程组组长、任课教师、相关专业教师、社会界人士和学生代表所构成,可以通过面谈、网络沟通平台等方式对过程性考核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及时掌握,使过程性考核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对于考核效果好的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奖励,以刺激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主动性。
Reform and innovation on them ode of course assessm ent of econom ics and m anagem entm ajors
W ANG Yanqiu,BAI Lin,ZHU Yangbao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e course assessment has all sorts of disadvantages.It isn't consistent w ith talents of the"app lication type"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and isn't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is a new assessment model,aims to arouse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by building the entire nervous atmosphere of teaching.Based on analyzing assessment situation of Econom 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and the traditional exam ination mode and effect of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Finally,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problems to be carefu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majors;the course assessment;the process of evaluation
G642.47
A
1009-9530(2015)04-0128-04
2014-09-24
王艳秋(1979-),女,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等。白林(1954-),女,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市场经济理论等。朱扬宝(1969-),男,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