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洁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230036)
从《寂静的春天》看诗性思维在科技时代的价值
金洁
(安徽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230036)
《寂静的春天》一书所关注的滥用化学杀虫剂问题奠定了该书在现代环境保护运动中的“肇始”地位,但是该书能成为生态文学著作的经典还要归因于该书优美和闪耀着诗性智慧光辉的语言。除了极高的科普价值之外,该书亦启发我们在唯理性思维至上的科技时代重新认识一度被视为“低级”和“落后”的诗性思维、赋予诗性思维在科学研究领域应有的价值,并最终在诗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并举中应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建设人类美好的家园。
《寂静的春天》;诗性思维;科技时代;环境危机
科学和艺术可以二者合一吗?科学研究也可以诗意盎然吗?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Carson)女士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对上述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这本收获了无数赞誉、被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评为“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的环保科普读物充分地说明了科学和艺术并非一定要异径而走,科学研究中也可以闪耀着诗性思维与智慧的光辉,而科研论文亦可以取得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卡森将冰冷的研究数据转化成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其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卡森对环境危机的缜密调研和理性分析,又可以领略到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诗情诗意。正因如此,笔者认为该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揭开了全球范围内环保运动的序幕,更在于作者能够突破科学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囿限、以诗性思维重思科技时代人与环境的割裂与对峙,并提出建立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之上以“另一条路”为代表的环境危机解决之道。这样一种研究路径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一度被斥为“低级”和“落后”的诗性思维在科学研究领域的价值,摆脱工具理性的桎梏,获得诗意的、自在的生活。
上世纪40年代以DDT为代表的有机合成杀虫剂在美国问世。因其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而得到美国各级政府部门的大规模推广并很快取代传统的天然植物、矿物或无机化合物而成为防治农林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化学杀虫剂已俨然成了美国农业生产中的灵丹妙药。但是,凡事皆有两面。化学杀虫剂虽然可以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收成,但是滥用杀虫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触目惊心的。1958年,卡森收到一封来自马萨诸塞州的朋友奥尔加·哈金斯的信。信里哈金斯诉说道在飞机喷洒过杀虫剂之后她家后院饲养的鸟儿都死了。当时卡森正在考虑写一本人类与生态的书,于是她决定着手收集杀虫剂污染环境的证据。卡森用了四年的时间阅读相关研究报告、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并对滥用杀虫剂进行了长期效果调查。最终,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依据的基础上《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了。它一经出版就犹如在社会上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触发了美国全国范围内关于化学杀虫剂污染问题的旷日持久的大讨论。
卡森在书中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将人类制造的各种杀虫剂比作死神的灵丹妙药(elixirsofdeath)。从短期控制效果来看,这些化学杀虫剂不愧是杀死害虫、清除杂草的特效药,但是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来看,这些化学药品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土壤和植被,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更严重的后果是“现在每个人从未出生的胎儿期直到死亡,都必定要和危险的化学药品接触,这个想象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1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244,11页。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活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无限度的开发与索取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极度紧张,如森林资源缩量、土地沙化、温室效应、全球气候恶性变化和化学杀虫剂滥用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物种减少等诸多问题。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严峻而无情的,有些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对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采取对应的手段以遏制日趋严重的环境危机。
“现在我们正站在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上,其中一条的终点却有灾难等待着,这条路的另一条岔路,一条很少人走过的岔路——为我们提供最后唯一机会,让我们抱住我们的地球。”2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44页。这是卡森在本书最后一章“另一条路”中带给我们的希望。纵览全书,卡森始终没有放弃作为生物学家和一位有良知的作家的生态责任、生态理想和构建人类诗意生存的努力。本书揭露的一幕幕化学药剂污染环境的画面是触目惊心的,从第一章“明天的寓言”开始作者的笔触也基本是略带感伤与愤怒的,但是卡森对人类最终的命运并未完全放弃希望,这一点从最后一章可以得以证明。在最后一章里卡森就化学杀虫剂引起的环境危机提出了一种与科学理性思维背道而驰的解决办法——“生物控制法”。在卡森看来,对昆虫最有效的控制并非由人类完成,而是经由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非暴力的控制手段实现。这种手段的核心是一种将各种生命形式联系起来的天然平衡机制。这种机制通过调节昆虫赖以生存的食物的数量、昆虫之间的生存竞争、食物链上一级捕食性生物的存在乃至气候的变化来对昆虫的数量产生干预和限制。
卡森提出的 “另一条路”——“生物控制法”最鲜明的特征在于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核心的整体主义生态观。这种生态观以人类的生存为终极关怀,它既是诗性思维运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对科技时代唯科学理性思维至上的反抗。当失去了诗性思维平衡的理性思维造成了今日人与自然的割裂与对峙之时,人类的生存状况令人唏嘘不已。而诗性思维的再度泛起则使我们看到了摆脱科技蒙昧获得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诗意生活的希望。到底何谓诗性思维?诗性思维在理性思维过度泛滥的今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诗性思维与科学求真是否有内在的一致性呢?
(一)诗性思维的内涵与特质
诗性思维又叫诗性智慧。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就诗性思维进行详细论述的是维柯的 《新科学》一书。维柯所使用到的诗性智慧这一概念是对原始人类整体的思维认知方式的统称,在内涵上很接近法国人类文化学家列维·不留尔的原始思维。不管是诗性思维还是原始思维都仅仅是指在时间上和形态上具有初始含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与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理性思维方式相对立,不能简单将其视为一种“低级”、“落后”的思维方式。维柯在《新科学》中曾这样描述诗性思维:
“诗性智慧(思维),这种异教世界的最初的智慧,一开始就要用的玄学就不是现在学者们所用的那种理性的抽象的玄学,而是一种感觉到的想象出的玄学,像这些原始人所用的。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的能力,却浑身是旺盛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这种玄学就是他们的诗,诗就是他们生而就有的一种功能 (因为他们生而就有这些感官和想象力)。”3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61-162页。
维柯从未给过诗性思维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从上面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维柯所讲的诗性思维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诗性思维是人类最初的智慧,是原始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智慧,也是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我们的先民都是天生的诗人,用诗性文字来说话是他们的自然本性。第二,诗性思维是一种凭想象来创造的形象思维。原始人的诗性思维是与他们本身的身体、情欲、感觉力和想象力联系在一起的。原始人就是凭借这种诗性智慧来将主观感情投射到客观事物之上并以此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源于对世界的感知、擅长以己度物的诗性思维与擅长抽象和概括的理性思维产生时间有先后之别,各自有着独特的运作模式,但是很难说二者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一切人类的智慧本身都是一致的。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都是创造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诗性思维与其衍生出的理性思维虽然都是独立的思维形态,但是二者本身并非不可共存。原始人的诗性思维中甚至已经有了部分理性思维的因素,“原始人在安排自己的狩猎和捕鱼的活动中经常地表现了惊人的灵敏和巧妙。他们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屡屡显示了机敏的才干和高超的记忆。他们所操的语言有时是十分复杂的,和我们的语言一样,常有精密的句法”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0页。。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诗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往往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一种思维形式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另一方就会处于潜隐的状态。比如在原始社会诗性思维占主导,理性思维处于上升阶段,而到了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理性思维受到过度的推崇,诗性思维则转为潜隐状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潜隐的诗性思维亦有可能与占主导地位的理性思维产生强烈的对抗。
(二)诗性思维与科学求真
《寂静的春天》一书犹如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成功说明了诗性思维作为一种形象思维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艺术创造领域,在科学研究领域与理性思维完全可以互补融合,并且当二者互相辉映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实际上,诗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存在和重大意义。
首先,比起理性思维,诗性思维并不缜密精确,但是诗一般的语言更有可能唤起我们的心灵,更有助于我们感受世界。如果说理性思维强于证明,那么诗性思维则强于说服。卡森在《海的边缘》的前言里曾写道:“要理解海岸的生命,光罗列分析哪些生物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伫立在海边用心去感受那刻画大地、造就岩石和沙滩形状的悠远的生命韵律,只有当我们用耳朵捕捉那为了生存立足点而不屈不挠、不惜代价抗争的生命节拍;我们的理解才能真正到来。”2Rachel Carson.The Edgeof the Sea,London:MacGibbon&Kee,1964,p.9.
其次,今日科学与艺术的短暂分野并不能阻挡二者融合的历史趋势。科学与艺术本就同根同源,二者不仅具有互补性,追求的终极目标也是一致的。正如李政道所言:“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3李政道:《科学与艺术》,《科技日报》1993年7月18日。即使是科学研究工作也需要充分运用想象、联想等各种形象思维,需要人的创造力。钱学森曾说:“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是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4钱学敏:《论科学森关于科学与艺术的思想》,《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第11期,第1-9页。卡罗·加特纳在《蕾切尔·卡森》一书里称卡森“凭借独一无二的天才,将琐碎沉闷、令人入睡的科学研究材料熔炼成诗情画意的作品”5B.Carol Gartner,RachelCarson,NewYork:FrederickUngarPublishing,1983,p.2.。卡森自己则认为她这样创作很正常,她在国家图书奖获奖演说时解释道:“科学的目的在于发现和显示真理,而文学的目的,我以为,也是如此”,“如果说我的关于大海的书有诗意,那绝不是我有意赋予的,而是因为,假如非要把诗意的部分删除,就没有人能够真实地写出大海。”6保罗·布鲁克斯:《生命之家——蕾切尔·卡森传》,叶凡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7,128页。
科学思维与诗性思维各有所长。理性思维长于逻辑推理,善于对事物各个部分和层级具体分析,而诗性思维则注重通过个体的直观感受、想象甚至是灵感和顿悟等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总而言之,不管是理性思维还是诗性思维,都是科学研究中的手段,就像捕鱼者和抓兔子人的工具,由理性思维和诗性思维的运思而达到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2003年,美国《图书》杂志曾将《寂静的春天》一书评为“改变了美国的20本书”之一。但是我们对于该书启蒙价值的理解往往仅限于人类环保意识方面,而忽略了卡森在书中给予我们的方法论的启示——变化不一定是以暴力革命形式来实现的,有时候只要改变思考的方向我们也可以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环境在持续恶化,昔日人类诗意的栖息家园一去不返。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已成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精神追求。源于美国的生态文学近年来在我国逐步成为一门显学正是国内学者们在唤醒民众环保意识方面努力的结果。但是,当科学技术的发展走上了背离自然之路时,我们该如何跳出“依靠科学技术来征服、统治自然”的惯性呢?我们又该如何从经典的生态文学中寻找解决当今环境危机的办法呢?或许如卡森所启迪我们的面对环境问题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改变思考的方向。
今日身处科技时代我们在讨论各种思维模式时往往断然地将诗性思维看作一种“落后”与“低级”的思维形态。这样一种认识方面的误区直接导致了科技理性在今天的独尊。而失去了诗性思维平衡的理性思维过度膨胀必然会带来科学狂妄和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例如在环境领域,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获得了空前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的一种狂妄的控制自然的观念也开始横行。违背自然规律粗暴地向自然界投放化学杀虫剂既反映了人类面对环境危机时智慧的缺乏,也代表了一种典型的根据人类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自然界动植物的存在与否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寂静的春天》一书最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卡森在诗性思维的视角下启发和引导我们从人类的文化系统去寻找造成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倡导从道德的角度去考察人与自然乃至世间万物的关系,并提供相应的非暴力的解决办法。
在第一章“明天的寓言”里卡森描述了一个虚构的美国小镇的美丽景象——“春天,繁华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迷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1蕾切尔·卡森:《寂静的春天》,吕瑞兰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页。诗一般文字里描绘的宛如童话般美好的生存环境,怎能不令人着迷?在卡森的眼中,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美丽和神奇,大自然和她所孕育的各种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每一种生命形式都值得敬畏。《寂静的春天》“不光要承认人类的权利,也要承认自然万物的权利”2刘大椿,岩佐茂:《环境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7页。。而将自然和一切生命视为和人类拥有平等地位的存在、主张自然的权利正是诗性思维“以己度人”的特质。
诗性思维作为一种极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强调的是生命与生命的沟通,它的核心是“以己度人”和“物我合一”。这种独立的思维方式绝不应该被视为“低级”和“落后”初级思维形态。在理性思维异常发达的科技时代,诗性思维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价值。当理性思维和诗性思维并举、理性和诗性达到平衡,人类才会获得无穷的创造力和智慧。顾此失彼一味唯科学和理性至上不仅仅会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长此以往我们的精神家园也会变得冰冷了无生趣。《寂静的春天》对环境危机提出的“另一条路”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对诗性思维在科技时代存在意义的完美诠释。这抑或是《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出版半个多世纪后任然具有无穷魅力的原因之一吧。
Values of poetic think ing in the era of technology from Silen t Spring
JIN Jie
The book Silent Spring is w idely considered as a classic in eco-literature and as pioneering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vement due to its concern over the indiscrim inate use of chemical pesticides and its poetic thinking and language.Besides its scientific value,the book also enlightens peop le to re-examine the values of poetic thinking which was once deemed"preliminary"and"backward"in the era of technology,and to build humans'homeland by balancing rational thinking and poetic thinking.
Silent Spring;poetic thinking;the era of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crisis
I207
A
1009-9530(2015)04-0085-04
2015-01-13
金洁(1982-),女,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