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芳
(1.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金华321000;2.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管理分院,浙江 丽水32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分层教学法近年来被许多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采纳,并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由于这一新式的教学方法考虑了学生英语基础的个体差异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英语学习需求,从而大大推进了英语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分层教学的实施不仅符合教育部2010年所修订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对不同专业的英语水平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也不同。然而,传统的显性分层教学很大层面上打击了差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和谐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为了更好地创造良好的和谐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从而构建高职英语和谐课堂,隐性分层教学克服了传统的分层教学的一些弊端,有效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技能。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下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英语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不同,为其设计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也体现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课程难度和深度不同,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价值,是一种有针对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化教学模式。
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尺度衡量标准,在保留原有的自然班级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智力特点、兴趣特长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要素,把英语水平相当的一些学生暗中划分为同一个层次进行编组,并对不同小组的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和评价[2]。分层的具体小组名单不在班级进行公布,只是教师自己了解。这种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既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原则,有效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又能避免传统的分层教学造成差层次学生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心理的弊端,使学生能够在宽松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促进和谐课堂的发展。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早是在我国春秋时期由教育家孔子所提出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应该考虑各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教学授课。隐性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原则,将同一班级内部的不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不同要求和目标的差异化教学。隐性分层教学和传统的分层教学都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与提高。
掌握学习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所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找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1]。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而合适的学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帮助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同一层次下掌握所学内容。
分层教学从这一理论出发,能够很好的为各个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隐性分层教学在传统的分层教学基础上,让学生在平等合作的氛围下进行有效的交流,使课堂教学趋于更加和谐快乐的良性互动中。
目前,分层教学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做到因材施教,使优中差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的分班分层教学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隐性分层教学从很多方面都克服了分班教学所带来的问题。
1.降低了分班教学成本和教学管理的难度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每个专业的班级人数相应的也不会很多。若再对专业内部班级进行再分班分级教学,基本上不太现实,而且教学师资力量也跟不上,教学成本太大。隐形分层教学很好地解决了教学成本高这一问题,对教师资源的分配和教学进度也能更好地进行安排。
其次,分班分级教学,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管理部门的难度。如实训室的安排、教师的排课和教师评价、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评价,以及各方面的评优工作等。由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所设定教学目标不一致,要求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因此最后评价结果可能造成一些快班的学生得到较低分数,而中班或慢班的学生拿高分的情况,最终对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带来高难度。
2.学生能够在更为宽松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采用隐形分层教学,教师通过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暗中分组,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环境更为和谐、宽松,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共享知识,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融合与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也消除了一些差生的自卑和厌学的情绪,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教师与学生也是平等的,教师通过了解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对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传统的分层教学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基础班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被老师、学校孤立出来,与成绩优异的同学区别对待,于是便表现出对学习越发不敢兴趣,自暴自弃,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而基础好的同学分到高层次班级后,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竞争压力增大,因而产生学习焦虑情绪。隐形分层教学因为没有明确划分学生的等级层次,只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等自行暗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个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基础差的学生没有感觉被歧视,消除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同时也缓解了学生的焦虑情绪。
对学生进行暗中分层,也要采取合理科学的分层依据,而不是像传统分班那样通过某次考试成绩作为分层的依据。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有些学生可能提高得较快,有些学生进步得较慢,则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定期进行重新分层,即进行动态分层。同时,分层的依据应该是客观的,不带有教师和学生个人的主观情感因素。
隐形分层的前提是不分班,但是又必须将学生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了解之后进行动态的分层。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教师可以和班主任和其他科目的教师交谈,并根据自己初步对班级中的教学情况的了解,搜集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然后,教师在深入教学的基础上,在语言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潜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虑,暗中将学生分层。分层的结果只有教师自己知道,不对学生公布。然后,教师按照合作小组互助的教学模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尽所能,互助式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进步表现,将学生进行重新分层分组。这种隐形的动态分层教学既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长处,创造了互助学习的良好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接着应该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首先教师应该深入了解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合适的适应优、中、差等学生的不同的学习目标标准。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都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然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对不同的学生设置的教学目标不同,对优秀的学生要求较高,基本能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而基础差的学生能进行的基本的简单表达就可以了。目标不同,相应的作业练习考核的标准也不同。总之,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掌握知识基础的不同情况来设置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目标。
设置教学目标后,怎样才能有效地使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实现。因为目标不同,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环节,精心准备各个层次的教案,并在课堂上有效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处理好统一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关系和比例,创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小组合作式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提问环节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语言方面的表达,较难的问题可以先由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然后由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补充。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优等生,鼓励中等生,带动差等生,让每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总之,这种分层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原则应该是平等和谐的原则,使每位学生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发挥各自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个教学活动的细节。
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后,如何建立合理的分层评价机制和标准,来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分层后的教学目标,还是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隐形分层教学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因为教学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及学习动力兴趣的激发起着很大的作用。隐形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性。对成绩好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对他们严格要求,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对中等的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又要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朝优秀方向迈进。对于成绩差的同学,可酌情设置要求较低的评价标准,鼓励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隐形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适合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也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水平。当然,隐形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认真合理进行分层,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课堂朝快乐和谐的方向发展。
[1]梁智.隐形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92.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周玉.大学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实证研究[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55-59.
[4]郝娟.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3):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