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
(长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宽城分局食品化妆品监督所 吉林 长春 130000)
我国著名的医学全书《内经》认为产生胁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胁痛患者的身体之中尚且有着寒、热等疾病,这些存在的疾病导致胁痛患者的肝胆部位产生病变,最终导致患者胁痛的产生;在《素问·刺热篇》里面也存在关于胁痛的知识:该著作认为产生胁痛的原因是患者之前患有肝热病,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胁痛的症状;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这部著作之中也有相关的介绍,该著作认为患者随着肝腹部寒气的日渐增多,最终产生虚寒状况,引发患者胁痛的产生,该著作的作者张仲景经过对病理的分析,认为胁痛患者应当采用温药治疗的方法;隋代《诸病源候论·肝病候》之中就提到了关于胁痛的辩证治疗的方法,该著作认为,除了肝气虚寒之外,肝气如果过于的强盛,也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具体的来说,当患者出现了肝气过于旺盛的情况,就很有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红眼以及胁痛的的临床病症。与此同时,这些病症还很有可能会向全身的各个部位转移,最终导致患者出现脾气暴躁,头晕目眩的情况,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
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随时给患者旺盛的肝气进行泻火处理。如果患者产生胁痛的的原因是患者的肝脏部位火气不足的情况,在进行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患者存在的实际病情(例如,患者存在的观察事物难以获得清晰的图像,患者的各个手指的指甲部位不像正常人一样色泽圆润,患者存在惶恐的情绪等问题),就可以采用对患者的肝脏补气的治疗手段(例如,在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就擅长使用针灸治疗的治疗方法解决患者的问题)[1]。综上所述,我国的传统中医已经对胁痛诊断及治疗有了较深的研究。
结合我国古代医学之中关于患者胁痛的治疗方法的经典论据,我国现代医学充分的将现代医学和经典的中医结合在一起,不断有机的融合出更加有效的胁痛的治疗方法,排除患者遭受的病痛的折磨,也逐步形成了关于患者胁痛治疗的方法和理论。在最新颁布的《现代中医肝脏病学》之中,已经可以将患者胁痛的的类型进行具体的分类,并概括性的讲述了引发肋痛的几种基本类别。除此之外,在一部经典的医学著作《肝胆证治广纂》之中,作者也根据具体的胁痛患者所体现出来的具体的病痛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概括性的讲述了产生胁痛的几种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结合分析现代医学的治疗理论,不难看出,胁痛与肝胆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肝在人体之中发挥着疏泄的重要作用,帮助人体内部的脾胃之气升降平衡,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一旦人体的肝失疏泄,就会导致人体内部气机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脉络被阻。与此同时,人体的胁下部位又是肝胆经所行之处,气机不畅就会产生就会产生郁结现象,可引起胁痛。
一般情况下,引发肝失疏泄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来说,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我国的经典论著(例如《肝胆证治广纂》[2]和《现代中医肝脏病学》)之中也有相关的具体类型的分类,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下文之中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患者胁痛的产生的一种原因就是肝气郁结,产生这种问题的患者往往存在的疼痛部位不明确,易转移,尤其是一旦患者出现了不稳定的思想的情况下,胁痛将会更加剧烈[3],食欲不振,脉弦,苔薄白的问题。方以柴胡疏肝散类方加减治疗,药用柴胡、枳壳,川芎、当归进行治疗。淤血阻滞者应根据患者瘀血的轻重缓急情况分别给予患者知柏地黄丸进行治疗,并使用知柏地黄丸进行养阴柔肝,降低患者体内的虚火。对于肝阴不足患者的治疗过程,一般情况下,肝阴不足的患者往往会存在着比较连续的病痛,这些病痛的部位往往集中于一个部位。与此同时,较长时间的病痛也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情绪,
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望诊的过程之中仔细观察,以便于排除患者可能出现的病痛;对于那些在经历病痛的过程之中出现淤血等问题的胁痛患者的治疗过程之中,由于这些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些集中在固定区域的病痛,一般情况下,患者疼痛剧烈,在夜晚的时候疼痛尤为剧烈,患者会出现舌头部位的异常颜色,新陈代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在治疗的过程之中使用膈下逐瘀汤等材料进行治疗,还要在治疗的过程之中辅助针灸治疗,以便于提升治疗的效果[4]。
综上所述,经过对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分析整理,不难看出,患者产生胁痛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肝胆气血阻滞所致。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对于肝胆病变有着丰富的应对手段,治疗的方法和手段也相对比较丰富,随着我国医学界对于胁痛的研究的逐步加深,我国的中医研究通过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5-6],对于治疗胁痛患者的疼痛有着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7]。
[1] 何仁;肝胆病证诊治说略[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3.27(4).
[2] 王育群;肝胆证治广纂[M];呼和浩特: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3).
[3] 王俐琼,张玮;胁痛的中医辨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01).
[4] 孟庆云;40年中医内科理论研究进展(上)--现代中医内科理论及研究的特点[J].中国医刊.2013(11).
[5] "2013年全国中医内科专家高层论坛暨中医内科临床经验研修班"通知[J].中医杂志.2013(03).
[6] 邵企文,刘继芬.胁痛病中医病证诊断对应西医病名分布现状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S1).
[7] 郭丽颖,贾建伟.浅述胁痛辨证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