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语感培养

2015-03-27 13:54刘玉梅
关键词:语感人文学习者

刘玉梅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一、内隐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内隐学习这一概念首先是美国心理学家A.S Reber于1967年提出。内隐学习是相对于外显学习而言,并且有别于传统的外显学习。经过研究,Reber指出,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学习者可以在环境刺激下不自觉地自动掌握某些知识,并且不能意识到或者说明自己是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的,但实际上却掌握了获取这些知识的规则。例如,在开始学习语言的时候,儿童往往并不了解言语知识和语法概念,但却能通过反复的学习最终自如应用语言于环境中。这种知识获得的过程被称为内隐学习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无意识”。

Reber于1993年提出了内隐认知系统的五个假设特征:(1)强有力性:外显学习和外显记忆受心理异常和脑损伤的干扰,但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则不受其影响;(2)年龄独立性:与外显学习不同,内隐学习没有年龄和发展水平效应;(3)低变异性:内隐认知具有较小的个体间差异;(4)IQ独立性:与外显过程不同,内隐任务对语法串和非语法串的区别辨认能力与标准心理测量工具测得的智商没有一致性;(5)加工的共同性:内隐学习深层的加工过程具有物种间的共同性。而杨治良教授总结Reber等人的研究,概括出了内隐学习的三个特征:自动性、概括性、无意识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于内隐学习特征,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是:(1)内隐性:内隐学习对于信息加工的自动性或无意识性,这是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2)高效性:内隐学习在信息传递或知识获取时的强有力性;(3)高密性:内隐学习的信息加工或信息贮存的容量大于远远大于外显学习。

二、内隐学习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内隐学习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内隐学习吸引了众多的理论研究,但在教育等应用领域内隐学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内隐特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内隐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当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研究表明,内隐学习对于注意力的需求较低,记忆负荷较小,受干扰的影响小,通常能减轻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同时,认知心理学也发现,人会在体验与经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一定的认知模式和范畴能力。内隐学习可以巩固外显学习,扩大语言知识的获取量,并以一定的认知模式将其储存于长时记忆,构成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对于其后的学习产生作用。外显学习是基本的认知途径,而内隐学习是认知必要的补充。

另一方面,基于高度复杂的符号系统,语言中的有些隐含规则和潜在结构难以用语音、词法、句法、篇章等规则来解释说明,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一定非要遵循“语法规则+例子”的模式。这也比较适合于已经具备一定英语学习基础、相当的理解能力以及一定人文素养的大学生,因此,内隐学习具有极大的潜力逐渐占据大学英语学习的主导地位。大量的例子表明,很多英语水平高的学习者并不能解释自己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学得的各种规则,很多人都将其归之于“语感”的领悟。

(二)内隐学习与语感培养及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

1.内隐学习与语感培养

内隐学习的研究成果不仅对于教育具有宏观上的指导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教育科学中的具体学科,为具体学科的教学引导方向。英语学习是工具性、人文性、意会性的统一。英语学科不仅仅应当让学生获得显性的知识,分析语言现象,挖掘语言规律,而且应当逐渐完善其语感、情感及人格,使学生最终能规范自如地应用并领会英语语言中的情感色彩。人文学科的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缄默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知识不能有意识地提取,但能在适当的情况下被激活。在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运用能力时,外显的指导显然是不充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文字的感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及其他隐性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完全被老师注意到。以写作为例,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可以来自于老师所传授的外显知识,但是在具体行文过程中的遣词造句及情感语感调动能力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隐学习过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内隐学习就是将内隐学习理论与英语语言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在英语学科领域中加以具体应用。

另一方面,语感是学习者对语言能力的一种感受能力。陈治良教授所认为的内隐学习三特征与通常所说的“语感”相符。语感的习得过程无须借助对语法知识的认识,在利用语感进行言语交流时语感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并无需有意识的注意。语感的获得正是内隐学习带来的结果,也是符合内隐学习的特征的。具体来说,语感学习者不需要刻意组织就能自然运用语言,不需要外界压力就能关注语言现象,它也是内隐学习在语言学习方面的直接体现与呈现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一种能力。语感会随社会环境而变化,也与言语水平成正比。大量的研究表明,语感的获得过程是自动的,不能靠老师的传授。可见,它与内隐学习的产生有惊人的一致性。因此,内隐学习对于英语语感的培养具有显著的启发作用,语感的训练对于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极其重要。

2.人文培养与语感学习

由于大学英语属于工具与人文统一的学科,因此大学英语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最终应当以人文素养作为目标。而人文素养具有很强的内隐性,是教材之外的一种学习情操,它无法通过灌输、说教、强制性的干预获得,更多的则是靠潜移默化而产生。基于语感的分析,人文素养的提高无疑会对语感的生成产生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隐学习与人文性的大学英语教育息息相关,并且反过来促进语感的提高。

三、内隐学习理论对于大学英语语感教学的启发

(一)重视教师本人的人文素养提高

作为传递文本语言的主体,教师本人的人文修养及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学习的范例,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作用,老师对于文本的情感可以成为刺激源,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教师的课堂话语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只有教师有意识地提炼自己的语言,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培养得体的肢体语言与标准流利的、简洁易懂的、内容丰富而有内涵哲理的表达,才能将得体的语言习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之美,从而得到体悟,增强学生潜意识的学习欲望,最终提升语感。高质量的话语课堂应当具备以下条件:发音准确、语调规范、表达流畅简洁;用词恰当、思维严谨、言简意赅;话语内容情景化、言之有物。

(二)创设具有情境化教学氛围的英语课堂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引导学生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价值与文化内涵。文化是人类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结晶,将语言与文化分离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适得其反。一般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要只是停留于语法词汇的教学以及篇章内容、结构、大意的重复而忽略文本的文化底蕴。可以尽量将课堂环境与文本的文化内容相结合,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根基,享受知识与文化带来的乐趣,最终使学生将文化内隐于自己的认知中,并从中获得有文化意蕴的语感。教学中应注意篇章意义分析、作品欣赏以及相应文化知识的吸收,从而语言依托于具体的学习任务或学习内容,学习者也潜意识地习得了语法规则。

(三)培养诵读习惯

习惯性的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语感,语感的培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密不可分。阅读的方式不光是朗读和默读,还可以是背诵。朗读可以激活学生的语感,但不宜做过多的断句,否则文本本身的美感被肢解,学生的语感自然就被破坏掉了。朗读还要遵循内隐学习规律,对朗读内容进行抽象迁移,从整体上把握情感,自然习得文本作品的情感。背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背诵是创建语言模式、储存语言信息、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最简单的方法。背诵使学生反复与材料相接触,符合内隐学习规律。背诵也是吸收文化的语境知识的最好途径,也是学习词汇的重要方式。学生能渐渐掌握语言内在的规律,并无意识地形成自己的认知,从而在其他学习中运用这种无法言说的缄默知识,这也恰好是内隐的学习过程,而语感也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形成。

另一方面,广泛的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阅读只有连续达到一定的量,学生才能体会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阅读必然会产生内隐学习,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形成对文本的理解。无目的、非功利性的阅读尤其重要。兴趣往往在持续性的阅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应当选择具有一定情节和丰富文化内涵及背景知识、难易适中的材料作为语感获取的重要载体。

(四)重视学生的心理建设与语感生成

由于经历与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语感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独特的语感,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学生的表达,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表达,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过程,而不是形成思维定势。在语感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不是以答案为主体。只要学生自动生成的无意识与文章的背景、文本写作环境不相悖,就应充分尊重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这种无意识。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语言知识规则的过程,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与兴趣与动机有关系。因此,外语学习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当了解学生心理,明确其学习兴趣与动机,注意教材内容的难易度把握以及呈现方式,以防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否则,课堂参与度很难提高,课堂任务很难完成。英语教师应当变“鱼”为“渔”,变“教学”为“导学”,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积累英语学习时间,使“要我学”的局面转化成“我要学”的局面。

[1]Reber,A.S.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67,(5):855-863.

[2]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4),351-356.

[3]戴炜栋,任庆梅.二语习得内隐/外显学习研究:问题与思考[J].中国外语教育,2008,(1).

[4]五荣英.语言输出中的内隐学习与内隐知识转化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24(4).

[5]张宏武.二语习得中的外显与内隐学习机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5(4):101-106

[6]盖淑华,文秋芳.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内隐学习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45(4).

[7]陈韶群.内隐学习与语感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猜你喜欢
语感人文学习者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人文绍兴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人文社科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