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
外出教研活动,经常听示范课,总感觉那些课堂设计合理、栏目新颖、活动探究、气氛活跃,堂堂好课,值得借鉴。近日有机会自己也上了一节对外展示课,更亲身感受到好课是“磨”出来的。
“磨”在汉语词典中有多种解释,如摩擦、研磨、折磨、纠缠、消磨等。这里应该取研磨、琢磨的意思。具体说就是教学思路要打磨,教学活动要打磨,教学方式要打磨,教学语言要打磨。
一、教学思路要打磨
一堂好课,首先是教学思路要新颖、独特,让听者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增加新鲜感,提高学习兴趣。“个人收入的分配”为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知识,从逻辑结构上来看,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分析了“投资与创业”,解决了“谁来生产”的问题,与此衔接,生产的财富该如何进行分配?自然涉及第三单元的知识。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意义及举措;在分配中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等知识。常规教学就是按上述知识顺序展开教学,内容比较平淡,2013版教材在此做了修订,有较多的新说法要补充,需要不少时间。且最后的教学知识为重点,容易造成时间紧张,分析不够透彻。为此,教学思路通过打磨调整,不按部就班,通过设计导学案,将新修订的内容在考点填空中予以明示;通过学生找关键词概括的方式,迅速梳理出基础知识,从而节约了许多时间,为“收入分配公平”这一重要知识的教学训练提供了时间保障。
二、教学活动要打磨
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相径庭,因此,教学活动要打磨。以本课的教学探究为例,要求学生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了能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我们将此大问题设计为几个小问题,逐层探究。第一组问题为“按劳分配的范围是什么?”“这里的公有制包括哪些?”“按生产要素主要指哪些要素?”作为基础问题,虽然简单,但所涉及的知识学生了解了,才可以进行探究,这是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通过这组问题还复习回顾了第二单元的公有制知识,可谓“一箭双雕”。第二组问题为“请分别举例证明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请分别举例说明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作为中档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一些问题如国有经济、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等全体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回答,另一些问题如城市集体经济、土地要素等部分学生单独解决困难,会进行零星讨论交流,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初步调动。第三组问题为“是否公有制范围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请举例说明。”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该问题打破了学生的“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非公有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定向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由于该问题的难度较大,许多学生难以独立解答,于是纷纷不由自主地开展起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顺利开展起来。整体设问设计上遵循“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的原则,做到了先易后难,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各层次的学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式要打磨
新课程理念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通过知识与
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所以我们倡导“生态课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导学、自学、合学、展学、反馈、点评等步骤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如本节课,考点填空、综合探究、考点演练等均让学生真正动手去做、去想、去讨论交流、去展示,学生兴致很高。
新课程理念在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如“要点梳理”环节,面对繁杂的内容,教师提示学生找出关键词“公有制”判定是否按劳分配,找出表述特点概括为“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两个比重,两个同步”等。教师通过方法的指导、要点的提示,让学生学得有法,学得轻松,学得高效。
四、教学语言要打磨
长久以来,人们给教师刻画的经典形象是三尺讲台,一只粉
笔,一本书,一张嘴。从中可见教具、教材和教师语言的重要。单就语言来说,从语言中,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性格——有人生性豁达,喜欢豪言壮语,侃侃而谈;有人生性木讷,说话慢条斯理,喋喋不休;有人生性幽默,妙语连珠、字字珠玑。从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养——语言表达是否做到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是否做到规范准确,让学生明了;是否做到简洁、利索、不啰嗦。从语言中,也可以看出一名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做到表达有技巧性,层层深入;能否做到语言有感染力娓娓动听;能否做到语言有穿透力语惊四座。以本节课上过渡语的设计为例,为何要明确考点?是做到“方向要明,有的放矢”;如何要点梳理?是“老师有话要说。”探究基础知识是“老师弱弱地问”,探究简单问题是“同学们牛刀小试”,探究复杂难题时对学生的鼓励是“答得太好,小伙伴们都惊呆了!”结束知识梳理,进入考点演练是“前面我们算是纸上谈兵,下面我们来实战演练。”结束客观题训练,进入主观题时是“主观题答得好,才是真的好。”讲变式训练时是“题目千千万,方法最重要。”等等。通过语音的穿插,做到了各教学环节间的自然过渡,也起到了鼓励、支持和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这些语言何时说,说什么都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精心打磨的成果。
通过上述多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打磨,形成有效教学合力,一堂好课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高杰.磨课怎么“磨”[J].教学与管理,2011(1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