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江雪》中的“隐藏点”及其教学

2015-03-26 19:30杨以军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寒江雪寒江蓑笠

杨以军

一、 藏雪——字面少雪,读句品词悟雪

《江雪》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前三句不见“雪”,第四句最后才见“雪”字,也仅是“寒江雪”。整首诗乍读起来感到雪的呈现很少,似乎没有多大的雪。可是细细品读,诗文内容又无不与雪相关,展开诗意,发挥想象,可以说到处都是雪。那么,诗中的“雪”究竟“藏”在哪儿?用心一读,才知道是藏在诗中的“绝”“灭”“蓑笠”“寒江雪”等词句里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古诗的题目叫《江雪》,那么,诗中的“雪”藏在哪儿呢?你能找到雪吗?(生默读诗,思考并交流)

师:好,谁来说说?

生:雪藏在“千山鸟飞绝”的“绝”字里,因为山上看不到一只鸟,鸟都飞到别的地方了,或许还有一些鸟,但是冷得躲起来了。鸟在山上都绝迹了,可见雪太大了。

生:我从“万径人踪灭”的“灭”字上,可以找到雪。因为山路上全是很深的雪,即使行走,人的脚印很快就消失了。

生:从“孤舟蓑笠翁”的“蓑笠”中,也可以找到雪。蓑笠是古人用来遮风挡雨的,也可以用来遮风挡雪,从诗中的人穿戴蓑笠来看,当时天空正下着雪。

生:我认为从“独钓寒江雪”的“独钓”和“寒江”中都能找到雪。你看啊,“独钓”可以看出江上没有其他的人来垂钓,因为下雪了;“寒江”,指非常冷的江面,这也与下雪有关啊!

教学过程中,教师确切生动的设疑和精准诱导使学生都能各抒己见、言语纷呈而灵动,生成了精彩的教学情境,锻炼了学生的言语想象及表达能力。

二、 藏人——穿蓑戴笠,情志诗人之心

《江雪》中精心刻画了一位老渔翁,在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严酷环境里,穿蓑戴笠垂钓寒江,在千山无鸟影、万径无人迹的广阔而凄凉的大背景中,显得尤其凄清孤寂,但任凭野寞荒凉的淫掠,凛冽寒雪的侵袭,老人泰然无惊,岿然不动,稳坐孤舟,我行我素。这特立独行之举,他是在钓鱼吗?他能钓到鱼吗?他为什么要在寒江垂钓呢?联系诗歌作者柳宗元,他因为参与政治革新失败被贬谪到荒僻的永州,后来母亲离世,朋友遇难,生活艰窘,还不断遭到政敌迫害,但他没有屈服于残酷的现实,面对曲折的险境,坚持信仰,毫不动摇,体现了一位直面人生的政治家的铮铮骨气。在柳宗元身上呈现的一股顽强的气息,不就像垂钓老者一样,以孤独之身和外界的恶劣事态抗衡,钓者是作者的化身,他拥有诗人的形影情志,原来,诗中竞藏着诗人。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来看一段资料,看看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屏显柳宗元简介及《江雪》的背景资料,让学生读读,想想)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柳宗元呢?

众:我看到了一个非常坚强、不屈不挠、坚持信仰的柳宗元。

生:我觉得诗中垂钓的老翁与诗人柳宗元很相像。老翁不怕严寒,诗人没有屈服恶劣的环境,他们都非常坚强。

生:我想诗人写老翁就是写他自己吧,老翁在寒江上垂钓,孤独却坚持着,诗人很孤独,却很坚强。

学生的感悟力是在教师得法的导引中培养出来的,本教学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文的基础上,通过引发质疑、穿插阅读、联系比较等教学策略,艺术地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充分感知诗中老翁与诗人在环境、心境、品性等方面的外在和内在的联系,从而让学生惊奇的发现,处于诗文之外的诗人在诗文中的化身。

三、 藏首——句句有头,寒雪“藏首”

这儿的“藏首”,是指把每句诗的首字连起来,便是“千万孤独”,是一个极能表情达意的结晶。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古诗,体味诗歌内涵,感受诗人情感,尤其是要注意诗句结构,发现诗句特点,感悟结构技巧,获得古诗结构美的熏陶,生发热爱古诗文化的情致趣味。教学片段如下: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从大家的读中,老师分明听出了两个字,就是“孤独”。那么,诗中的“孤独”还藏在哪儿呢?请同学们再自由的读诗,想一想,然后小组间交流一下。

生:“孤独”藏在“孤舟”这个词里。你想,那么大的江面,只有一只小船,不是显得非常孤独吗?

生:“孤独”藏在“独钓”这个词里。那么,宽阔的江面, 只有一个人在垂钓,简直太孤独了。

生:老师,我有个发现。诗的第三句的第一个字是“孤”,第四句的第一个字是“独”,这两个字连起来不就是“孤独”吗?

师:是啊,你太厉害了,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生:老师,我发现这首诗的第一句第一个字是“千”,第二句第一个字是“万”,连起来就是“千万”,上下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啊!

师:好个“千万孤独”啊!真是慧眼啊!

孤独,是这首诗在字面上的情感凝聚,而“千万孤独”更体现了诗歌丰富的情意内涵和精致的结构特点。“千万孤独”这四个字,既显眼又隐藏,它们分别居于四句诗的开头,但它们可以连缀生意,却不是轻易就能发现的。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寒江雪寒江蓑笠
范宽《寒江钓雪图》
妙境——《寒江独钓图》
送别
重要的事
诗词填字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n 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寒江夜色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