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利昌
摘 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渗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对学生提高身体练习兴趣,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区域民间体育的健身功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就如何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进行探讨,以使各地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得到继承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体育;学生;体育教学;渗透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各级学校肩负着继承和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易于开展,适用于地方性群众锻炼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机融合、渗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有效性,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中学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发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推广工作。”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各地区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把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将使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地域民族文化,把
握中华民族精神,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传承和发展,这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作用。
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以青海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为例,如在体育课开始部分准备活动课采用集体跳“青海锅庄”舞的形式来完成,快速跑教学中可采用“跑圈儿”游戏,来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和灵敏躲闪能力。学生既熟悉又喜欢,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有独特的作用。还有像“打车轮”“跳房房”“搬羊头”“立马桩”等青海民间体育项目灵活引用到体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教学内容中,使得教学内容多样化、灵活化,增加了课堂的生活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有利于改善学校体育教材结构体系。因此,要贯彻落实《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轻松、活泼、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选择与学生身心特点相符合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学校开展民间传统体育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体育内容选择上,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出发,优化组合。同时,注意创新民间体育传统项目,以便使选择的内容更适合学生身体发展和锻炼的需要。体育老师要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民间体育项目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以便提高体育课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应有的放矢地保留或摒弃,这既符合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
也符合教育改革的整体思路。因此,合理渗透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既能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又能使学生了解地域文化,吸收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继承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和合作,充分培育学生新时期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气息,优化体育课堂的德育价值。
四、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价值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孝道的民族,《礼记》中将孝分为三级,大孝宗亲;其次弗如;其下有养。大孝宗亲指的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弗如指要继承区域性文化。中国“修齐治平”的治世之道是中华子孙“外王”的法宝。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域文化成果,树立大孝宗亲的做人之本;在体育课堂上学习与实践自己熟悉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在乐学中明白小孝治家的立身之基。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让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经过课堂实践和提炼,焕发出时代的光芒,并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才能增强国民,实现现代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协邦.青海体育史略[M].甘肃民族出版社,1995.
[2]钟墨.孝经智慧[M].同心出版社,201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