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樟 马喆 肖长来 梁秀娟
摘 要:水文与水资源专业是一门发展迅速且目前较为热门的学科,旨在培养掌握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等学科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水利、水务、能源、交通、城建、农林、环保、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勘测、评价、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何完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体系,是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该文以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针对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为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生产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教学方案 课程改革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a)-0145-02
我国现有45所高等院校开设水文与水源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水文人才也数以万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但由于该专业开设的年限较短,加上不同時期社会对该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使得该专业的学生虽然就业形势表面良好但却存在许多实际问题没有解决[1]。该文以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在分析目前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建议。
1 培养方案及就业形势分析
国内各高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水力学、水文气象学、水文学原理、水文统计学、水文水利计算、水文测验与调查、水文预报[1]。由于各个高校又根据自己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增加了一些其他相关专业课,例如水环境监测与评价、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等。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由原来长春地质学院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分化而来,因此地下水是该专业的一大特色,所以开设的内容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课程。除了正常开设的上述地表水课程之外,还增加了地质学基础、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四门与地质及地下水有关的必修课以及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水流数值模拟等一系列的专业选修课。自2011年以来,该专业每年招生人数40人左右,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之外,该专业还将实践教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表1是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对本科专业兼顾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开展的课程设置。体现了统筹兼顾、博学浅知的培养方式,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方向比较广泛,包括水利、城建、环保、地矿等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等相关工作以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该专业2000—2012年的本科毕业生统计,就业率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2012年的就业率达到了98%。
2 本科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就业反馈信息
从目前已毕业学生的反馈及相关单位对聘用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当前我校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课程开设较晚,我校的地下水作为特色,专门水文地质学的开设时间在大四第一学期,而在此之前的大三结束后的暑假大三生产实习中会涉及到大量该课的内容。所以为了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带队老师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专门水文地质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补课,而大四的第一学期又重复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使得课程的安排与实践教学不能相互适应。
(2)课程课时需要调整。有些课程的内容相对较多,现有学时只能使课程教学点到为止而不够深入,例如水文水利计算这门课程为64学时,而原来的水文分析与计算的课时就达到48学时,后面的水利计算如果按照之前的讲解速度则只有16学时,因此要较深入细致的将整个课程全部讲完非常困难。
(3)部分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较多,部分重叠。内容更新不及时,教案还用的老旧教案。例如水文统计与水文水利计算中关于频率分析与计算的内容重复[2]。
(4)学生学习以学分为目的。目前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相对于选修课的门数相对较少,主要是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选修课,除了最低学分的限制,没有别的要求,因此部分学生一旦选够学分,就对其他课程不再重视,导致所学课程的体系不够完整。
(5)与工作有关的实践内容较少,有很多学生对于地表水的相关内容一知半解。目前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容基本一致,因此对于地表水的内容缺乏工作经验。
(6)实验设备不完善,学生的操作能力低下,特别是地表水方面的测流,学生目前对基本的流速仪测流法仍不能熟练掌握。
3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本科生学位教育一直以来都秉承以基础教育为大方向,在已设置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课程的基础上,应该以满足社会生产需求为前提,因此随着十几年专业教学的积累,针对上述不足,应对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优化教学体系,调整课程设置
(1)选用更适合教材,同时课程小组对于教材进行内容的审定,根据需求删减或增加教学内容。目前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基本是按照以前执教老师的讲课理念和习惯来选择的,之后一直沿承下来,所以没有进行统筹规划,使得有的课程之间教材内容交叉重复,而有的课程的教学又不够系统。
(2)课程设置方面重新评估安排。随着讲课经验的累积,目前该专业的课程已经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安排在大四来讲授,同时其中的大量内容与大一的水资源概论有重复,从时间上和内容上都不合适,因此目前已经取消该课程。又如专门水文地质学,建议提前到大三第二学期讲授,以保证学生在参加大三生产实习之前对于水文地质的内容有系统的掌握,利于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
(3)增加新任课教师助课、教学小组听课制度。目前吉林大学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以及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全系老师(包括实验员)合计却只有32人,所以有许多课的授课重担就交到了年轻教师的手里,有时由于特殊情况甚至没有助课,直接上台授课,这对于讲课效果来讲是没有保证的。所以建议新任课的教师至少助课1~2次才能接受新课程的讲授。另外对于新教师的讲课效果应进行评估,教学小组应不定期的由老教师听课,提出意见以帮助新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2 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想象思维能力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将板书和多媒体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图、表以及視频等借助现代技术PPT、Flash等传达水文信息,表达水文过程,解决理论课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
3.3 调整实践教学,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作为工科专业,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学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重要意义。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每年的暑假都有实习内容,在这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水文地质调查等内容外,还包括水文测验与调查、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水分析化学[4]。同时重要课程均设计有课程设计,如水文计算、水文预报、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流数值模拟等。
3.4 开放先进实验设备,让本科生真正走进实验室
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2010年度立项建设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多个先进的分析测试平台,但之前该实验室只针对教师和研究生开放,本科生不允许进入。但近3年随着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实验的大力支持,许多本科生开始走入实验室,但只是在水利工程教学实验中心的水分析化学实验室,虽然除了常规分析仪器设备之外也有一些如紫外、液相色谱、气象色谱等先进仪器以供使用,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建议该重点实验室能对本科生开放,做到真正的让实验室为所有学生所用。
3.5 与相关单位形成稳定关系,产学研相结合
到相关单位实习,是学生从学校的学习走向社会的重要纽带。一般学生毕业后都有个实习期,如果能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提供这一实习机会,就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胜任相关工作,对于就业将会起到重要的帮助。因此与相关单位形成稳定的关系,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对于学校、单位都有益处。对于学校而言,让学生进入相关生产单位实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同时也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对于单位而言,若能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培养和找到符合自己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则是个一举两得的事。
4 结语
目前,水文学的理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瓶颈,而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教学环节却还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和改进。针对目前水文水利计算教学方案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该文以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了从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实践调整、实验设施开放、产学研相结合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以期望为建立与社会生产需求更适应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案提供建议,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郭纯青,周蕊,代俊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以桂林理工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83-85.
[2] 王龙,龙晓敏,杨蕊.《工程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98-99.
[3] 方樟,马喆,梁秀娟.等.《水文水利计算》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5):157.
[4] 赵华荣.环境学科背景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