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3-26 04:44韩金凤
关键词:民族地区校园文化高校

韩金凤

摘 要: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考验与挑战。本文从呼伦贝尔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出发,剖析当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233-03

高校的竞争最终归结为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自然成为高校越来越重视的内容,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内地普通高校相比,因其特殊性和自身优势而散发着独特魅力。民族地区高校一般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但同时它又是一个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校,尤其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层次多元化,民族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冲击等因素影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与挑战。

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除具有一般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外,具有独特的种族群体性。由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历史背景和审美心理都不同以及同一民族文化体系构成不一样,所以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不同民族间的学生存在差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还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传承性,民族地区的文化是祖先传承下来的,很难再加以创新。

二、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侧重民族性多,大众参与性少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因其特殊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当地民族学生占有很大比例,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带有民族性质的活动多些,而参加这些活动的也多数为这些当地的民族学生,因民族学生更多地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有基础和民族情结。汉族学生也会参与其中,但受众面不大。

(二)高校重视不够,主导性不强

一些领导对校园文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度认识,对校园文化活动规划不合理,在一些活动上缺乏理论指导。有的认为开展文化活动是娱乐,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教学不挂钩,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不大。

(三)忽视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没有充分重视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

在一些民族地区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没有充分考虑大学生的需求,认为只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就可以了,沒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四)没有形成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特色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时代精神的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灵魂,是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互动中所积淀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合。大学精神具有较强的整合、激励和协调功能。建设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民族地区高校只有找到符合本校实际的大学精神,才能办出民族特色,发挥地域优势,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没有形成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大学精神,这对开好校园文化活动是不利的,更不利于开展具有民族传承性的校园文化。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在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整合中,注重民族文化传承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而身处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必须顺应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整合中,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呼伦贝尔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是一所由内蒙古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共同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数量多,且大多为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这为我们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呼院的校园文化就扎根在这丰厚的民族文化土壤里,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我院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特点,举办了一些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演、蒙语主持人大赛、蒙语歌手大赛、蒙语演讲比赛等。在这些活动的举办中,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二)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注重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学校要发展,管理是关键。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领导体制。民族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多,民族成分复杂,而要开展校园文化,就更应该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呼伦贝尔学院作为一所民族地区高校,始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共青团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呼伦贝尔学院共青团充分结合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把握青年工作的方向。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就必须研究青年的需求,研究变化中的社会,研究变化中的青年,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比如让一些没有舞蹈、音乐、朗诵、演讲、书法等特长的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这个大舞台上来,就必须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渠道。基于此,我院共青团于2010年策划举办了首届相声小品大赛,反响热烈,也让校园这片广阔的天地真正成为了青年学子体验和释放青春激情的舞台。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传播先进优秀文化、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具有思想意识自主、道德行为规范的合格人才。呼伦贝尔学院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作为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将说教色彩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比如通过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的主题团日设计活动、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广大青年进一步坚定信仰,树立信心,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学生间的沟通适应能力

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中,学生之间的民族成分、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加之有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起点低,而汉族学生又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所以在沟通交往方面存在困难。而民族地区高校要加强不同民族学生的管理和促进民族间的融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无疑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内蒙古这个民族地区,为了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构建和谐校园,自治区教育厅会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体现,比如在全区民族高校开展的“让爱伴我成长——我与民族同学的故事”征文、演讲活动,就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交流的有效形式之一。

呼伦贝尔学院常年开展的民族民间广场舞活动一直是我院加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学生交流与交往的重要载体,民族民间广场舞在我院已经开展了15年左右,并于2011年和2012年分别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优秀奖和二等奖,是我院多年来积极探索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体现。我院的民族民间广场舞是以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舞蹈为元素的一种民族特色浓郁的集体舞。我院地处祖国北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地域条件,我院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一直在30%左右,多民族的生源构成也为我们开展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传承,把民族民间广场舞列为校园文化精品项目进行培育。我院通过加大对民族艺术活动的推广和普及,促进了同学间的沟通和交流,协调了民族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对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加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干部是最年轻的成年人干部,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对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开展有重要意义。从目前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和内地其他高校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有所不同,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民族成份比较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考虑一定的民族比例和因人而异的选拔措施,这样才有利于开展工作。例如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联合会在职能设置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协助共青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所以根据需要设有文艺部、宣传部、广播站等,各民族学生干部在这些活动中切实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五)加强學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按照社团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组织。民族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现代化过程需要得到社团文化的支撑,同时,各级各类民族性社团也是特色校园文化的亮点,其不可复制性正是学校特色社团文化的核心所在。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组织引导,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以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为例,呼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于2006年,制定了《呼伦贝尔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并在其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我院的社团联合会是学校各类社团的学生组织管理机构,它以其自发组织性散发着独特魅力。绿色北疆青年环保志愿者协会、爱心家教、创业协会、摄影协会、记者社团、海澜社团、文学社、话剧社等社团已成为我院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方面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比如我院的绿色北疆青年环保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7年,是呼伦贝尔民族地区为数不多的一支绿色环保队伍,以“提高绿色意识、构建绿色家园、为了绿色生命、贡献绿色力量”为宗旨。社团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参与了黑龙江绿色龙江环保组织的关于保护额尔古纳湿地鸟类的活动,与呼伦贝尔市环境保护局、达赉湖自然保护局以及辉河自然保护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及社会绿色协会建立了长期项目合作关系。为保护呼伦贝尔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既宣传了呼伦贝尔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构建了和谐校园生活,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

(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显精神文化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而高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建设,如校园建筑、校园绿化、校园雕塑、文化墙等。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优化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发展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它可以协调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是维护教育教学和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校园精神文化是指被学校师生认可的行为方式、精神追求、价值观念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等,表现为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师生的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思维方式等。校园行为文化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校园文化活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校园文化与内地普通高校相比,除具有共性特征外,也有其特殊性。民族地区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除了在物质文化中彰显民族特色和在制度文化中侧重民族文化外,非常注重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精神的培育是相辅相成的,校园精神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软实力,能够让人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此投射的那种独特的学校感染力和凝聚力,就好比每所学校的校训都不一样,它是一所学校精神的反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所在。所以培育民族精神是少数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显精神文化的重要,要培育符合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校园文化高校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