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林 何平
内容摘要:报纸上有很多贴近生活的文章,阅读这些文章能丰富学生们的作文素材,让他们更好地观察生活;报纸上经常介绍很多文化现象,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生活,挖掘文化本质,丰富文化底蕴;报纸上有很多批判性的文章或图画,有助于鼓励学生批判不合理的现象,养成批判性的思维。
关键词:报纸 语文教学 资源 观察
教学中,我们常因教学资源的匮乏而感困惑,笔者发现阅读报纸是一个很好的扩展语文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何获取这些资源呢?我们要有敏锐的视角,独到的使用角度,将所需材料截取出来,稍加装饰修改,就可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了。
一.贴近生活
很多报纸往往都有文化副刊,这些文章贴近生活,可用来给学生作写作题目,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观察视角,激发他们养成观察的习惯,笔者经常阅读《新华日报》的文艺版面,它有很多贴近现实生活的文章,让人看了很感动,如一篇文章名为《母恩难报》中,讲述了父亲在自己13岁时病故,母亲37岁守寡,她带着作者及4个兄弟姊妹,艰难度日。大伯劝母亲让作者放弃读书,是母亲硬是坚持让我读书,后来作者考上了食宿免费的淮安师范,为家里分担了一些负担,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工作,家境好一点了,但母亲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每当看到母亲在灯下为弟弟妹妹缝补衣物,作者就感到无名的痛,母亲91岁时逝世,在被夷为废墟的老宅上供上饭菜给母亲“送饭”(一个习俗),自己坚信生活的美好蓝图定能实现。文章充满了温情,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及及时尽孝的必要。
二.文化效应
很多报纸都注重对文化的挖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上有更宽的视野,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们不要为短时目标而急功近利,这也是一种心态的教育。如一则消息题目是“首批‘无锡老字号评选结果出炉”,提到无锡首批老字号评选结果出炉,共有27家企业入选,这些老品牌有些都可以追溯到宋朝,涉及餐饮、食品、工艺品等多个门类。这些老店不仅较好地传承了品牌文化,而且还有所创新发展,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往往急功近利,不注意保护文化产业,现在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个领域的重要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也要注意一些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很多新的文化現象,报纸上都会及时刊发,这些现象可以鼓励学生关注文化的变化,在《中式英语风靡全球彰显国力》中讲述了,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正逐渐融入到了国际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汉语拼音dama(大妈),变成了英语的一个单词,此外,文章还提到中国近年也借了很多外来词汇,如拷贝、酷、可乐等。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一些现象也很感兴趣,例如10多年前,他们就对“关系”这个词十分好奇,特用来形容中国社会独有的复杂关系网,后来,此词还被录进了英美国家的商学院教材。这些都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要把母语学好,研究我们自己的文化,还有一则文章《网络时代,别忘了如何‘写汉字》,似可与此篇结为姊妹篇,都是对于母语文化的重视。
三.批判意识
现在的师生对于社会不合理现象往往是噤若寒蝉,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报纸经常有一些批评社会的版面,特别是一些图画,图画下面的解释往往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如一则图画名为“调侃背后的民意”,讲述的是几年前,河北冀星高速公路组织收费员进行肢体礼仪标准训练,没想到这张图片题为“收费站苦练基本功”引发了网友的热嘲,大家纷纷调侃称“礼仪动作像是伸手要钱”。文章评论:“网友调侃礼仪训练,其实表达的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站过多、收费过高的不满情绪。读懂这种情绪,并切实加以整改,比简单地指责网友调侃更能赢得民心。”我们可以鼓励同学们写文章来评论这样的图画,说出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例如一个学生写过一篇文章,名叫《贪官与狗》,写了一个清廉的官员,在睡觉时梦到了自己变成一只狗,后来为了生存向人摇头摆尾,发现自己不用劳动,就可舒服地获得食物,他醒了之后,就开始运用狗的生存哲学,迅速升官,但好日子不久,他被人举报而锒铛入狱,他感叹做狗也不容易,现在学生写这样的批判性的文章太少了,不能不说是教育之殇。
有些批判的内容,还伴随着幽默的风格,给人一种啼笑皆非之感,有助于学生养成不同的文风,如报纸上两幅讲述叙利亚战事的漫画,一幅是:一面叙利亚的国旗,在国旗下面奥巴马正在冥思苦想;另一幅则是一只熊蹲坐在叙利亚国旗左面,山姆大叔做出飞奔的姿势,但又显示他有些畏惧,两幅漫画巧妙地展现了叙利亚局势中较力双方不同的心态,充满了乐趣,将奥巴马的无奈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深刻反思写作中的现实批判性。
总之,报刊反映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它的形式易于大家接受,图文并茂,除了时事报道以外,还有很多文化讯息及重要的传播视角,有助于我们将这些内容运用于教学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