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助推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2015-03-26 06:01:15
杭州化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化有机生产

陈 宏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建德 311600)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新化)于1967年建厂,原是国营新安江化肥厂,1987年改制为责任有限公司,2008年再次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经历48年的风雨磨砺,公司从一个单一生产小氮肥的企业,逐步发展成有双氧水、有机胺、有机溶剂和香精香料等系列产品,以及从事化工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和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新材料领域的综合性企业;从一个几千万产值,几无利润的小化肥企业,增长到现在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亿元的盈利企业;从一个不到200亩的小厂,扩展为现有4个生产基地、5个分厂和10个子公司,占地1500余亩,资产总值10个亿的企业。回顾发展历程,这期间凝聚着几代新化人艰苦创业、创新发展的努力奋斗,体现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新化精神。

1 挖掘资源优势,重视技术合作,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在国家计划经济年代,浙江新化的小氮肥生产工艺和技术在全国名列前茅,获得过全国小氮肥50强企业、“十一五”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但自从1983年以来,小氮肥面临着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的劣势,逐渐被大化肥企业占据市场,生存能力严重下降。面对这一形势,国家积极鼓励小氮肥企业一主多副,开发新的产品。但开发什么产品是当时摆在全国小氮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家都在努力思考探索,各个公司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新化公司领导核心深层次地分析了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提出了利用合成驰放气提取氢气生产双氧水的意见。经过充分调研,当时蒽醌法双氧水生产技术在洛阳黎明化工研究院取得了技术突破,公司果敢寻求合作,在资金匮乏、筹措困难的情况下,毅然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项目建设,于1990年5月建成年产3600 t/a的蒽醌法工艺生产装置,取得了第一步转型产品的成功。这在当时靠补助的新化,筹集资金建设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和魄力的,为新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双氧水投产后,产品市场并没有广泛涉及到造纸、印染、皮革等各个领域,市场前景虽看好,但产量不大,经济效益并不理想。随着国家重视环保程度的加大,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污水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双氧水是最好的污水处理剂,氧化反应后可变成水清洁环保,因而其应用也就逐年增加。公司紧跟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扩建,先后形成2万t/a、5万t/a的双氧水生产规模装置,当时装置规模和质量在行业中领先,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

浙江新化在董事长、总经理胡健带领下,居安思危,创新转变思维,瞄准新的开发目标,从小氮肥的无机铵(碳酸氢铵)向有机胺的生产领域方向发展。当时国内有机胺有甲胺装置,乙基胺、异丙胺还几乎无规模生产装置,仅吉化有一套引进美国技术的装置,生产还很不正常。公司重视这个项目技术开发,组织技术人员向上海化工研究院、吉化等单位调研,注重引进人才,集中精力,于1998年开发成功第一套2000 t/a异丙胺生产装置,从此以后,又先后建成3000 t/a、1万t/a的异丙胺生产装置,以及2008年自行设计建造的国内第一套10万t/a的异丙胺生产装置,成为亚洲单套异丙胺生产装置能力最大的企业。同时,公司还自行设计建成了3000 t/a乙基胺生产装置,经过发展,单套装置设计能力达到2万t/a乙基胺,从而成为有机胺行业的最大生产企业之一。

随着有机胺十几年的发展,市场处于饱和,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这时公司领导又瞄准市场需求紧俏的有机溶剂-异丙醇和异丙醚产品。2009年,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丙酮法生产异丙醇技术,开发成功5万t/a气固相催化合成生产装置系统,再一次抢占市场,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后公司为了更好地提高市场竞争力,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丙烯法生产异丙醇联产异丙醚的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丙酮法和丙烯法生产异丙醇技术的企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经过20多年的产业调整和发展,浙江新化充分挖掘企业资源,从小氮肥行业逐步转到以氢气为资源的双氧水和有机胺行业。通过不断创新、锐意进取,企业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2 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增长点

近些年来,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化工、农药、医药行业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产品市场转移和原材料运输成本等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有机胺产品的营利能力。公司决策层高屋建瓴,遵循科技引领的理念,制定产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型升级,重视创新产品研发,同时兼顾技术储备,取得一大批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充分利用自主研发丙酮法制异丙醇技术,在国内首次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进行丙酮气固相催化加氢合成异丙醇,进行规模化连续生产,开创国内丙酮连续法生产异丙醇先例。在催化剂开发、固定床连续反应和分离方面都有创新,具有选择性好、转化率高、产品纯度高、成本低和三废少等特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012年,公司决策层引进高博战略投资,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从组织机构改革、产业结构分析和策略,以及研发战略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划。以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创造更有价值的产品,实现企业、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企业的使命,提出了“发展有机胺,拓展新领域”的战略研发思路。主题是坚持有机胺行业主导产品在市场上的地位,同时不断研发新型催化剂、功能型有机胺、有机溶剂的下游产业链,稳定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水平;面对杭州对建德市化工大环境需要,大胆跨出原有的行业,向高分子化工新材料的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公司重视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缔结长期的合作协议。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进行有机催化合成、分子膜分离技术的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和北京化工研究院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开展以研发、工程设计和制造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研究。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发新型无卤阻燃剂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该项目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目前该产品已经成功合成,正在市场推广阶段。与上海高铁合作合资,共同开发高分子复合材料,以其耐腐蚀、高强度、耐温耐火等优异的特性应用到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中。与国外巨头奇华顿国际香料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奇华顿先进技术,引进高级技术人才,提升香料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保证稳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其堪称转型升级的典型范例。

在战略措施上,公司进行有步骤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通过技术研发和技术合作手段,着力持续地进行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取得稳步的发展。

3 加快战略转移,借机提升技术,构建新的发展平台

经历40多年的发展,浙江新化形成了以有机胺、香精香料、有机溶剂、双氧水和磷酸二氢钾等50余种化工产品的销售市场,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近年来市场的过度竞争,导致经营环境恶化,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公司也对原有的产业技术有提升的需求,借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再者,建德市化工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基于上述3点的思考,企业决心实行战略转移,充分利用积累的技术、人才、资金、品牌和销售网络等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

为加快战略性的产业转移,公司2010年就开始筹划,于当年选址江西上饶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基地,通过投资合作成立江西新信化学有限公司,进入无机磷酸盐(偏磷酸钠等)和专用有机膦系列产品领域,开发全球领先的专用有机膦产品,它可广泛用于矿物浮选剂、萃取剂、水处理剂、杀菌剂和化学催化剂等方面。该产业方兴未艾,值得期待。

2013年,江苏新化有限公司建设竣工,新上丙烯法生产异丙醇(异丙醚)项目开车成功,该项目通过与中科院技术合作开发,不仅催化合成技术和工艺装置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通过产业转移成功地实现了技术提升,同时也使企业扩大了发展的平台。

2014年,公司与全球最大的香精香料行业巨头瑞士奇华顿公司进行战略性的强强合作。充分利用奇华顿的技术和市场销售的优势,以及公司的生产装置、生产经验和发展空间等优势,在江苏生产基地成立合资公司,合作研发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总之,浙江新化着力进行战略规划布局,加快战略转移,借机提升技术,形成新的发展平台。

4 勇于开拓进取,不畏挫折和困难,持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着力提高持续创新的能力。

如何着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浙江新化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精细化工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已经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和核心,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很难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3%以上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浙江新化企业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经费及人员投入。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近4%,每年都在引进人才,目前已经形成以研发、设计和工程制造为一体的百人科技队伍,承担企业数十个小试、中试和产业化项目的开发。同时,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还聘请著名专家、教授成立专家委员会,对创新重大决策把关和建议,降低研发风险,减少研发费用,加快研发进程,以保持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但科研创新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而是要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因而失败往往多于成功。浙江新化决策层在关键时刻做到不气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人才、信任人才。从1994年以来,尝试了热熔胶、医药新产品和医药中间体等多种产品的研究开发,特别是2005年,花高薪30多万元,聘请一名医药博士来企业做新产品研究,投入1000多万元的研发费用,结果失败了。当时,企业正在搬迁之际需要大量资金,结果招来一些干部、职工的批评之声。而决策层支持研发创新不变,宽容失败、尊重失败者,引导他们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探索、研究和创造。正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浙江新化的科技人员才得以迅速成长,形成有机胺、香精香料、有机膦和化工新材料等行业的多个专业创新团队,其中有机胺创新团队为浙江省高级胺高新技术创新团队。在有机胺产业和下游产品研发中,取得了15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如正辛胺、异辛胺、正丁胺、N-乙基丁胺、2-乙氧基乙胺等专利,均已实现成果产业化。主导产品均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并有效进行专利保护。到目前为止,浙江新化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46项,其中授权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为新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确立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一个道理。浙江新化积极开拓进取,不畏挫折,克服困难,鼓励支持创新,宽容失败,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这是一种新化的企业精神。今后面临环境质量提高和绿色生态保护,浙江新化将依托资源优势,在做大特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化工新材料、高分子复合新材料行业发展。公司要在充分布局产业规划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业生产发展环境,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发展后劲,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链和行业竞争能力。

猜你喜欢
新化有机生产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3:22
新化三合汤
散文诗(2021年8期)2021-09-05 22:27:19
用旧的生产新的!
新化山歌的传承与开发初探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当代陕西(2019年23期)2020-01-06 12:17:52
新化山歌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中国军转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1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环境与生活(2016年6期)2016-02-27 13:4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