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充分发挥哈尔滨中心作用

2015-03-26 22:50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5年度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哈尔滨俄罗斯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5年度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在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充分发挥哈尔滨中心作用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2015年度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哈尔滨在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要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一是从建设大通道抓起,进一步完善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利通畅的大通道兴起大贸易、带动大物流。二是从产业合作出发,进一步挖掘双方资源潜力,以宽领域的跨境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释放竞争优势。三是从信息交流入手,进一步畅通对俄合作信息渠道,以高效快捷的信息流促进资源流、扩大资金流。四是从多领域合作做起,进一步牢固历史渊源,以友好交往聚集双方人气,赢得美好未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哈尔滨

黑龙江省委提出“以哈尔滨为中心、构筑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高度契合,是黑龙江省新时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战略,也是哈尔滨对外开放的新课题。目前,哈尔滨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对俄中心城市,既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建设者,具有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基础优势。哈尔滨市委党校2015年度新任职市管领导干部能力培训班组成调研组,围绕哈尔滨在构筑“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如何充分发挥中心作用进行了认真调研,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从建设大通道抓起,进一步完善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便利通畅的大通道兴起大贸易、带动大物流

作为我国沿边开放带上的最大中心城市,以及中俄战略合作升级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哈尔滨的对俄优势突出体现在区位上。哈尔滨是联接欧亚的重要枢纽,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就经过哈尔滨市,以哈尔滨为中心,向西通过满洲里、向北通过同江连接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直通欧洲,向南通过大连港、向东通过绥芬河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连接韩国、朝鲜、日本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开展对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贸易通道。特别是2015年2月28日,由哈尔滨发往俄罗斯的首趟中欧班列已正式上线运营,这标志着以哈尔滨为始发站的铁路大通道正式开通。哈尔滨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与日、韩、俄等国都处在“2小时交通圈”内,是去往欧洲和北美航线的必经之地。据测算,我国东部地区运往欧洲的货物,如果选择黑龙江省的东部通道,与通过新疆的西部通道相比,运期可缩短25%~30%,运费可节省30%~50%,而且只需经过俄罗斯一国就可以直达波罗的海沿岸欧洲各国。另外,2012年建成通车的哈大高铁,也使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东北四城市实现了“同城化”。哈尔滨对俄基础功能较为完备,先后开通了12条对俄客运和货运包机航线,成立了中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对俄邮政互换局,建立了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可通过俄方设在新西伯利亚和叶卡捷琳堡的两个大型保税库辐射俄罗斯全境。

尽管我们做出了较大努力,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哈尔滨对俄大通道还不够畅通,没有把西伯利亚大铁路和现有对俄航线利用起来,导致贸易通道层次低,过货效果不明显。对俄物流仓储和集散功能发挥得不充分,目前国内对俄欧通道有三条,一条是大连经满州里至莫斯科到汉堡;一条是杭州经满州里至莫斯科到汉堡;一条是广州经满州里至莫斯科到汉堡。三条线基本实现了整车(集装箱)出口,而哈尔滨整车出口还刚刚起步,通道优势还需要在实践中发展和检验。产业聚集效应不强,尽管对俄合作基础平台已经启动建设,但距离发挥实效还有时日。因此,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仍是当前哈尔滨发展对俄合作的重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1.加快推进对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

以陆海联运、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为基础,着力打造面向俄罗斯、辐射东北亚、承接北美地区的国际货运大通道。在航运方面,依托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打造覆盖全省、服务东北、连接东北亚和欧美地区的航线网络,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积极发展客货混载业务,实现对俄航运量大幅提升。在铁路运输方面,围绕开通中俄跨境货物运输,实施哈尔滨站综合改造,加快哈尔滨铁路集装箱中间站建设,谋划开通哈尔滨至俄罗斯远东、莫斯科及欧洲腹地的铁路集装箱班列,以及哈满(绥)俄欧(亚)国际班列,打造集运输、仓储、集散、通关功能于一体的“东北地区国际集装箱物流集散中心”,逐步形成面向俄罗斯的扇形放射铁路网。在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方面,建议积极利用俄方港口优势,涵养哈尔滨—抚远—哈巴罗夫斯克—鞑靼海峡—日本海黄金水道,以及哈尔滨—绥芬河—纳霍德卡东方港的陆海联运通道,加快理顺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加大与绥芬河边境口岸、俄罗斯海参崴港和纳霍德卡港的合作,进一步丰富中俄、中俄中、中俄外等多种陆海联运、江海联运模式。在电商物流方面,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仓储集聚区建设,着力引进对俄加工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对俄及东北亚电商仓储集聚区。

2.加快打造松江新区步伐

2015年,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先行启动“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规划要求,哈尔滨规划建设松江新区,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新区对俄及东北亚交通门户枢纽,以及科技、商贸、物流、信息等综合服务平台和要素聚集功能,在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实现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上发挥极其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的高度重视。这是哈尔滨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必须紧紧抓住不放,应该在学深学透新区政策的基础上,抓紧做好新区规划的制定,细化完善具体工作细节,加强沟通对接,全力做好相关申报工作,力争早日获得国家批复。同时,坚持边申报、边建设,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借鉴包括兰州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大连金普新区等地的经验做法,争取在土地、金融、贸易、关税、审批以及重点项目、重大基础工程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支持。另一方面,要超前谋划建设项目,特别是松江新区涉及的平房、松北、呼兰、道里、南岗、双城六个区,要结合新区产业布局,抓紧谋划金融、贸易、物流、信息、科技等项目,为松江新区建设夯实基础。

3.加快完善对俄合作平台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哈尔滨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副省级城市,直接导致哈尔滨与其他同类城市在对外贸易、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竞争力相对薄弱。要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快速行动,积极争取,尽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同时,要加大招商力度,以俄罗斯、日韩和欧美为主攻方向,打造集入区保税、保税物流、出口加工、国际中转、配送采购、口岸通道等功能为一体的对外加工贸易大平台,形成物资采购、商品展示、物流配送、进出口加工、交易服务一条龙的跨境产业区。二是加快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要发挥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门户枢纽功能,在完善道路、给水、排水、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对外合作平台建设,打造覆盖全省、服务东北、连接东北亚和欧美地区的航线网络,以先进制造业为龙头,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重点发展大飞机拆解、绿地空港城等航空指向性强、拥有优势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临空产业群体,尽快启动核心区建设,真正迈上全面向北开放、对俄合作的新台阶。三是加快推进对俄产业园区建设。目前,哈尔滨形成了多个对俄产业园区,比如龙运、新香坊、空港和哈南工业等物流园区,石化、木材、煤炭、金属交易等对俄化工物流中心,以及哈尔滨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为扩大对俄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俄产业园区和综合大市场的规划引领和相关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努力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对俄罗斯大宗商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和保税加工物流园区。

二、从产业合作出发,进一步挖掘双方资源潜力,以宽领域的跨境产业链拓展发展空间、释放竞争优势

开展中俄产业合作,哈尔滨基础坚实,优势比较明显。第一,具有对俄产业合作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一五”时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项重点项目,有13项落户哈尔滨,加之抗美援朝期间,轴承厂、第一工具厂等13家大型企业由辽宁等地迁到哈尔滨,这些都为对俄开展产业合作提供了条件。第二,具有功能较强的金融服务。哈尔滨对俄金融合作起步较早,2003年始建设对俄金融基础设施,在哈尔滨的多家商业银行已与俄罗斯大部分主要商业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目前,卢布金融结算中心已经开始运行,业务量不断增加。第三,具有专门人才和技术优势。哈尔滨现有50所高等院校、463个科研机构、73个省部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万多名科技人员、37名两院院士,在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大型发电机组等领域拥有全国或世界领先技术。同时,哈尔滨拥有一批从事对俄经贸合作、科技与文化交流、精通俄语并了解俄罗斯国情和风俗的人才,也都在对俄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建议哈尔滨依托这些基础优势,加大对俄产业招商和项目建设,拓宽贸易领域,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使“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成为一条商贸物流带,更要成为一条产业集聚带、一条项目投资带。

1.积极打造跨境产业园

在跨境产业园建设方面,我们建议要重点抓好三个园区:一是抓境内产业园,主要是依托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等对俄合作载体和平台,围绕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积极吸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向哈尔滨聚集,延伸产业链条,建设境内外产业联动、上下游产业衔接的跨境产业投资合作基地。进一步调整哈尔滨对俄进出口加工园区的布局与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园区,重点培育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合作园区和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宝玉石等资源,打造跨境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把哈尔滨打造成为中俄合作产业基地集聚区。二是抓俄方境内产业园,积极鼓励域内企业走出去,促进对俄投资与合作。借助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十月区华宇工业区、莫戈伊图伊工业区等园区载体,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作物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哈尔滨产业链延伸。三是抓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已经与白俄罗斯签订了“一城对一国”战略合作协议,在中白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哈尔滨园,要抓紧引进具体项目,加快建设步伐,为在哈尔滨的企业更好地开拓独联体及欧洲市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2.积极发展对俄电商运营

近两年来,哈尔滨通过设立对俄邮政互换局,建立中国北方电商物流仓储发寄中心,吸引了DHL、龙运、敦豪、锦程等众多物流企业来哈尔滨发展对俄物流。目前,哈尔滨现有189家企业从事对俄出口业务、55家企业从事自俄进口业务,与国内40多个口岸城市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往来。对俄航空货运航线开通以来,对俄邮政小包裹发运量迅速增长,仅2014年一年发运量就占全国30%以上,实现过货量2 274吨、销售额2.2亿美元,超过“北、上、广”,居全国第一位。但实事求是地讲,“过路货”并没有给哈尔滨带来“真金白银”。一直以来,哈尔滨之所以给货运包机拿补贴,目的是让对俄出口制造商形成对哈尔滨的路径依赖,逐步把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引进哈尔滨,真正把哈尔滨由对俄“中转站”变为出口加工基地。当前,中邮集团已经决定在哈尔滨建立东北地区国际邮件处理中心,我们应重点抓好跨境电商物流仓储基地建设,提高基地配套服务能力,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航空维修服务、口岸通关服务、信息服务、产品展示服务、生活型服务等,既要做到硬件设施配套,又要形成软件服务到位,真正把哈尔滨跨境电商基地打造成为对俄和东北亚地区航空通道枢纽中心。同时,要积极拓展业务范围,在扩大邮政小包裹货运量的同时,向大宗商品和一般贸易方向发展,努力把哈尔滨跨境电商基地建设成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化的孵化器。

3.积极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合作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寻求扩大对俄高端产业合作,持续推动双方大宗商品交易。重点依托民用航空、生物医药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增100万吨俄油加工项目,努力扩大天狼星、哈轴、东建等公司出口份额;依托综合保税区和临空经济区即将形成的集聚功能,拓展对俄产业合作空间,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制造、宝玉石加工、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米业、麦业、肉业等食品加工和制造业,不断增强企业出口能力;同时,依托对俄产业园区,加快推进对俄综合商品交易,比如,江北润恒、双城雨润等对俄农产品,龙运汽配城、海宁皮革城等对俄专业商品,华南城、义乌商品城等对俄综合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制造加工企业,尽快把哈尔滨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对俄加工制造业基地。

三、从信息交流入手,进一步畅通对俄合作信息渠道,以高效快捷的信息流促进资源流、扩大资金流

充分发挥哈尔滨区位和地缘优势,完善对俄信息、金融服务,是深化产业合作、扩大开放的重要保障。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信息金融服务体系,为推进中俄双方务实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1.提高对俄信息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支持,推动建立两国政府及地方政府间信息交流共享互换机制,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国家级对俄全面合作信息平台。一是开办全国性中俄合作信息网站,建立分类的中俄信息数据库。重点发挥哈尔滨云计算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推进哈尔滨“中国云谷”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电子商务特区建设,在农业、医疗、旅游等领域开展特色服务,为对俄合作提供信息资料和技术咨询。如投资项目数据库、行业行情数据库、旅游市场数据库、文化发展数据库、劳动力市场数据库以及中俄法律政策信息数据库等,着力推进经贸、金融、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交流与服务。二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俄语人才优势,与俄方合办中俄双语广播、电视频道,合办中俄合作信息报纸、杂志。组织开展俄罗斯市场调研,针对俄罗斯受众的信息需求、反馈意见和阅读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资源整合。三是落实中俄媒体论坛长效机制,将哈尔滨作为论坛基地,定期探讨如何通过新闻媒介扩大信息往来,推动双方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如何以媒体视角反映两国发展变化,扩大相互了解与信任等问题。

2.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争取在哈尔滨设立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探索和深化中俄金融合作的有效途径和可行模式,力争获得国家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倾斜。发挥哈尔滨银行卢布做市商优势,完善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结算平台,强化大型金融机构对俄综合服务功能。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哈尔滨对俄金融服务机构,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人才进入哈尔滨,定期举办国家级中俄金融合作高峰论坛,凝聚更多力量,形成更大合力,提升哈尔滨全国对俄金融合作中心地位。二是发挥哈尔滨银行对俄业务优势,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孵化器。支持哈尔滨银行对俄在岸、离岸金融服务“两个平台”和对俄结算、清算、投融资、货币交易“四个中心”建设,形成境内最先进、最完善的对俄金融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对俄合作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支持金融企业“走出去”,重点推动法兴银行与俄罗斯银行开展合作,支持哈尔滨银行在海参崴、莫斯科、叶卡捷琳堡设立分支机构,解决在俄企业融资难问题。

四、从多领域合作做起,进一步牢固历史关系,以友好交往聚集双方人气、赢得美好未来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哈尔滨就与俄罗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有着重要的经贸往来关系,拥有友好往来的深厚底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同苏联经贸关系的不断恢复和发展,从1986年开始,哈尔滨对苏联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1991年哈尔滨成为全国、全省首个与地处欧亚分界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立友好关系城市。目前,我们已与俄罗斯4个州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与20多个城市开展友好往来。几十年的“人脉”沉淀至今,带动的是中俄两国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中俄两国相互举办“语言年”、“旅游年”等活动,哈尔滨也加强了同俄罗斯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哈尔滨成立了中国俄罗斯音乐文化交流中心,建立了格拉祖诺夫音乐艺术学校和犹太老会堂,为中俄音乐艺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哈尔滨还以哈夏音乐会、啤酒节、农博会、寒博会等节庆展会为契机,开设举办俄罗斯专场等活动。据统计,每年哈尔滨与俄罗斯方面的互访演出都达到近百场。实践证明,民心相通是开展对俄合作的社会根基。要借助友好基础,广泛开展旅游文化科技等合作,把双方合作推向纵深。

1.开展对俄旅游合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对俄旅游交流和传播渠道。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文化旅游交流与文化贸易相结合为原则,精心打造一批具有中国风格、哈尔滨地方特色的交流项目,提高对俄交流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二是深入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产业层次。利用对俄人文合作的基础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将对俄人文合作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元素,重点加快道外中华巴洛克建筑保护街区和中东铁路“花园街黄房子”保护开发建设,力争推出更多的对俄旅游线路和产品。紧紧抓住实施72小时内过境免办签证政策机遇,通过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活动,为境外人员在哈尔滨逗留提供好去处、好活动,逐步将哈尔滨打造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对俄旅游目的地,打造成立足本省、服务东北和全国,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广大地区的国际旅游集散中心。

2.开展对俄文化交流

借助哈尔滨“文化名城”和“音乐之都”所拥有的独特魅力,创新开展对俄文化合作。充分发挥中俄音乐文化交流中心的作用,成立中俄音乐文化交流委员会,做大做强哈夏音乐会,使之成为哈尔滨与俄罗斯和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加快推进哈尔滨俄罗斯音乐学院、俄罗斯芭蕾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定期举办联合演出或俄罗斯专场演出。出台完善关于信息、译制、推介、咨询等方面扶持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对俄文化交流合作,支持工艺美术、动漫、演艺集团等企业打造对俄文化交流的精品,逐步培育和扩大对俄文化交流的市场力量。积极促成油画等艺术品展览交易、图书动漫出版、音乐美术教育等文化产业项目合资、合作,力争在对俄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合作上迈出更大步伐。

3.扩大对俄科技合作

一是完善对俄科技合作平台与基地。哈尔滨已经陆续建立了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对俄工业技术合作中心、特种材料及特种加工研发基地等4个对俄科技合作中心、4个对俄专业技术中心和2个国家级产学研合作基地。应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坚持“政府协调,多方参与,科学发展,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快科技创新城建设,搭建更高层次的中俄合作研发和产业化平台。二是推动中俄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中俄科技合作及产业化中心等平台,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进程。积极促进中俄科技合作与金融业、实体产业的结合,利用俄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哈尔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是建立中俄科技联盟。支持中俄企业联合开发科技项目,共同研发关键技术。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合作创新机制,加快推进与俄罗斯斯科尔科沃、雅库特、白俄罗斯工业大学等科技园的共建合作。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研发机构扩大对俄科技交流,推进与俄罗斯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核电装备、复合材料、船舶制造、医用激光工程、生态环保、矿山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合作。

4.加强人文交流

一是加强展会合作。充分利用中俄博览会、寒地博览会、哈科会、对俄出口商品展、现代城市展等展会平台,瞄准俄罗斯市场需求,举办对俄名优商品展销会、投资洽谈会等一系列进出口展览和会议、论坛,推介哈尔滨的企业及产品,促进贸易与产业合作。积极争取在哈尔滨设立国家级的中俄经贸合作常设机构,不断提升哈尔滨在中俄合作中的地位。二是深化教育合作。积极推动哈尔滨高校与俄罗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建设双方高校联盟。重点提高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和中俄联合研究生院建设水平,发挥中俄人文协同创新中心作用,培养对俄语言、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人才,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中俄人才交流和科研合作基地、黑龙江中俄船舶与海洋技术合作中心等建设,加强中俄高水平科研人才交流。支持东北农业大学开展对俄农业科技合作。三是推进双方多元合作。要根据发展需要,持续推进双方在社会、司法、医疗、卫生等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真正使哈尔滨成为龙江沿边开发开放的排头兵、“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先行者。

(执笔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张守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邢西蒙)

[责任编辑:梁桂芝]

F127

A

1008-8520(2015)04-0086-06

猜你喜欢
哈尔滨俄罗斯
哈尔滨国际冰雪节
俄罗斯猫展
哈尔滨“8·25”大火 烧出了什么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刘派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